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会上我没说,是给你留面子。你看看现在的菜,一点创新没有,有功夫研究研究菜,别扯没用的。”

小高挨训,不敢吱声。

见丈夫挨训,李爽也不告状了。

“你也是笨。”老谭转而对李爽道:“他出去喝酒你跟着呀,他上哪你上哪,还管不了他?以后这事别跟我说,整的我都不敢去歌厅了。”

夫妻徒弟被逗笑了。

老谭想到他俩的孩子已经上学了,便问:“回去看孩子没?”

“放暑假的时候回去了,待了十天。”李爽说。

“总这样也不是回事,你俩合计一下,是不是把孩子接这边来上学。”老谭说。

“合计了,主要来了也那样,我俩都上班没人照顾,也就是天天能见着,管不了啥事。”小高说。

“和在省城一样,在省城还有我爸我妈呢,在这就我俩。”李爽说。

老谭说:“也是。主要不总在孩子跟前也想,另外对孩子成长也不好-——家恒就是个例子。”

“这不没法吗——想挣钱,还想照顾孩子,两头得豁出一头来——”李爽无奈的说。

老谭想了想,问:“咱们省城来苏州的有多少人?”

“三十二个。”李爽说。

“夫妻俩的多少?”老谭又问。

“四对。”李爽回答。

老谭没再往下问,跟俩人说没事了。

小高和李爽走后,老谭坐在那想了半天。他想的是叫省城过来的夫妻把孩子都接过来上学,给他们统一在一个地方租房子,然后再派个人专门负责接送孩子上下学。

想法是好,但不实际。

从省城过来的员工家不一定都省城的,大部分是农村的,孩子也在农村。在农村上学和在城市上学费用不一样,另外也不都和小高、李爽两口子那样挣高工资,接过来是好事,但费用这块呢?

可以给他们租房子,但孩子上学的费用得自己承担,很可能承担不了。

话说回来,苏州目前十家店,五百多名员工,百分之六十外地的,有孩子的至少占一半,解决省城过来的那剩下的那些人呢?人家是后妈养的?

再说了,苏州这样,呼市呢?北京呢?省城呢?

这想法实施不了。

“哎——”老谭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只能叫他们自己解决了。

回到四合院,雅茹把他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并给买了条围脖。

是呀,已是十一月份,江南这边也凉了。

“那边的饺子师傅是谁?”雅茹问。

“省城过来的,姓刘,叫刘莉,三十多岁,干两年了。”老谭说。

“哦。”

“你想过去?”老谭问。

“不想,我就是问问。”雅茹说:“在这干习惯了,不想换地方。”

“嗯,苏州这地方好,冬天不冷,你可以把你爸妈接过来在这过年,家里又没啥事,来了住我屋。”

“看吧,他们老两口不爱动弹-——”

“打电话好好说说,算旅游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