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晔眉开色舞。

赵喜在皇帝身边很长时间了,皇帝一向稳重,从来没有见过皇帝这般失态过。

“陛下,这南罗越国不过是个蛮夷小国,难道有什么大唐没有的宝贝吗?”

李晔笑道:“天大的宝贝都比不上,真天佑大唐,天佑大唐啊!”

“大唐最南的藩镇是何处?”

杜让能道:“回陛下,大唐最南的藩镇,是静海军节度,节度使是曾衮。”

“这曾衮是何许人?”

怕又是牙将兵乱,自立为节帅的吧,皇帝陛下很担心。

“陛下,曾衮,舒州潜山县人士,原是高骈手下的度之,中和元年,静海节度使高寻转赴昭义担任节度使,便表曾衮为节度使,到现在已经七八年了。”

“朝廷的诏令还受吗?”

杜让能道:“陛下,静海虽贫瘠,但夏秋赋税,年年不绝,曾衮颇有文名,著有《交州志》,《平南诏》,中和三年,本要调回京师的。”

李晔道:“为何没有成行?”

杜让能道:“中和三年五月,南诏攻伐交州,爱州、演州尽陷,朝廷本来想将他贬到崖州的,恰逢黄巢之乱才没有这么做。”

“其人理政如何?”

杜让能道:“交州远离中枢,臣不知道他理政怎么样?但臣听说曾衮担任淮南节度度之的时候,军中粮草从来没有短缺过,军队到达哪个地方,粮草总是能准备的妥当。”

“军中度之比之治理地方,也是不易,倒是个干吏。”

杜让能小心劝诫道:“陛下,南罗越国虽是蛮邦小国,即便有宝贝,若是强夺,亦损大唐威仪,陛下声誉。”

李晔笑道:“杜公以为宝贝是什么?”

杜让能皱眉道:“南越曾经进献过七尺高的珊瑚,南海珍珠数盘,可是这些?”

“杜公观朕是爱那些珠宝财物吗?”

杜让能摇摇头道:“臣实在猜不出,陛下还请明言?”

老杜实在不放心啊,大唐现在中兴在望,皇帝若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怒而兴兵南越,此中变数,实在是预料不到啊。

李晔沾沾自喜,道:“稻种!”

“稻种?”

杜让能疑惑,稻种是什么宝贝?

“此稻种不择地,不择时,不生病,产量高,若是引入山南,可一年两熟,还可与大唐的水稻混种,混种出的稻谷,同样不容易生病。”

杜让能眼冒精光。

“淮南,浙西也可耕种?”

李晔点点头道:“何止淮南,长安的水田也可耕种,甚至北地的幽州也可以耕种!”

东北黑土地上的大米,好吃的很,只不过在幽州种植,一年也就只能种一季。

“陛下当真?”

杜让能为政多年,此中意义,一眼可明,水稻的产量普遍比黍米,小麦要高上不少,若是北方的水田也可以种上水稻,大唐缺粮的状况可以一下子而改变。

而南方一年种两季,同样的田,粮食可以翻倍,还有什么比这种事更让人欣喜的呢?

“陛下,臣愿意去南罗越国,为陛下取来稻种!”

李晔摇摇头道:“爱卿年迈,不宜远行,况且,政事多有倚重爱卿的。”

“朕已经让张俊来蔡州了,到时候让张俊代替曾衮,去交州当静海节度使吧,至于曾衮,先调回京师吧。”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