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大汉十五年

大汉十五年。

干支为已酉,生肖属鸡。

直到六月尾声,一年已经过半,但除了二月蜀地有地龙翻身,整个天下平安无事,并未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有时候没有消息,其实就是最好的消息。

自从汉六年南征结束,除了小规模的剿匪,大汉近十年兵甲入库,马放南山,渡过了刚刚立国这一需要征伐的时间段,开始进入战乱后的恢复期。

百姓们专注于自己地里的收成,每当日暮归家时,会与同道的猎户聊聊,好奇问询着对方在山野里的所获与见闻,聊到投机时,往往约定好下次找个闲暇时间一并去喝上几杯,不过需要等到年尾。

到时候他们记不记得这回事,倒是两说。

只是有闲心聊天喝酒,而非终日为生计奔波发愁,总归是好的。

至少说明大汉的百姓觉得未来正朝着光明的方向发展。

他们不担心苛捐杂税与战乱天灾,除了极小部分忧心忡忡的人以及别有用心的商贩,基本上大家没有长期囤粮的打算,而是更倾向于在吃喝上进行消费,渐渐学着享受生活。

大汉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酒肆,即是最好的证据。

此时的长安宫城边,刚散早朝的群臣们满脸轻松惬意。

他们现在没有太多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平时处理的琐碎问题,属于去年、前年出现过的,甚至根据数据微调,就可以成功解决。

简直是摸鱼人的天堂。

相较与立国之初那两年,除了晋升较慢外,没有什么缺点,当然,对于摸鱼人来说,这倒不一定是缺点。

“承平日久,原来是这般模样啊。”白白胖胖的张苍低声感慨,他相较十年前是没有什么变化,甚至说不需要为各种问题操劳,面色还红润了几分。

若不是陈洛知道张苍养生有道,估计开始怀疑他是不是有自己的同款系统了。

“陈丞相,韩将军,你们怎么看?”晃了晃脑袋,他出声问询道。

“张大夫说的不错,这处山丘确实不该……”正在沉思的韩信猛然抬头,张口就来。

他发现自己将脑子里思考的事情说出,结果答非所问,不由得尴尬地咳嗽一声,补充说明:“刚才我是在思考兵书修订的事情,有些走神了。

不过如今这天下,和我儿时、少时的天下确实有很大不同啊。

先秦诸国互相功伐,争霸天下,暴秦北拒匈奴,南征百越,发动无数民夫,征召无数士卒。

至于当今嘛,我怀疑家中府库里的长剑都要生锈了。”

“我倒是没考虑到韩将军少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张苍哈哈大笑出声,脸上的肥肉轻轻颤动几下,看着颇具亲和力。

“打仗是要死人的,不打仗最好。”韩信摇了摇头,回想片刻后侧头道,“江宁你之前那话是怎么说来着……‘太平本由将军定’?”

“不许将军见太平。”原本跟在边上聆听的陈洛,接话应答道,“乐毅、白起、伍子胥那些人,要不流亡他乡,要不被迫自刎,一场又一场的大战过后,是没享受过几年安乐的时间。”

他面色宁静,语气平缓地轻声述说。

自己与十年前相比,眼角多出了丝丝皱纹,头上虽未生华发,却稀疏了几分,眼睛不再那么黑白分明的清亮,更加沉稳深邃。

十年前的他见到现在的自己,恐怕第一感觉就是“不好对付的老狐狸”。

揉了揉下巴,陈洛苦笑道:“话说韩兄,你的兵书这已经是第几版了,我每次觉得上一版已经够好,没想到你总能找到修补的地方。

所幸已经将纸张研究出来了,不然我那府邸恐怕得专门开辟两个房间,来专门堆放您的著作啊。”

当初他打完南越,回到长安时,韩信便给出了第一版的《淮阴兵法》。

见到韩信的兵书问世,自己兴奋得有两三晚睡不着觉,简直让刘乐怀疑人生。

直到两个月后,韩信又掏出了第二版的《淮阴兵法》,按照他的说法,是在行军篇、扎营篇、奇谋篇上进行的较大幅度的删改,以更好应对战争的变化。

陈洛欣然接受,专门大摆宴席,请韩信搓了一顿。

结果韩信兵书迭代的频率比后世的显卡更快。

即使每次版本更改,陈洛都会进行记录,但他现在也记不清《淮阴兵法》到了第三十七版,还是第四十二版。

不过每次新版本出来,他还是会像对比新旧显卡性能那般,去对比每个版本的《淮阴兵法》存在的差异。

第三十版的《淮阴兵法》,内容仅有五成半与第一版相同,差异处是或有增加,或有删减。

至于他所提到的“纸张研究”,那是大汉十一年的事情了。

待在阳夏的墨家弟子费了三年就将纸张研发出来,只是最初几个版本要不就是太脆,极易撕裂;要不就是难以吸墨,质量存疑;要不就是制作成本极高,无法量产。

总之问题多多。

纸张的迭代速度比《淮阴兵法》更甚,直到大汉十一年,墨家弟子终于研究成功,可以产出稳定且成本低廉的纸张。

见状,陈洛开始在官方层面对纸张进行大力推广。

“阳夏纸”一出,记录成本高、书写速度慢的竹简迅速开始被淘汰。

于公于私,他都有理由。

从大局观上来论,比起西方传统的羊皮纸,以及华夏早期的竹简与青铜,纸张的成本实在太低太低,将其推广后,有利于文明的传播,降低了知识的学习成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