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2008年 金融危机中的制造业(13)
想不到宋运辉也在,两家人见面先坐下一起吃饭。可可很喜欢小妹妹淡淡,捏捏淡淡的脸,又转过去捏捏自家弟弟的脸,宣布重大发现,小女孩的脸更软。小碎护着淡淡,不让可可再捏,拿起叉子暴力地将可可的手挡开。大人们让这帮小孩子自己闹,不予干涉。淡淡见到保姆分好吃的蒜蓉大虾,就强悍地抢了可可的一份,送给小碎,毫不怯场。大人们看着都笑。
梁思申不卖关子,开门见山:“杨巡找到我,想把他的xx房地产公司卖给我。这家公司几乎没开发房产,所以账目比较单纯。手头一块储备地,是住宅用地,在市区二类地段,规划建筑面积十五万平方米。这家公司别无长物,其实卖的就是这块地。但单纯卖地不如卖带着地的公司,卖公司的税比较合理。杨巡现在急需现钱,愿意压低价格给我,只要我给他全款。刚刚我跟他谈完,我打算买下,我看好地价升值,原因我们饭后分析。有关报表我也全部拿来,你们都是行家,我们饭后检查分析。因为这笔款子不小,我邀请你们加入。我记得小柳说起过投三千万买房子的事,你不妨有钱再多投入,我认为买地皮更直接高效。”柳钧不懂行,但崔冰冰接触面广,一听就知道那块地在哪儿,知道这个收购涉及款项不下十亿,梁思申若拿得出十亿,却差三千万,以她的人脉,临时不会募集不到。因此,梁思申的邀请加入,其意图不言而喻。崔冰冰毫不犹豫地道:“非常感谢梁姐提携。这可是个十亿多的大项目。”崔冰冰及时给柳钧一个提点。
“不客气,如果这样,以后我们是合作伙伴。小崔是内行人,接下来的程序还得你多参与。你们总之回家自己盘算一下,有多少,参与多少。其余我从我外公的基金中支出。我可以保证你们不吃亏。”
柳钧此时全明白了,梁思申心里记着与他的聊天呢,他激动地道:“梁姐,谢谢你帮我挽救中心,我真不知道怎么说谢才好,你几乎是救了我的命。”
宋运辉笑道:“谢什么呢,研发中心是思申的饭碗,她救自己的饭碗而已。”
梁思申一本正经地道:“我们都是十足的奸商,不过偶尔得给自己粉刷一层信念啊理想啊之类形而上的东西,显得我们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座的其他三个成年人都学过毛主席语录老三篇中的《纪念白求恩》,听着十足洋气的梁思申将语录活学活用,异常有喜感,全部大笑。四个孩子反而不明白了,看着大笑的爸爸妈妈们很是莫名其妙。
饭后,梁思申解释,她从亲朋好友那儿大致了解到政策趋势了,估计很快就会有最高政策出台。房地产会是重点之一,地方政府将获得尚方宝剑。这是政策面。另一方面是资本面。目前全世界都用果断降息来扩大流通,中国与其他国家有一个最大不同是,其他国家的银行绝大部分是私有,他们忌惮风险,会谨慎放款。但是中国的银行是国家的,只要国家有窗口指导,他们唯有配合积极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贷款。而且估计很快也有国家投资出台,数目不小,所以可以预见未来市面上不缺资金。扩大贷款加国家投资,完全可以填补民间谨慎投资造成的资金缺口。可在目前百业凋敝的情况下,这些钱可以投向哪儿才能获利,在出口市场的外需受国外金融危机影响而无法恢复,而内需已经刺激多年也无法兴旺,现在更别指望的前提下,巨额资金的流向几乎是不言而喻了。梁思申说,这是很老套的,格林斯潘以前用来救美国经济的套路,结果也有先例可循。有政策支持,又有资金支持,所以大家该做的就是跑在政策出台之前,将政策涉及的赶紧拿下,当一回秃鹫。
四个人当场拍板,明天周六不休息了,立刻行动,拿下杨巡嘴里被迫吐出来的肥肉。
鸡蛋挑骨头地审核报表,逐字逐句修订合同,没办法,因为四个人不信任杨巡,不相信报表的真实,不相信账目如报表那么简单,不相信账面上除了抵押贷款,没有其他私人借贷。大伙儿集思广益,制定一份排除性非常强的合同。
从宋家回来,天已经很晚,可柳钧与崔冰冰高兴得睡不着,将淡淡和小碎送上床,两人戴着耳机赤着脚欢欢儿地跳了半天舞,压抑着嗓门又笑又叫。活了,这下是真的有活路了。
柳钧的困难暂时见底,可工厂的困难远未到头。短暂的快乐之后,面对社会上猜测这回危机将何时复苏,复苏是“l”形、“u”形,还是“v”形,柳钧则是最担心他的复苏是“w”形,因为他暂时看不到前路有多少起色,而他还需付多少个月的轮休工资,他还需继续打价格肉搏战,他还得投入研发中心。毕竟,他认为地方政府再拉楼市,应该也是起色有限吧,消费能力受限,再高也不会高哪儿去,他能从合作买房地产公司中获得的利润,不知够不够支持他坚持到制造行业的黎明。他,会不会像钱宏明那样,也在黎明之前倒下?
即使想着都心寒,柳钧还是得努力。努力寻找生意。
“四万亿”伴随“国十条”呼啦啦而来,果然不出梁思申所料。柳钧感觉周围所有人都好好研读了国十条,研读的目的是判断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但很多人也问,经济下滑成这样,四万亿怎么拿得出来?会不会只是一句口号,只是一个安抚人心的数字。申华东的爸爸申宝田冷然道:“简单,印钱。”观点众说纷纭,柳钧决定相信申宝田这个老法师。但是对于“国十条”的第一条,申宝田却更加冷然地反问:“谁出钱?”
相关行业针对四万亿很快做出反应,柳钧没有料错,工程机械方面首先有了动静。开始,市场部门接到询价电话了,开始,业务员的出访获得意向回复了。但是只听打雷不见下雨,全都还在观望,不敢轻易开工上马,以免在这种苦寒冬日里攒下要命的库存。
这个时候,活着的企业就显现出了优势。打电话有人接,来公司看得到机器在转,工人没被裁员,首先说明一种实力,说明不需要担心业务放出去后,传来对方忽然倒闭的消息。这个时候,谁都小心翼翼,不敢有任何闪失影响利润。普遍心理是“稳”字当头。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