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利家族也真是值得敬佩,如同秦国赢姓王族一般,秦国是奋六世之余烈,刹利家族也不遑多让,蛰伏数百年,拔婆跋摩的父亲毗罗跋摩、祖父萨婆跋摩便是前两任吉蔑部落的首领,低调发展,积蓄国力。直到拔婆跋摩和摩坷因陀罗跋摩兄弟二人,脱离扶南国统治,不再臣属于扶南国,建国真腊,这其中的故事也是相当励志。

拔婆跋摩死后,传位于弟弟摩坷因陀罗跋摩,摩坷因陀罗进一步稳固真腊政权,多次征伐扶南国,战功赫赫,使得扶南国承认真腊国独立。

摩坷因陀罗跋摩在前隋大业十二年病逝,传位于其子刹利·依奢那先,号伊奢那跋摩。

可能刹利家族真的家风良好,人杰辈出,这位伊奢那跋摩也是一位雄主,继位后对内勤政,施行王道,对外征伐,施行霸道,东征西讨,再次扩张真腊版图。

武德初年,伊奢那跋摩率兵灭掉占据森河流域的小国婆罗阿迭补罗,森河流域土地肥沃,地势平坦,伊奢那跋摩便在森河畔建造一座新城,以他的王号命名,称作伊奢那城,并将伊奢那城作为真腊国的都城。

迁都之后,伊奢那跋摩继续兴兵,先后灭掉查可朗加补罗、阿牟伽补罗、毗罗补罗等十余小国,并大量移民到伊奢那城。

据宝聪所言,他在武德五年渡海来到岭南时,伊奢那城的居民已经多达两万户,乃是当之无愧的西南诸夷第一城。

听到这个数目,高冲心里也是一惊,若是这个数目没有虚假的话,那这个真腊国还真是不容小觑,毕竟在这个冷兵器时代,人口便是最大的财富。

隋末大乱,大唐人口急剧减少,岭南偏僻,战乱的影响甚小,甚至不少中原地区的人避难于岭南。

根据高冲手里的资料,偌大的广州,作为岭南重城,人口也不过两万余户,据《旧唐书》记载,武德七年,天下户数也仅有二百一十九万户。

当然,这个数目并不精准,还有诸多宗族藏匿人口不报,还有山中俚僚没有编户入籍。

直到唐玄宗开元年间,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广州户四万二千二百三十五”,经过百年修生养息,户数翻番。

而那半岛上的藩邦小国,其都城竟也有两万户,这就不能轻视。

伊奢那跋摩将伊奢那城发展成西南诸夷第一城的过程,对于其他半岛小国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但是对于真腊国力的上升,那是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

并且伊奢那跋摩并非一味地穷兵黩武,他还知道发展内政,更知道远交近攻,进行和平外交。

三国鼎立的时候,真腊国的最大敌人无疑是曾经的宗主国扶南国,伊奢那跋摩也一直致力于打压扶南国,对此,伊奢那跋摩便竭力交好与世无争的林邑国。

不仅迎娶林邑公主作为侧妃,更将真腊公主嫁给林邑王,始终保持密切的联姻关系,这使得伊奢那跋摩可以全心对付扶南国。

当然,从后来的事看来,伊奢那跋摩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因为在唐高宗永徽四年,真腊公主生下的林邑王子,也就是林邑伊奢那跋摩的外孙,成功继承林邑王位,从此林邑的范氏王朝变得不再“纯洁”。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林邑国本来是区氏王朝,也就是东汉顺帝时期由象林县功曹区连叛汉建立的王朝,传承一直非常稳定。

只是等到东吴末帝孙皓在位时期,区氏国王无嗣,再加上王后的母族范氏强盛,只得传位于外甥范熊,从此,林邑王族改姓范氏,由区氏王朝成为范氏王朝。

看到这里,高冲也是唏嘘不已,隋唐之际,真是时势造英雄,且不提中原李世民、窦建德等英雄豪杰。

只看四夷,也是不乏雄才大略的枭雄人物,东突厥有頡利可汗、西突厥有统叶护可汗,薛延陀有真珠可汗,高句丽有渊盖苏文,真腊也有伊奢那跋摩这等枭雄。

这些人物,无论汉夷,无论在那个时代,也都是一代枭雄,终究也将成就一番事业。

现在高冲关注到西南诸夷局势,四名少年也是各有感触,尤其是裴行俭,由他执笔整理的西南诸夷录,他心里也是感触最深。

见高冲询问,裴行俭看看师兄薛仁贵,薛仁贵只是拧眉沉思,这也是薛仁贵的性格使然,他没有裴行俭这边灵动,向来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会发言。

裴行俭也不犹豫,直言道:“真腊野心勃勃,若是使他顺利吞并扶南,那林邑也将岌岌可危,师父说的中南半岛,那将以真腊称雄,这对于我大唐来说,肯定是弊大于利”。

高冲微微颔首,没有发表意见,看向其他人,薛仁贵见状依旧是眉头紧蹙,“扶南、林邑二国事我朝为宗主国,自武德中,便年年朝贡,真腊兴不义之兵,犯我藩属之国,圣人应当降旨申饬,乃至调停”。

听得薛仁贵大义凛然的话,众人也是点头附和,这种言论也是正统的儒家言论,按照礼制来说,西南诸夷已经遣使来朝,便是大唐的藩属国,真腊无故兴兵,大唐有责任、有义务降旨申饬真腊国。

只不过这种话也有一些不切实际,主要还是因为天高路远,太过遥远,中原王朝也不乐意掺和西南诸夷的纷争,比如杨广在位时期,西南诸夷互相征伐,乱作一团,最后真腊国成功立国,杨广也不在乎,只要你继续朝贡天朝即可。

但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真腊兴兵,已经干涉到大唐的利益,大唐海船不能出海,严重影响海贸,这便是冠冕堂皇的理由,任谁也无话可说,你打可以,但你已经影响到我了,我现在命令尔等停战,这便是出师有名。

高侃略一犹豫,便是说道:“真腊王伊奢那跋摩,只听他的事迹,便应该是一位强势君主,若是大唐介入,说不定将扩大战局”。

众人也是默然,若是换做林邑王范梵志那样的君主,一封圣旨,足以通畅海路,但伊奢那跋雄才大略,武功赫赫,可不是范梵志那般软糯之辈,范梵志也不怯懦,他只是让隋军给揍出阴影了。

当然,若伊奢那跋摩是软糯之辈,也不会闹出这般声势。

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突地谨出声,“其实,外藩君主强势与否,全在于天朝是否强盛,现今大唐一统天下,圣人英明神武,我仅从番人的立场来看,料想伊奢那跋摩不敢翻脸,毕竟……”。

说到最后,突地谨看了看在座没有外人,继续说道:“毕竟,不是谁都有頡利可汗的实力”。

见突地谨这般谨小慎微,高冲也是不由得失笑,“无需如此,但讲无妨”。

突地谨人如其名,性格谨慎,其言语也是十分实在,也是相当现实,纵观四夷,不是谁都有頡利可汗那个实力,敢来跟中原王朝叫板。

放眼天下,也仅有大唐帝国和突厥汗国这两个超级大国,游牧民族,诸如吐谷浑、薛延陀等臣服于突厥,农耕民族,诸如林邑、扶南等,则依附于大唐。

若没有突厥汗国那个实力,也不敢跟大唐帝国翻脸。

至于真腊…强虽强,但也只强在西南诸夷,还不足以上升到与大唐敌对的程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