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第374章 陈洛大动作的准备
看来真有麻烦啊。单纯只有卫青过来的话,他尚且可以自欺欺人,觉得对方可能过来报喜。
可见着卫青匆匆赶来,陈洛就明白庐江郡绝对发生了什么。
等到卫青亲口说出,承认了一切,自己接受这个事实的同时,只能开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将整封信仔细地阅览一遍过后,陈洛神色没有变化,但攥信的右手青筋暴起。
荒唐!
庐江官场居然如此荒唐。
曹寿所写的信上,没有明说发生了什么事情,但陈洛知道卫青前来必定不是小事,认真阅读之后,通过只言片语便将整件事情基本还原。
他完全没想到会有官员对赈灾的粮食动心思。
将天下比作一间豪华的宫殿,那么百姓就是支撑这间宫殿的梁柱,是铺设在地的基石。
这场洪灾让梁柱发生腐朽,基石开始蚀坏。
庐江那些人的行为,就如同将修补梁柱的木材偷到他们自己家中当柴火,无疑是在损害整个天下的利益,虽说日后这间宫殿倒塌下来,一样会将他们砸得粉身碎骨。
可那又有什么用呢?
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不能即使降临的惩罚,亦难以平息人心的怒火。
待到那个时候,房屋已经倒塌,想要再建立新的一间房屋,需要耗费的时间、材料,远比在原有的基础上缝缝补补要难。
难上很多。
“这事我知道了。”陈洛抬起头来,嘴角微微下撇,显得面色有些阴沉,不过他看向卫青,还是挤出笑容说,“我会想法子处理好的,你先跟着阿序回城里,让他给你安排地方休息。”
卫青一愣,心说:曹公不是说他在信上写得比较模糊嘛,您这就都看出来了?
不过他倒是摇了摇头说:“陈公,您这边不需要我在边上协助吗?若是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我好随时给您汇报具体情况,单看着曹公这封信,想必很多内幕都了解不明白。”
若是陈洛知道卫青的想法,只会笑着回应,姜还是老的辣。
担任御史大夫十余年,见过的弯弯绕绕数不胜数,庐江郡那些人究竟怀着什么心思,曹寿稍微透个底,自己一瞧便知。
那些人用的手段算不上高明,自己之所以愤怒,是因为没想到那些人如此胆大妄为。
“不用了。”陈洛摆了摆手,眯着眼说,“真要解决这件事情,就不能单纯以这件事情作为突破口,借此事入手倒还可以。你回城内休息好之后,倒是可以把庐江那些人的名单写一份给我,我到时候再用。”
“明白了。”卫青怔了怔,点头应下,跟在李序身后离开。
有些事情,他稍点就通,而且懂得不要多问,该装傻的时候就学着装傻。
望着卫青的背影,陈洛若有所思地揉了揉下巴,嘴角上扬,轻笑一声。
历史上的卫青,作为武将立下滔天功劳,换到大部分朝代,想要保住性命属实不是一件易事。
而他得以善终,一方面是遇到了汉武帝,另一方面则和他这个人的性格、选择等各方面因素脱不开关系。
有些人认为汉武帝不杀卫青,是因为他是忠厚老实,唯唯诺诺,不会威胁到皇权地位。
这样的判断大概是不准确的。
毕竟能统兵数十万的大将军,要说治军时没有铁血手段,换谁能信?
而陈洛现在与卫青接触下来,发现他不止在军事上有天赋,如果从政的话,也不会少了手段。
只不过前世卫青在军事上的锋芒太盛,所以其他方面必须藏拙,甚至放下身段,刻意去奉承讨好刘彻,也难怪太史公会在《佞幸传》里提到卫青。
毕竟作为外戚加武将,若是在皇帝面前倨傲起来,就是有十个脑袋都不够掉的。
收回目光,陈洛重新看着手中那封曹寿写来的信件。
这些人真是大汉的蛀虫啊,他们身居高位,属实是浪费国家的资源。
自己单纯解决庐江郡的那些人,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罢了。
大汉现在三四十个郡,像庐江郡这样彻底腐败的肯定不多,但地方县城内的小苍蝇,数量必然不少。
现在由御史大夫主导的监察制度,实际上并未过时。
但是一项好的制度,往往需要优秀的官吏执行,方可称为善政。
比方汉初陈洛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基本上方方面面就可以监察,不用顾忌对方的身份,皆敢直接弹劾,在那个时候,御史大夫起到监察效果,说一句卓越都不过。
之后接班陈洛的张苍哪怕不会主动得罪某些派系,但要是那些官员做得过分了,他一样毫不犹豫地会选择上书弹劾。
可随着文景二朝推行“无为而治”,让地方上的官员根据当地的情况去推行相应的政策,中央不进行过多的干预,在这样的情况下,于是御史大夫的监察权力开始降低,变得更像是“副丞相”,作为正式接替丞相前的镀金职位。
而有意坐上丞相的位置,那肯定不好得罪太多派系,所以他们在御史大夫的位置上,哪怕弹劾官员,地方上一般也就止步于千石,不会再往上走,京官的标准还要更低。
这条默认的规矩延续了超过三十年,基本形成为一条潜规则。
只要你没干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那基本上不用遭受弹劾,所以之前胶西王刘端被齐齐弹劾,实际上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这样的规矩固定下来之后,想要扭转变更,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陈洛也明白这个道理。
毕竟汉初秩序刚刚建立,自己等于在全新的画布上作画,不用担心有什么束缚。
但现在制度运行了七十年,画布上有了无数涂抹的痕迹,想要重新扭转大部分朝臣的习惯,那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甚至说自己哪怕在当今重新成为御史大夫,都不可能再像汉初那样大胆做事,得需要更多的权力与背景。
但等自己继续往上走,脱离了御史大夫的职位,那就没有合适的名义再去干涉属于御史大夫这个职位的事务了。
所以陈洛决定从另一个角度来解决问题。
在朝堂上沉寂一年,待到赈灾结束后,他得想办法搞点大动作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