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第227章 第两百七十三 四章 超算中心与AR训练系统
第227章 第两百七十三 四章 超算中心与ar训练系统
石照南眼珠子一转,继续劝说道:“我觉得还是办正规院校比较好,你弄成培训机构,你招生怎么办?难道招社会人士?”
“你知道的,应届生和社会人士真的不一样,社会人士到社会上混了几年,知识还能记得多少?”
“与其费精力让他们重新学,还不如招应届的高考生。”
姜凡摇摇,坚定的说道:“你不用多说了,就这样定了。”
“没有事的话我先离开了。”
“下次再见。”
说完他就起身离开没有多做停留。
他这次有那么多的转变,完全是因为其中的井水太深了,他不想去趟。
以前建立兴农公司,卖兴农化肥,卖农产品,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有大佬亲自盯着,那些既得利益者不敢冒头。
接下来其他产业对手主要是各行各业的领头大哥,面对这些对手,姜凡直接进行商战,或者用科技进行碾压就好。
但教育和航天局,不是商战可以解决的。
他还能跟航天局对着干不成?
学院纳入教育体系真的是太麻烦了,与其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不如弄成培训机构,只要能培训出合格的航天员就行。
只要培训结构不发行业认证的证书,就没有人能看。
不发证书的培训机构多得是,没人能说什么。
姜凡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取出一份文件,仔细查看起来。
之前他启动过一个量子芯片的研究项目,这个项目在他资料的支持下,经过接近一年的研究,终于成功了。
虽然光量子芯片的精度只达到100nm,但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不管是量子芯片的大小,还是量子芯片的稳定性,都达到了姜凡的要求。
毕竟量子芯片刚刚起步,能做到100nm,已经很好了。
光量子芯片出来了,是时候搭建以光量子芯片为核心的超算中心了。
盘古薪火集团作为一个大型集团,目前集团的超算还是普通的超算,不符合盘古薪火集团的段位。
世界上大型的集团都拥有顶尖的超算中心,每一个大型集团都为自己的超算中心费尽了心思。
例如微软提出了一个海底超算中心的方案。
超算中心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由成百上千的服务器组成的数据中心,它们主要负责数据运算和存储。
而在整个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中,电费开支差不多要占70%。因此,数据中心在设计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能不能降低电费开支。
微软这次真水冷散热技术,严格来说应该叫海冷技术,算的上是一个独特的方式。
微软此次聘请了军用舰艇和潜艇制造商naval group,设计了这一水下数据中心,采用与潜艇相同的冷却技术。通过将海水泵入每个服务器机架背面的散热器管道,然后又返回海洋中进行循环冷却。
同时为了避免氧气和水汽带来的腐蚀问题,研究人员将服务器密封,并在其中充入氮气,隔绝了氧气、水汽,同时又远离了人类干扰。
2018年6月1日,微软将一个长约12米,直径接近3米的圆柱形超算中心,沉入大西洋的奥克尼群岛海底,这个装置包裹着 864台服务器,可以存储 27.6pb的数据。
在海底运行了两年后,微软在2020年6月把它打捞上岸进行分析。
经过研究人员评估,其各方面的性能要优于传统的数据中心,并且在水中的故障率是在陆地的八分之一。
当然放在海底肯定要考虑数据传输和电力传输的问题。
首先是电力问题,超算中心会利用海水的流动产生电力。在那里潮汐速度最高可达每小时 9英里,海浪周期汹涌着高达 10英尺的巨浪,在遇到风暴的情况下高度甚至可以达到 60英尺以上。
不仅海底有潮汐涡轮机等装置可以实现发电,海岸上还有高耸的风力发电机,以及布满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
这些设备都通过水下电缆连接。
当然,连接到岸边发电设备的同时,也链接到了奥克尼岛电网
根据微软提供的数据,在多种发电设备的支持下,超算中心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需要电网供应的电量是一天6000kwh。
长约12米,直径接近3米的圆柱形超算中心一天的耗电量就6000kwh,电量消耗非常的低了。
最后是数据传输问题,
水下光缆不仅仅有供电光缆,还有数据传输光缆,数据传输光缆是光纤光缆,传输速度超快。
传输速度快,不仅仅是因为光纤传输,还因为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约200公里的地方。
如果能将数据中心沉入沿海城市附近的海域,数据就能在短距离内传输,从而实现网页的快速浏览,视频和游戏也更加流畅。
当然也会有喷子说这样的超算中心会影响海洋环境。
但经过微软团队好几年的测试与验证,结论是这些问题不会发生。因为海洋很大,再加上潮汐,洋流不断涌入,热交换的效率比较高。
这么久的观测结果显示,数据中心周围数米的水也最多提升了几千分之一的温度,也就是说几乎是测量不到温度变化的。
另外数据中心表面采用了光滑涂层的设计,这会让污垢、细菌等无法在容器表面堆积,也就使得海洋生物并不会在容器表面聚集,从而可以实现很好的保护措施。
现在微软打算投资60亿,在各大沿海城市建造这样的超算中心。
国内同样有类似的计划。
在hz千岛湖,阿里云在那里建立了一座超算中心,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共11层,可容纳至少5万台设备。
千岛湖地区年平均气温17度,湖水可以通过完全密闭的管道从35米的地方抽取上来,流经数据中心,可以帮助服务器降温。最终它们会流经2.5公里的中轴溪,作为城市景观呈现,自然冷却后洁净地回到千岛湖。
这一方式足以让数据中心的制冷能耗节省超过8成。
在云贵高原,苹果icloud数据中心、某为数据中心、企鹅云西南基地、企鹅数据中心二期、运营商数据中心等等都在建造中。
这些科技巨头为啥选择云贵高原呢?
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原因:高海拔,低气温,低电价,非地震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