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赵经理与理查德·威廉姆斯交接,杨东升去华京,看了一下杨日初,然后继续向北,赶往了马都。
刚下飞机,杨东升就受到了比上次更加热烈的欢迎。
杨东升下了飞机,到地里看了一圈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满地绿油油的庄稼,喜坏了当地政府。马都、河东、河西是蒙省最缺粮的三个市,每年都要从兄弟城市借粮食吃,为了这事没少受兄弟城市的奚落,挨省里的批。
但是今年不同了,照现在的情形看,马都今年的粮食产量不但可以自给,说不准还能往外运。
马都市领导一高兴自然是使劲灌杨东升的酒,杨东升也希望趁此机会扩大在马都的地盘,这一顿酒直喝了个昏天黑地。
好在第二天听姜经理说,马都市领导在酒桌上也喝多了,完全答应了杨东升的要求。
“分来的那批大学生怎么样?”杨东升揉着发懵的额头问。
“已经走了差不多三分之一了!”姜经理小心翼翼的道。
“不要手下留情,就算最后一个也剩不下也不关你的事,给我好好的练他们!”
从马都赶回瓜州,一到家,杨东升就接到了詹姆斯·惠斯勒的电话。
“现在最大的困难是这边正在爆发疟疾——其实每到夏季这里就会爆发疟疾,问题是法国人却说治疗疟疾的药紧缺,每天限制卖出的药品数量,其实他们只是想赚取更高的利润……”
“疟疾药紧缺,你们买的是什么药?”杨东升一愣。
詹姆斯·惠斯勒连说了几遍了,杨东升连听带蒙才猜出来,他们买的竟然是青蒿素。
“等一下,你为什么要向法国人买青蒿素?”杨东升问。
“西非曾经是法国人的殖民地,虽然六十年代法属西非殖民地就解体了,但是法国人在这里仍然有强大的影响力,直到现在这里的人说的还是法语,用的也是各种法郎……”詹姆斯·惠斯勒见杨东升不懂连忙解释。
“我是说青蒿素是中国产的,你为什么向法国人买?”
“青蒿素是中国生产的?”这次轮到詹姆斯·惠斯勒发愣了。
在后世的中国,我们都知道青蒿素是中国科学家,根据传统药方研制的一种抗疟疾药。但是九十年代,外国人却基本不知道这种药跟中国人的关系——这个时代国人自己很多人也不知道。
目前国际上的青蒿素类药物主要被两家公司垄断,一家是瑞士的汽巴-嘉基——也就是后来的诺华,另一家是法国的赛诺菲-圣德拉堡。
就连制造仿制药的印度公司都比中国的有名气。
其实他们都是从中国采购的青蒿素原料药,然后压制成药片,或者做成口服液,利润率就能常年维持在50%以上。
在疟疾爆发的季节,搞个饥饿营销,利润甚至能更高。
而我们中国包揽了从种植、采摘、提炼,到分离有毒物质等几乎所有步骤,却只能获得法国人、瑞士人收益的十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