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你距离有多远?你能看得清吗?我也是见过康王的,在那么远的距离,我不敢保证不看错。”
“你们小点声!”这时霍子珍走了进来,对赵檀道:“我今天听田敢说,康王是在城西十里驿被人毒死的。大家猜测是太后干的。因为康王薨了,太后和大兴皇帝就不用死了。”
赵檀摇摇头:“不必猜了,父王的死,这帮人都有责任。那我就一个一个报仇。杀光他们!”
见赵檀执拗,霍子珍改变话锋:“可是你这样躲躲藏藏的,凭什么杀他们啊?正所谓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不如忍一忍,先恢复你的皇族身份,再想办法赚钱雇刺客吧。”
其实霍子珍根本就不想让张之魁把赵檀带回家来,可是这到底是张家,而不是霍家,他做不得主。
现在,他只感觉赵檀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无论是骗还是哄,赶紧让她去投案算了,休要再藏在张家。
若她投案,获得官府谅解,那么张家也是无罪的。可如果她不投案,那么张家可就是窝藏嫌犯。
……
对康王派的清算工作已经进入“中途跑”阶段,虽然秦王大打仁慈牌,可还是有许多人不肯再露面。
这是可以理解的,纵观历史,出尔反尔的人太多,陷阱圈套比比皆是。有些人担心秦王是在撒大网。等这帮人都冒出来,秦王突然收网,到时候一个也跑不掉。
显然,有这样想法的人是聪明的,但“聪明反被聪明误”也是这样产生的。
他们低估了秦王打“仁慈”牌的决心。那些聪明人因此失去恢复原职的机会,反而变成了蠢人;再看那些冒出来的蠢人反而成了明智者,识时务的人。
当然,还有更聪明的人,他们预判到秦王的决心。
所以,这是三个层次的人。最“蠢”的人留了下来,聪明人走了,更聪明的人留下来了。
三个层次的人,分别做出了他们那个层次应该做出的决定。然而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这不由他们决定。而是掌权者。
熟悉苏御的人都知道,他从来不犯“死心眼”的毛病。当他觉得冒出来的这帮人看着不顺眼时,他可能就不仁慈了。
当然,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那些不顺眼的人突然暴尸街头,那应该是一场意外车祸。或者这小子偷别人家媳妇,被活活打死的。值得一提的是,《大梁律》对苟男女惩罚严厉。
一旦被捉*在床,真的可以一阵猛打。这样的法律,在许洛尘看来是极好的,但对欧阳镜来说简直是不能容忍的恶法。是什么样的人制定出如此艹蛋的法律,欧阳哥哥就是这样被打爆双宝的,实在是太可惜了。
“禀秦王,太后势力名单已统计完成。”
“拿来我看。”
在清算过程中,苏御发现惊奇一幕,如果把“兵”去掉的话,曹玉簪培养的人比康王的人还要多。
这些年小寡妇苦心经营,明面上有锦衣卫、几百御史、各部门各地区官员,一众大内高手,大约有两千人;
暗地里有特务组织、九神将“官方”杀手组织、红黑神教云州派“民间”杀手组织,还有楚无霸“流氓”团伙等,多达三千人。
难怪她总想着捞钱,感觉给她多少钱都不够她。
她经常咒骂亲王们是国之巨蛀,其实她比亲王得还多。
康王赵棣钱,大部分用来养兵。就算没有赵棣,兵也是要养的。而且康王的兵也在为国效力,他们平叛、抗击胡人,立下过汗马功劳。可曹玉簪弄这么多杀手,她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了?
不过,她辛辛苦苦培养的这么多人,被秦王殿下大笔一挥就弄没了。
但也并不是一个都没还给她留,秦王正在研究,如何在文政上给曹玉簪一些权力,但又不能让她死灰复燃。
特务头子算计人,办法是非常多的,曹玉簪想瞒过秦王搞特务,实在是有点难。而且曹玉簪的那些手段,大多是从苏御这里学的。
“恢复景行坊军官学校,是很有必要的。本王继续兼任校长。学校教员由各部队选派优秀军官轮流来当。当一年,换一茬。”
流水的教员,铁打的校长。秦王殿下真的是要“从娃娃抓起”,但为了不让张云龙和赵丰感到不舒服,他的军校只针对自己的六个半师。
因为此时大家都已经看到“京统特务”的厉害,如果苏御再往别人队伍里送人的,就是一种挑衅。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