朱元璋眼神有些闪躲,道:“按照大明律,谋反就是要诛九族的。”
“好你个朱重八,你怎么能这样?”马皇后腾的一下站了起来,指着朱元璋的鼻子,“宋璲宋慎叔侄俩可是朝中有名的君子,怎么可能会和胡惟庸这个小人勾结?
你甚至还想杀了宋濂?你可还记得宋濂当年立下多少功劳?现在当了皇帝,翻脸不认人了?”
整个大明朝,也只有马皇后敢这么和朱元璋说话,甚至是指着朱元璋的鼻子骂。
“俺没说杀宋濂,俺说依律法办。”朱元璋急忙解释。
马皇后根本就不相信朱元璋的说辞,冷笑道:“呵呵呵,你这小心思我还不知道?依律法办和杀了宋濂有什么区别?
我就说嘛,平白无故的标儿怎么莫名其妙的跑到你那里去,原来如此啊。”
“哦!”马皇后忽然想起了什么,“我好像弄明白了,之前陈松遇刺之事,是不是还和你有关系?”
马皇后可不是头发长见识短的妇人,虽然平日里不显山布不露水,但心思可多着呢。
“天地良心,这事和俺可没有一丁点的关系,这事真的和俺没关系。”朱元璋急忙喊道。
“和你有没有关系,我上哪里知道。
我要提前告诉你,陈松不比其他人,他不仅仅只是咱们的女婿。
陈松的医术鬼神莫测,不管这件事和你有没有关系,以后不能再这样干了。”
马皇后接着说道:“你为什么一直没有敲定丞相人选,你以为你能瞒过我吗?
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小心思?宋濂是个真正的读书人,有功于朝廷。
若是这样杀了,实在是说不过去,有违天下公道。”
“不管怎么说,咱们不能就这么把宋濂杀了。不然,让天下百姓如何看你?
说当今朱皇帝是一个刻薄寡恩的人吗?你就不怕别人戳你脊梁骨?”
“……”
“行了,这件事情俺知道了。”朱元璋站了起来,又是一脸沉闷的走出了坤宁宫。
回到御书房,朱标还跪在地上。
朱元璋来到朱标前面,一脸阴沉的道:“起来吧,俺不会追究宋濂的过错,但是宋璲和宋慎两人另作审判。”
这已经是朱元璋最大的退让了,朱标急忙冲着朱元璋磕了几个头,千恩万谢,“孩儿替先生谢过!”
“滚吧!”朱元璋冷声骂了一句,回到了书桌前。
朱标从地上站起,一瘸一拐的朝着外面走。
看着朱标那踉跄的背影,朱元璋有些心疼。
“让陈松去一趟东宫,给标儿看看。”朱元璋对着御书房中的一个值守太监说道。
……
陈松背着药箱,在几个太监和大汉将军的带领下,走在皇宫的道路上。
这几个太监和大汉将军带着陈松在宫中七拐八拐,来到了东宫。
朱标坐在书房中,陈松站在朱标的面前。
“殿下,陛下让臣来给殿下瞧病,不知殿下哪里不舒服?”陈松问道。
朱标道:“无事,你可以回去了!”
陈松:“……”
你们父子俩这是干啥呢?一个让我跑过来给儿子看病,儿子却说没病,让我走,我该听谁的?
“殿下,臣是奉了陛下的命令。”陈松说道。
“算了,不为难你了。”朱标说着将自己的裤腿挽起,露出了下面的膝盖。
其实朱标跪的时间不算长,膝盖只有一些发红,并无大碍。
“殿下这膝盖只是稍微有些红肿,并无大碍,只需要用热毛巾敷一敷。”
陈松一眼就看出这是跪的时间长了,根本就不算病,也不用吃药。
“还是给我开点药吧,免得我爹为难你。”朱标说道。
见朱标这样说,陈松也不好说什么。
“既然如此的话,那臣就给殿下开点药。
只是现在臣没有携带,还请殿下差人跟着臣回去一趟。”陈松看向朱标。
朱标点点头,“好!”
陈松回到家,取出几张消肿止痛的膏药交给朱标派出来的人,吩咐了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将其送出了家门。
《明史》记载,宋濂次子宋璲和长孙宋慎于胡惟庸有染,恐有谋反之意,朱元璋决定处理宋家。
后因为马皇后和太子朱标的极力求情,朱元璋只杀了宋璲和宋慎,将宋濂一家弄到了四川茂州。
在作者菌看来,如果宋璲和宋慎真的和胡惟庸相互勾结,按照朱元璋的性子,会只杀了宋璲和宋慎?
要知道,朱元璋杀起李善长蓝玉等人都毫不手软,更别说是宋濂了。
所以,作者菌觉得,宋璲和宋慎是被冤枉的,至于事情的真相,《明史》并无记载,《太祖实录》也没有详细的记载,都只是一句话概括。
结合当时的背景,两人的死很有可能和朱元璋废除丞相制有关。
胡惟庸案本来就疑点重重,虽然《明史》记载胡惟庸是因为谋反而被朱元璋处死,但后世很多学者研究发现,胡惟庸一案当中,有很多事情和出现的人对不上号,有些人只在胡惟庸出现过一次,往后便查无此人。
这里,作者菌采用《明史》的说法。
说实话,写胡惟庸案时,作者菌也觉得扯淡,但史实就是这样,就这么扯淡!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