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您放心,我们会严加防备的。”
埃罗尔·基尔曼立马应道,百视达成就了现在的他,他的事业和百视达绑在了一起,当然希望百视达发展的越来越好。“你心中有数就好。”
林佰诚说着继续看文件。
这次直到看完,没有再发现值得林佰诚重视的大问题了。
将文件放到一边,林佰诚问道:“基尔曼经理,接下来你的工作重点是公司的融资和独立,其中融资是首要工作,尽快完成二次融资。”
埃罗尔·基尔曼回道:“董事长您放心,公司和米高梅还有股东们都在联系着,完成融资不会用太久时间。”
“如此就好。”
林佰诚不再多言。
文件大略看完之后,林佰诚和埃罗尔·基尔曼一起开了个高层会议,然后去各个部门看了看。
至于实体店,林佰诚就没有去看了,没有那个必要。
……
百视达的融资,由秘书处、雪莉·兰辛、埃罗尔·基尔曼等人负责去谈,林佰诚没有参与。
在百视达进行融资的时候,林佰诚正好去洛杉矶的其它公司看了看。
新世纪软件公司那边,在伊莎贝拉回到洛杉矶后,他去看了看。
新世纪软件公司有伊莎贝拉帮林佰诚管着,林佰诚倒是不用太操心。要是对伊莎贝拉连这点信任都没有,那他还怎么对伊莎贝拉托付更大的担子。
再说了,新世纪软件公司是上市公司,伊莎贝拉就算想损害公司的利益,其他股东也不会答应,除非伊莎贝拉只是损害林佰诚个人的利益那还差不多。
只不过这种事想办到可不容易,毕竟还有一个秘书处在,秘书处也不是吃干饭的,林佰诚名下的每个企业都有秘书处的人,秘书处也时常过问。
对于秘书处来说,就算企业没事,他们也会经常过问,只有这样才能展现他们的权利。
视察新世纪软件公司的时候,有员工询问林佰诚这个大老板,在当前这种情况下,公司是否还有投资价值。
对方为什么会这么问,林佰诚也是心中有数。
新世纪软件公司是去年十月末上市的,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九个月左右,三个月前限售到期的时候,股东们纷纷减持,就连林佰诚也低价转让了5%股份,尽管他是左手倒右手,但外界不知道啊,以为包括大老板在内的股东们都在卖股票。
这让本就因为机构不再托盘而震荡的股价,开始出现下跌,这一跌就是两三个月,股价距离当初的发行价也不远了。
股价下跌,股东减持,手上还持有原始股的员工,当然免不了担心了。
面对询问,林佰诚自然是告诉大家,新世纪软件公司发展的很好,股价只是短期震荡而已,拉长时间来看,现在的价位绝对是低点,值得投资。
同时,林佰诚还表示,大家可以尽管放心的认真工作,只要新世纪软件公司发展的好,就算公司股价还是下跌的,只要跌破了发行价,只要员工们愿意,公司可以用当初的发行价回购员工手上的股份。
员工手上持有的股票其实不多,就算要回购,也不了多少钱。
而且就像他说的那样,在新世纪软件公司的发展前景不变的情况下,公司股价的下跌只是暂时的而已,早晚会反弹回去,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久。
林佰诚知道,新世纪软件公司的股价之所以萎靡不振,和高盛等机构在打压股价有关。
高盛等机构,在新世纪软件公司上市之后,就开始拉升股价,三个多月前公司限售到期,然后这些机构在高位减持了大量股票进行套现,之后他们手上的股票不多了,自然不会维护股价,任由着新世纪软件公司的股价下跌,甚至有机构进行了少量的做空。
高盛等机构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将新世纪软件公司的股价打压到一定程度,这样它们才能更好的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入大量股票。
高位减持,低位买入,这就是机构的套入,如此大赚特赚。
高盛等机构这么做之前和新世纪软件公司的三位总裁打过招呼,林佰诚自然知道这件事,在得到他的允许之后,高盛等机构才敢这么做。否则没有企业的配合,一旦企业发布利好公告或者回购,机构必然会损失惨重。
林佰诚之所以配合高盛等机构,那是因为他知道高盛等机构收割的是美股的股民,和他没有关系。而且,他需要维护和高盛等机构的关系,配合它们的话,能让它们欠下一个不大不小的人情。
新世纪软件公司的股价下跌有一阵了,高盛等机构吸筹也吸筹的差不多了,它们不会一直吸筹下去,因此它们在吸筹完毕后将不再压制新世纪软件公司的股价,反而开始拉升。
到时,新世纪软件公司的股价必然会被拉升起来,只要公司业绩一如既往的增长,股价创造新高那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新世纪软件公司上市后,林佰诚还持有这家公司超过一半的股份,这在公司市值不高的情况下还好,要是以后公司市值高了,那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因此,在限售到期后,林佰诚就开始以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手上的股份,将股份卖给离岸公司或者基金,反正是左手倒右手。
只不过因为时间不长的关系,现在林佰诚转让的股份还不多,他之后还会继续转让,不管公司股价是上涨还是下跌,他都会一如既往的以大宗交易的方式转让股份。
也就是美股这边对大股东出售股份的限制比较严,要是放在现如今的香江股市,林佰诚早就转出大量股份了,根本就不用慢慢来。
好在林佰诚现在也不急,新世纪软件公司的市值也才十几亿美元而已,在公司市值达到五十亿美元之前,都不用太急。
公司规模太小,不会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真要是公司市值突然大涨,那林佰诚也有办法,直接将大量股份卖掉,只不过那样需要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而且一次性大几亿甚至十多亿美元的交易太引人瞩目了,不是好事。
所以,不到逼不得已,林佰诚不想那么做,慢慢减持股份会更好一些。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