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掏出安国公手书,递给孟丹青。

孟丹青没看书信,而是把书信推还给秦王,拍了拍书信,强调着说:“当面谈。”

……

秦王府,宵凤阁。

大雨倾盆,秦王病恹恹地倒在榻上,看着窗外暴雨。

此时不担心旱情了,反而担心水灾。

在其位谋其政,摄政王的一个念头,或许就关乎国体,不敢有一丝怠慢。即便病着,也要时常批复一些紧急文件,保证帝国运转。

林娟来来回回跑了十几趟,虽然打着伞,衣服也已经湿了,膨胀的弧线,越发狂野放肆,结果因为受潮缩紧,锦衣婢一矮腰的时候,听得“咔吧”一声,身前衣服撑开,白一片在眼前绽放。

秦王眉毛一挑。

唐王妃目光一斜。

王珣立刻取来一件披肩给林娟披上,还小声嘀咕咒骂:“就那么爱穿紧的?不嫌磕碜!”

王珣埋怨一句,林娟满脸通红的下去了。

秦王头顶还压着湿毛巾,心脏却跳得厉害,因为刚才那一幕足够刺激。

“既然已经下雨,明日的祭天是不是可以免了?”唐灵儿决定休息一会,靠在凭几上说。

苏御将湿毛巾摘下,放到一旁:“我想是。”

旋即苏御对童玉道:“进宫,告诉曹玉簪,取消祭祀。”

梁朝,除了祭太庙,其他祭祀活动似乎都可以随时叫停,全屏掌权者心情。当然,也要做好被御史喷的准备。因为那帮御史言官,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给帝王找毛病的。

果不其然,就在贵族们欢天喜地庆祝祭祀活动取消的时候,有御史上书,要求摄政王赵御公开道歉。

御史说,身为摄政王,说话应当一言七鼎,岂能朝令夕改?长此以往,朝廷信誉何在?既然摄政王可以虽然修改政令,那么地方官员是不是应该效仿?云云。

众人以为,御史这是在找挨打,可出人预料的是,第二天《帝都文社》发表了一篇文章,向公众阐述取消这次求雨祭祀活动的原因。这就好比后世,下雨天,水流成河,洒水车还在马路上洒水。为了赚钱,脸都不要了。

这时又有御史冒出来批评摄政王赵御,说摄政王不应该对任何小事都做解释,这样有损皇室威严。

“这两个家伙是想出名吗?”苏御揉着额头:“把这两个御史的名字送去锦衣卫,让张密去找他们聊聊。告诉他们,如果再犯,就让他们去边境县当学政!”

张指挥使接到命令,立即出发,去找两位御史好好聊了聊,把他们聊得鼻青脸肿。

苏御要的御史,是查贪污、查冤案、查风险、查各种不合理规则、查不良风气的人,而不是故意找茬的人。

张密办事向来简单粗暴,他去见那些夸夸其谈的御史,能有什么好说的,把刀往办公桌上一插,几个大耳刮子,加几个电炮,就聊完了。

对付这帮御史,还是张密这种人好使。这帮御史谁都敢骂,唯独不敢骂张阎王。

这场雨面积极大,忽大忽小,下了好几天,导致河水暴涨,万幸黄河没有决堤,并未造成广泛水灾。

京畿道、河南道、山东道、淮南道的旱情得到缓解,可是龙王爷并没有恩泽更北的地方。河东道和河北道,依然有旱情。

这一日,秦王高烧退去,举着伞来到后院大园。不知为何,一下雨就想来看看孔婷。还有一个半月孔婷就要生了,秦王不自觉的紧张起来。

还是哪个老问题,梁朝分娩死亡率太高,高得吓人。就在这半年,清化坊里难产死了十几个了,其中有些小媳妇还是苏御看着眼熟的。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让人心酸。

“殿下,为何在雨里站着?”

雨又下大了,杜鹃跑去关北窗,孔婷抱着肚子走来西窗,抬手间,望见秦王举伞站在楼下,正抬头仰望。

苏御笑了笑:“我觉得婷儿能感觉到我来了。”

“嗯呢,还别说,真的好像有这种感觉呐。”孔婷讥诮笑道。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