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樊侧妃梗着脖子那股劲儿,此来就没带着善意,你跟着凑什么热闹呢?可唐灵儿就是这个脾气,越是有事越要上,拦都拦不住。
要说这也是唐家人的家族性格,那些战死沙场的唐氏公子,也都是她这样的。相反,那些活下来的,未必都是硬茬,比如唐剑那怂包。
苏御离开小西楼往王殿方向走,迎面见到唐翠快步走过来。
“咦?王爷不是去看小公子了吗?”头扎“朝云近香髻”的俊俏小管家歪了一下头。
秦王殿下背着手,一笑道:“是呀,看过了。”
即便是在王府里,秦王身边也时刻有人,比如白展、童玉,或时还有梅红衫、林娟。自从秦王提高警戒之后,梅红衫又增加了一个新身份,王殿内侍武打总管。梅罗汉真是能者多劳,身兼数职。
有外人在,唐翠只说冯瑜身体不大舒服,没说闹情绪的事。
……
苏御在王殿批阅奏章。还是老办法,油水多的留下,油水少或麻烦的交给曹玉簪。而曹玉簪经过挑挑拣拣,把更没油水更麻烦的交给赵准。
碰见秦王和曹玉簪这一对卑鄙组合,换作旁人早就火了,可这赵准是真的能忍,愣是一个人抗下所有。庚王府之忙碌,可参考王府门槛,眼瞅着变秃。而给庚王赵准办事的人,也都是叫苦连天。
可赵准如此清廉、勤政,竟然还有人告他,告他无能。见到状书时,曹玉簪与秦王相视大笑。
赵准是真的无能吗?
当然不是。正应了那句话“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他就是一个倒霉蛋而已,这都是太后和秦王安排的结果。
为什么秦王显得比庚王能力强?
因为给秦王办事能捞到油水,大家干得非常起劲儿。手下人努力,才显得秦王很能干。而秦王需要做的,就是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这就是领导应该做的。而领导不懂得这些,总感觉自己亲自上就会有好结果,那他就错了,比如以前的张密。
再能干,很难比张密更能干,他几乎每件事都亲自带队。可有一段时间,锦衣卫变得松散、拖沓、毫无斗志,缺乏执行力。
那时苏御兼任锦衣卫监察御史,给张密提建议,让他放权。当那些小队长能捞到好处时,再看锦衣卫,立刻精神焕发。张指一声令下,各小队冲锋般去办事。
苏御深谙此道,所以他平时看起来很轻松,把握方向、抓精神建设、制定规则,而其他事都交给别人去做。
办完案头工作,秦王正与几位老幕僚闲谈,这时林娟伏身耳语道:前面吵起来了。
她口中的前面,指的就是郡主府。
苏御起身,对诸幕僚说,自己回内宅休息,众幕僚也没当回事,只有白展童玉跟随秦王离开王殿。
刚走出秦王殿,向南望去,就见有小丫鬟们站在月门处探头缩脑。
秦王继续往前走,丫鬟们都吓跑了,这时听到小西楼传来争吵之声,听声音是欧阳小乔和樊侧妃吵。
苏御来到小西院,已经有些迟到了,只见樊侧妃气鼓鼓带着人离开,而小西楼上传来小乔哭声。
苏御并没上楼,而是问老黄都听到什么。
老黄挺兴奋,说国公府两个婆娘干起来了,先因为一箱宝贝吵,后因孩子吵。樊侧妃说,要把那箱宝贝带走,由樊公妃分配。小乔虽然心中不爽,但也答应了。而这时樊侧妃又要把孩子带走。小乔不肯,与樊侧妃争吵起来。
这件事还没吵出个结果,唐灵儿就不吭声。直到后来樊侧妃要把小乔和孩子带回国公府,唐灵儿说不允,樊侧妃才带着箱子离开。
苏御撵了撵手指,望向樊侧妃走远的方向,没说话。
老黄神秘兮兮地低声道:“这是国公爷家事,咱才不管。”
苏御苦笑,指了指老黄,背着手走了。
苏御当然不会正面去管,但总要把消息传到欧阳镜耳朵里。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