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心甚慰啊。这也是多亏有伯玉你提出这般建议,让朕能有如此多的贤才任命使用。”

要知道自己作为皇帝,但对朝堂的掌控力度其实并不算太强。

毕竟汉代的封建专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丞相制衡,并不像后世的明清那般,皇权逐渐发展至巅峰,说一不二。

何况朝堂之上,老臣占据了一定的话语权,这亦是刘彻想要变革时,存在的阻力。

可刘彻暂时没有那么多可用的亲信,要知道胡乱任用无能的官吏,反倒会造成政局动荡。

因此按照他原本的思路,是慢慢扶持陈洛、王臧这样有能力的嫡系,靠着他们占据高位,去获取朝堂上绝对的话语权。

只不过现在太学的出现,这些优秀的贤才,又让刘彻打开了新的思路。

要是从太学中出来的人才,个个都是这般优秀,那自己完全不用担心让那些老顽固滚蛋之后,政事无人处理。

当然,直接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

不过待到第一批贤才从太学中走出,再让他们在地方或基层历练个两三年,到时候选择优秀者提拔,取代那些核心以及关键的位置。

用不了十年,大汉朝堂足以形成一套高效的官僚体系。

陈洛应声道:“陛下过誉了,这并非我的功劳。

好比一块璞玉被工匠从石头中发现,难道工匠可以自夸这块璞玉是他创造出来的吗?

玉石本身就在那里,他不过恰好是发现它的那个人罢了,不影响玉石本身的价值。

而大汉的贤才就是璞玉,我甚至算不上发现璞玉的工匠,只是提供给璞玉稍稍被注意到的渠道,怎么敢抢占全部的功劳呢?”

论起场面话,自己是一套一套的。

啥时候该揽功,啥时候又谦虚推托几句,陈洛心里可谓门儿清。

现在他如果卖力地自我表现,反倒显得用力过猛。

毕竟太学考核这事,乃是由陈洛单独负责,没有其他大臣能抢占属于自己的功绩。

刘彻哈哈一笑,“伯玉倒不用自谦,这些天里,关于太学博士考核公平公正的赞誉,可谓是传遍长安了。

朕偶尔听旁人提及这场考试,都是称道太学,称道你陈学长的。

若是谁想抹去你为这场考试付出的心血,那朕第一个不同意。

能让长安乃至大汉的百姓,都选择信任你办的这场考试。

难道你觉得朕会对你做的这般功绩挑刺不成?”

显然,他说出这话,就是对于陈洛举办的这场太学考试,相当满意。

无论是在民间舆论上,以及最终展现出来的结果,都完美符合自己的要求。

如果要刘彻对陈洛的表现进行打分。

无论是十分制还是百分制,在自己这里,这张答卷就是满分。

“多谢陛下,为国选才,不过是我身为太学之长的本职罢了。”陈洛起身行礼。

太学作为成立不久的新机构,当下根基尚浅,很需要政策支持。

而刘彻的态度便非常关键。

于是陈洛不居功自傲,便是如此。

刘彻点了点头道:“对于这场考试,朕是绝对的认可。

而看完了全部的答卷,整场考试选拔出来的这些博士,大体上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排名先后嘛,稍稍作了些调整。”

闻言,陈洛深吸了一口气,应声道:“太学中阅卷者,关注的乃是学识,小道耳。而陛下眼中所见乃是治国能力,此乃大道。

选拔博士,说到底是为了培养贤才,而察举制推举上来的贤才,显然是未来治理大汉的官吏。

故而哪有遵循小道,却忽视大道的道理呢?

我认为陛下调整出来的最终排名,更加合适。”

刘彻的做法,倒是在自己的预料之中。

昨日太学整个阅卷组在将所有分数都统计出来后,是专门问询过,要不要进行排名。

分数就在那里摆着,想要整出一个具体的排名,并非什么难事。

不过陈洛否定了这个意见,只是让他们按照相应的区间分类,把入选的那五十五人中,分数相差不太多的试卷放在一起,至于具体的排名,就不要去管了。

毕竟根据陈洛的揣测,刘彻在看过试卷后,肯定会有个人偏好。

哪怕普通的阅卷者,亦是会给自己欣赏的答卷高分,至于不喜的答卷,则是在合理的范围内,给出较低分数。

实属人之常情。

而刘彻作为天子,拥有最终的决定权。

因此在看完全部的试卷之后,对于某些策论的论据不甚满意的话,自然会想着将它的排名往后降下几位。

那么陈洛把试卷的具体分数全部摆出来的话,就显得是在为难刘彻。

至于刘彻不进行调整的话,同样没有关系。

毕竟陈洛最开始就是把相近分数的试卷放在了大致区间内,按照这个顺序进行排名去放榜,亦不会有很大的误差。

揉了揉下巴,刘彻将案牍上的那些卷子抽出了几张,将它们的位置稍作调整。

陈洛眯眼粗略看了两眼,他没有把那些试卷的位置往后放,只是将它们的排名往前上升了几位,只是不知道是那几位幸运儿得到了看重。

做完这些,刘彻再沉声道:“伯玉,朕定好了顺序,你明日就按照这个名单放榜,向天下百姓公布结果即可。”

“唯。”陈洛郑重答道,上前几步,接过那一叠厚厚的纸卷,其中承载着太学未来数年的核心。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