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以前,不会出现频繁的打击,但现在不一样了!

随着盘古薪火发布的科技越来越多,科技在飞速发展,时代不一样了。

盘古薪火已经成为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科技中心会慢慢转移。

盘古薪火会成为众矢之的,或者说就算现在没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盘古薪火已经被全世界高新科技企业针对。

只是由于盘古薪火公司都是自产自销,核心部件都是自己生产,无关紧要的部件才向外采购,所以盘古薪火的产业链很稳定。

但盘古薪火稳定了,他们这些池鱼怎么办?

改变不了盘古薪火的决策,也阻止不了别人的针对,为了不受制于人,国内的公司只能自救了。

现在他们准备的一切都派上了用场,既然发达国家的市场难进,那就放弃,深耕其他市场,至少能活下去。

其实国内的经济环境是世界上最好的。

在盘古薪火的操作下,很多农民回村务农,在农产品产量增加十倍的情况下,农民在村里就能赚到钱。

以前国人会将一家子积蓄和未来三十年的收入投入到房地产中,手中没有闲钱,消费能力大降。

现在国人觉醒了,看开了很多,不再把所有积蓄一股脑投入城市的房地产,也不再透支三十年的收入,而是精心装修老家的自建房。

村民们的消费能力大升,08家电下乡可以救市,现在农村消费能力大涨,其他公司也开始注重农村市场。

没办法,有房贷的人还被困在城市中,不敢换工作,有房贷的人消费能力不高。

而没房贷的人现在都回归农村,他们这些公司自然是跟着有消费能力的人走。

当然他们也有怨言,盘古薪火推出超能青提健体液,会影响其他商品的销售额,但超能青提他们自己也要购买,他们又不能对盘古薪火集团做什么,只能疯狂内卷了。

天梦小区,盘古薪火集团总部,从医药行业开始,一段时间过去,盘古薪火被针对的越来越大。

本来快死的四大粮商竟然又死灰复燃了,以亏本的方式继续跟农兴公司打商战,而且四大粮商的农产品价格更加便宜了。

甚至有传言,一个范世界的农业公司即将成立,所有高产粮地区展开亲密合作,打算集合全世界所有产粮大区,一起跟农兴公司打商战。

目标是农兴公司出口额降低80%。

只是他们没想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对农产品的消耗越来越高。

体质好了,为了继续提升体质,也为了维持身体健康,国人吃得越来越多。

在此前提下,一个关于缩减农产品出口比例的会议正式召开。

会议上,姜凡听完销售部的长篇大论后,点头同意道:“可以,以后粮食出口比例下降至30%。”

“国外市场,我们需要保持部份国家的供应,那些国家的农产品不能少,当然,如果他们不需要我们供应了,改为购买其他粮商的农产品,我们也不需要阻止,只需要他们赔偿违约金即可。”

当初农兴公司为了商战,签订的合约很宽松,对方的违约金很少,相当于没有。

姜凡制定的粮食制霸计划失败了!

当然,失败对农兴公司来说未尝不是好事,现在国内农产品需求量大增,别说十倍产量了,就算是二十倍产量,估计国人也能吃得下。

既然可以做到自产自销,放弃国外市场,未尝不是减负。

至于订购的货船和货运飞机,这个也不会浪费,太空电梯的人工岛就是一个无底洞,也有很多其他商品需要运往海外。

等太空电梯建成了,太空电梯对运输船的需求量会更大。

太空电梯当然不会只建一座,有了第一座,自然有第二座,第三座。

按照计划,国家最终目标为一百座,这已经是收着了,不然以基建狂魔的习惯,没有一千座,他们不会停手。

毕竟太空电梯建好,接下来就疯狂运输物资,建造庞大无比的太空站,这个太空站会建成一个太空都市,可以让一百万人生存的大都市。

别以为很大,华夏有93个城市人口超过百万,十七个城市人口超过千万。

一百万人真的不多。

因为这个天空城将会成为探索宇宙的起点。

宇宙飞船的船厂,停靠宇宙飞船的补给站,宇宙探索物资的生产基地,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在地面生产再运上来的。

太空电梯的运输是有重量限制的,进入了宇宙,很多机器设备可能会大型化,比如十几层楼高的大型采矿车。

有农兴公司的运输船在,海上运输不会是太空探索的短点。

真正的短点其实是宇航员。

姜凡的思绪逐渐飘了,好在,连绵不断地说话声提醒他这是在开会。

除了消减农产品出口量之外,还有更改农产品产业链的提议。

兴农化肥可以缩短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直接缩短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变相将产量提升了十倍。

但不管是农民和领导,都是精明的人,产量大涨,不缺粮的情况下,当然是优先种植品质好的农作物。

产量高的水稻和小麦品种被束之高阁,好吃的品种被大量种植。

虽然产量减少了,但就算种植优质水稻和小麦,粮食产量还在五倍左右。

以前这样的产量还行,但未来就不一定了,随着国人的体质增强,粮食的消耗也在增加,是时候增加高产品质的种植面积了。

姜凡沉吟了一下,吩咐道:“如何调整你们跟农科院商量好。”

增加高产品种其实问题也不大,在兴农化肥的滋润下,本来口味不好的高产粮也比以前好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灵异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