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一分钟,锅里的香气愈加浓郁,鸡肉也开始酥脆。
老谭拿漏勺把鸡肉捞起倒入身后的盘子里,对围着大伙说:“这是老式炸酥鸡,也叫虎头鸡,是道老菜。”然后对崔璇说:“把一半切成细丁,剩下的给大伙儿尝尝,品品味道咋样。”
大伙儿就等老谭这句话呢。
崔璇刚取走一半李忠清马上拿起一块鸡肉往嘴里放,进嘴里的一刹那眼睛亮了,说实话还没等吃呢满嘴就是浓郁的香味儿,咬一口酥脆爽口,浓郁的香气溢满口腔,那种找了好几年的小时候味道回来了。
他没想到一个不起眼的炸酥鸡竟然被老谭做得这么霸道,忍不住去拿第二块。
盘子早空了。
吃到酥鸡的师傅都和李忠清同样的感觉:炸的地道,滋味十足,功夫到位,不服不行。
此时崔凯已经把灶眼点着,开始用漏勺漏面疙瘩。
老谭把土豆丁和架豆王炸好控油,大葱爆锅出香,酱油炝锅,待香味出来后添汤调口,下入炸好的土豆丁、架豆王丁和切好的酥鸡丁,中火烧开,待香气飘出时崔凯把面疙瘩也漏好了。
把面疙瘩捞出倒入调好的汤中,开锅后下入切好的西红柿丁和小白菜碎,再次开锅打入一个鸡蛋液。
疙瘩汤已经粘稠,像牛奶一样。
疙瘩金黄,土豆丁浅黄,架豆王和小白菜翠绿,西红柿通红,加上散落的蛋瞅着就有食欲。
出勺时老谭用手勺取了点料油,准备滴入时习惯性地闻了闻,发觉味道不足放弃了。
老谭把疙瘩汤装了十六个小碗,对围着的师傅道:“大伙尝尝。”
话音刚落,十六碗疙瘩汤就被端起,手慢的没抢着只好俩人共喝一碗。
一时间只听到呲溜呲溜的喝汤声。
最先喝完的是砧板老大袁华,他不由自主地说:“好喝,绝对好喝!”
紧接着是副厨李旭,“谭师傅,这疙瘩汤好,一绝,尤其里面的酥鸡越吃越香,喝完了还有香味,勾着喝第二口。”
李忠清也喝完了,咋咋嘴赞叹:“这才叫疙瘩汤呢,地道儿,功夫!”
师傅们喝得意犹未尽,看老谭的眼神也佩服起来。
“疙瘩汤看着简单,能做好的没几个。
跟大伙儿说,会做菜不叫厨子,家庭妇女还会做菜呢,能叫厨子吗?把菜做地道儿、有人叫好才叫厨子。
另外要知道手艺分高低,菜不分大小。不要觉着做鲍鱼鱼翅的是大厨,炒土豆丝的就是家庭妇女;做溜三样的是厨师,做疙瘩汤的就是小弟。
厨房任何一个出品都有讲究,都有技术含量,做好了、做到极致都是功夫,都是大师。”
老谭的话叫大伙儿纷纷点头,有心地拿出笔把“手艺分高低,菜不分大小”记了下来。
“调料由谁负责的?”老谭问。
“我负责的,炸得不行?”王亮举手。
“也行,但不到功夫。”
“还差啥总厨?”
老谭看大伙儿有听的意思,说:“好,跟大伙儿说说什么是调料油。
调料油是咱们东北菜所特有的,咱们东北菜以取材广泛、做法粗犷、原汁原味为主。讲究五味调和百味香,最突出的特点的就是临出勺时淋的调料油,具有特殊的香味,这是别的菜系所没有的。
很多粤菜、川菜厨子在咱们东北待得时间长,也会做东北菜,但他们做不出那个味儿来,为啥?不会灵活的使用调料油,甚至是不用调料油,所以做不出来。
举个简单例子,比如尖椒干豆腐,放和不放调料油就两个味儿。放的就好吃,一吃就是东北菜,不放就不好吃,咋吃都觉着差点儿啥,是不是?”
大伙儿回味一下都点头认可。
“调料油又叫三合油,是香油、豆油、色拉油混合在一起,加入椒、大料、葱姜蒜、香料、青菜一起炸出来的。
这些东西都有比例,投放的顺序也有讲究,不是放在一起炸熟榨干有香味就行了。好调料油炸完了整个厨房都香,炒菜只要点上一点儿整个菜都是香味儿,一吃就是地道儿的东北菜。”
“总厨,教教我呗。”王亮一脸的热切。
“明天我把炸调料油的方子给你。”
听老谭说把调料油的方子给自己王亮暗自高兴,挨着他的牛宏泰怼了他一下,说:“给你方子别私吞,拿出来大伙儿看,不是给你自己的。”
“你请我喝一顿吧。”
“还请你喝一顿?不收拾你就是好事。”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