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大汉百姓对国家都有着强烈自信,无论是在军事、经济还是政治方面,经过七十多年发展的大汉,国力对周边完全呈现碾压状态,称之为“天朝上国”“文明灯塔”,绝对不会是贬义。

因此谁敢在酒肆放言说大汉打不过匈奴,那绝对难竖着走出门去。哪怕司马相如是个文人,但他在这方面和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区别,同样带有最纯粹最质朴的情感。

“那他们咋跑掉了?”陈洛反问一句,作为当年那一战的参与者,他得实事求是。

当年汉军以步卒为主,且没有彻底完成合围,匈奴骑兵跑出去是再正常不过的时期。

而且韩信最初的战略目标,定的也不是全歼大汉境内所有的匈奴人,而是以驱赶为主。

司马相如闻言,脸色顿时涨红。

他顿了好一阵,才敲桌反驳道:“你看没看过《秦末英雄传》啊?不知道当时那单于祈求昊天,说以匈奴五十年国运,换得自己逃出生天,然后就刮起阴风,吹得沙尘连天。

要不是这样,那些匈奴贼子能跑出去吗!

伯玉兄,不是我说,你懂不懂,呃,伱还是得多学点历史啊。”

好好好,拿虚构的艺术作品充当论据是吧。

特别反驳的还是亲历者加上那本艺术作品的创作者。

深吸一口气,陈洛无奈摇了摇头,倒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要是换成二十岁的自己,或许真会红温,和对方吵上一架。

可现在的陈洛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

毕竟司马相如的出发点倒不坏。

难道自己不想要那群侵犯大汉的匈奴人全部死在井陉吗?

而且司马相如属于文人,没有接触过任何军阵相关的事情,认知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这就好比和稚童争辩太阳是早上离地球更近,还是中午离地球更近一样。

哪怕自己吵赢了,内心亦不会有太多成就感。

要是小霍去病生出这样歪得离谱的想法,觉得匈奴人逃走是单于祈求上天所导致的,那自己倒是需要好好纠正,避免对方继续保留这类错误的思想。

卓文君本以为两人会吵出火气,想开口劝说,没想到陈洛面色镇定,从容地换了话题。

而司马相如本身又是喜形于色的那一类人,见陈洛没有相争,气消之后,他带着歉意说:“伯玉兄,刚才是我失礼了,还望你不要记在心上。”

大部分文人都是这样,拥有强烈的情绪,方才写得出锦绣文章。

毕竟心性淡漠到极点的人,更适合研究性的学习,去处理那些精密而枯燥的数据,而非从事创作性的工作,去宣泄情感,引起世人共鸣。

“无碍。”陈洛摆了摆手,不以为意。

自己这些年在大汉境内四处走走,不可能遇到所有人都是文质彬彬,礼貌有加,对于偶有的粗鄙之语,只要不是太过分,他笑一笑就过去了,对方要是稍稍过了界限,那才会略施惩戒。

至于司马相如刚才那些话,虽说有贴脸开大的嫌疑,但对方并不知情,故而算不得冒犯。

这番大度,倒是让司马相如不好意思,低头举起酒杯说:“敬伯玉兄这般雅量。”

自己刚才的表现确实显得有些急躁了。

两人对饮完,司马相如好奇问道:“伯玉兄这番前来,敢问是为何事?”

他知道有人背出自己的那篇《上林赋》中的段落后,其实相当惊诧。

要知道自己为项宣创作的《子虚》和《上林》,传播的范围可能还没有自己追求卓文君所写的那篇《凤求凰》的传播程度高。

不过陈洛自叙身世,司马相如猜测对方是在周游大汉的时候,偶然间听到了这两篇赋,

但就像吃鸡蛋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去关注下蛋的母鸡一样,在阅读一篇精彩的词赋后,会去关注作者的人终究是少数。

尤其是发现词赋的作者是当代人时,甚至还会再怀着挑刺的想法,反过来审视词赋,厚古薄今的思想,其实一直存在。

“子卿兄,你想要名气不要?”沉吟片刻,陈洛笑眯眯地问道。

古代虽然没有“粉丝”这个概念,但文人墨客的仰慕者,同样相当狂热。

比如汪伦、魏万两人,就非常典型,他们一个费重金,就为请来李白作诗,一个追随李白,大江南北到处跑。

当然,为了追随诗仙,一掷千金,那真有机会登上课本,为流量明星打投倒牛奶,登上只有新闻和报纸。

不过诗仙和明星虽然身份和能力天差地别,但他们倒是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拥有不菲的名气。

————

《写词吧!长卿君》是一部非常有趣和有创意的作品。

作者将汉代的历史人物和现代的流行文化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个充满惊喜和笑点的故事。

它讲述的是汉代顶级文学家司马相如,穿越到了现代,通过自己的文才,帮助洛文筠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歌手,成长为歌坛耀眼的新星。

司马相如本人亦成了当代著名的歌词创作者,而且借着富有内涵的歌词,最后获得了第一百三十七届华夏文学奖。

不过这部小说中,最为吸引读者的乃是日常剧情,比如司马相如第一次接触手机和电脑等现代电子设备时的茫然,以及洛文筠首张专辑大获成功后,两人出门吃火锅庆祝,洛文筠告诉他这是川地特色时,司马相如的惊诧……

总之,该作品中虽然词句偶有轻浮,但设想了古人来到现代的生活将会如何,描绘生动,总的来说,它是值得一读的优秀作品。——《网络文学评鉴》

《写词吧!长卿君》是一部非常有趣和有创意的作品。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