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准确的说是火药中硝石的纯度,这里面有个学问,叫做弹道学,欧洲那边前些年有个英国人发明了一种弹道摆的东西,至此而延伸出了弹道学,从这以后,咱们的火器就再也不能和欧洲人相提并论了。”

“具体的原理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就是火药纯度越高,炸膛风险越小,配弹就可以越轻,也就可以将枪管做得越细越短,但威力更大,当然,这其中需要一系列的数学计算,不过我都已经算完了。”

“之所以欧洲枪咱们用得不顺手也是因为如此,因为欧洲那边获取火硝的方法与咱们不同,得到的火硝纯度更高,且这种燧发枪对火药装填的要求也更高,多一分少一分,都有炸膛的风险。”

“简单说,就是火药必须在子弹滑出枪膛百分之六十的时候就要充分燃烧干净,子弹才能打远,而火药纯度不够,燃烧的速度就慢,为了这百分之六十的值,就不得不加长枪管,徐光启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才把这鸭子枪做得又长又重,这也是鸭子枪明明是仿制鹰嘴枪,却不得不比鹰嘴枪做得更长的原因,而又因为枪管太长,导致传统的三段式射击阵型无法使用,所以通常只能用于支援,无法与满清八旗旷野决战中大规模的使用,主流鸟铳又打不坏八旗的重甲,这才导致明君打不过八旗军。”

“此外就是子弹了,因为火药的燃烧速度不够,所以子弹必须做得又大又重,让子弹在枪膛内的速度尽量慢,所以口径才做得那么大,所以才必须用铅来做子弹,而子弹飞得慢,这威力和射程自然也就上不去了。何况火药燃烧的速度越快,枪管内气压上升的也就越快,威力自然也就更大。”

(没有膛线的枪械只能用球形子弹,拉长增加重量的话子弹连直线飞行都做不到)

“所以对于枪械来说,火药燃烧速度越快,枪械就可以越短越,口径就可以越小,子弹就可以越轻,射程和威力就可以反而越大,且炸膛的风险更小。”

“火药,才是推进火器发展的源动力,而不是枪管啊!”

“二公子您所制作的新枪,比这欧洲的燧发枪更短,更细,还有刚才那手榴弹的威力也明显更高,是不是说明……您已经找到比欧洲那边更厉害的火药制作方法了?您让朱副舵主用聋哑人制作的,就是这新火药么?”

“不错,因为咱们国内就有大量的天然火硝矿,所以咱们国人才会比欧洲人更早的发明火药,欧洲压根没有硝石矿,所以早期他们火药的发展一直比不上我们。”

“然而一饮一啄皆是天意,几百年来欧洲人一直在致力于用人畜的尿液来提取火硝,这个火硝的纯度自然也就在这几百年的摸索中也变得越来越高,现在他们的火药纯度超过了我们的天然火硝矿,火器,自然也就比我们更厉害了。”

“所以这个火药提纯的方法,就是咱们的命根子,枪械反倒是无所谓,就算让他们拿到了样本仿制成功,没有高纯度的火药他们也用不了,朱总舵主,十年,我要你跟我保证十年之内,新火药的制作方法不会外泄。”

(高纯度黑火药的威力其实是完全够用的,根本没必要搞硝酸甘油。)

朱耸闻言,却是干脆取出了一柄小刀,直接在自己胳膊上刻字道:“秘方外泄,愿受千刀万剐。”

这一章写得稍微墨迹了一点,因为我看大多数穿越小说搞火器的时候都是在枪管上作文章,且一般在唐宋时期研究火枪的话大多数也都会被挑刺认为做不出无缝钢管之类的,但其实古代火枪根本也用不着无缝钢管啊,火药,或者说硝石提纯技术的发展才是热武器真正的根基,中国的火药应用最核心的原因是不知道是谁无意中发现天然硝矿和萝卜一块纯煮可以提纯,再之后的几百年里,也就没什么其他大的进步了。

有时候我真觉得一饮一啄皆有天意这句话是对的,现代科学为什么回爆发在欧洲?就因为欧洲没有天然硝石,所以反而在火药提纯研究上走得更远,进而引发火枪革命,进而提前进入热兵器战争时代。

为什么伽利略要研究两个铁球谁先落地?这不就是研究炮弹射程的副产么?牛顿难不成真的是被苹果砸开窍的么?牛顿力学怎么看都是计算射程的啊,至于早期化学,那就纯粹是做硝石提纯的,这就是科学的本来面目,跟什么文化,历史,民族性格,数学基础,有个蛋的关系。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