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西藏万佛阁(4)
这时候人们才发现,那些摆饰物,都是放在一个个透明的水晶台上,那些水晶台也太过剔透,竟似和空气融为一体,若不走近细看,根本分辨不出。随即人们又发现,那些水晶台,是与地面融在一起的,而不仅仅是地面,整个环形隧道都被包裹在一层冰晶样物质之中。那些光芒,则是通过这种冰晶物质,折射于此。一个佣兵吃了暗亏,便要将怒气发泄到那些导致他受伤的碗盏上,举起枪托就要砸,一击敲下,却被人中途阻隔,却是亚拉法师伸出那干枯的手臂挡了下来。
年轻人在一旁举起那个白碗,对那个想砸东西泄愤的佣兵道:“你可知道你这一枪托砸下来,会砸掉多少钱?”
“啥!这玩意儿能值钱?”佣兵们对瓷器一窍不通,更何况这个瓷碗白扑扑的,上面连朵都没有,白得又不是特别好看,大街上随便买一个都比它强。
“哼。”年轻人将那个白碗拿在手中把玩,仿佛它上面能开出来,嘴里轻轻念道,“薄如蝉翼轻如鸿,盛得佛光浮生梦,这种神奇工艺,比传说中的薄如纸还要高一个境界,让你们开开眼!拿灯来!”
有佣兵递来头顶探灯,年轻人将白碗倒扣在探灯上,随着“咦”的一声,怪事发生了,那个白碗就像一个乳白色的玻璃灯罩子,探灯的光完全透了出来,不仅探灯的轮廓清晰,就是连接探灯的电线也根根可辨,可那明明就是一个瓷碗啊!
年轻人道:“看到了吧,这透光技艺,乃是隋朝邢州窑绝技,到盛唐初期,被发挥到极致,造就了传说级工艺——透光剪影!你们散开些!”众人纷纷后退,留出空间来,年轻人加大了探灯的亮度,“哗!”惊呼声一片。
只见环道光照不强处,从那白瓷碗中透出的光亮,在冰晶墙面留下了清晰可辨的影子,对亚拉法师和吕竞男等人而言,就好似再看了一遍香巴拉密光宝鉴显影图,不过这幅图乃是灰调底色,以光透过的阴影明暗不同,分别呈现出鳞次栉比的古时建筑、四通八达的宽广街道、琳琅店铺、车马舟楫、小桥流水、走卒贩夫……就像一幅由影子构成的《清明上河图》。
“这……究竟是……”
“不可思议!”
“神奇,东方魔法……”
在一片惊呼声中,年轻人也不禁感慨起来,虽然他知道这只碗的来历,也知道将会发生什么,只是当这一切发生时,依然超乎他的想象。他大声高呼:“看见了吗?这就是一千年前的那个时代,全世界的中心——长安!”顿了顿又道,“这就是那个时代,全世界烧瓷的最高技艺之一——透光剪影,让你们看看更神奇的地方,拿水来!”
一壶水递到年轻人手中,年轻人将水壶一斜,一股清流不疾不缓,注入碗底,随后慢慢溢出,像薄纱覆盖在了碗面上,此时再看那些影子,在奇迹之上,还有奇迹。那清水覆盖之时,便是影像复活之日,突然,整幅影像画面从单一的静止,仿佛活了过来,那些走卒贩夫好似在沿街叫卖;刚刚开铺做生意的那位伙计似乎探出头来,在左右顾盼;一辆双拉马车好似扬起尘土,正要从街心穿过那桥下的河水,更是潺潺地流动。
年轻人一面倾注水流,一面看着流动的画面自言自语:“魔法般的工艺,以今天的科技仍无法复原再现的工艺,一千多年了,这是一千多年前,你们古人的智慧。”
看着那只碗的神奇,又看了看它摆放的位置,知道一些密教祭奠的吕竞男小声问法师道:“这只碗,应该有来历吧?”
亚拉法师微微摇头,表示一时想不起这么多。
年轻人扭头道:“随文成公主进藏时,有几样东西,是没有登记入册的,你们知道吧。”
亚拉法师脸色一变,想起来了,文成公主进藏时,有几样小巧的东西,是她随身携带的物品,当时并没有登记入册,但在神话传说中,却将那些宝物演绎得淋漓尽致。诸如那面魔镜,文成公主一路上遇到许多妖魔阻拦,她用魔镜一照,那些妖怪立现原形,更神奇的则是,当文成公主思念亲人时,只须将魔镜折向光芒的不同角度,墙面上便会清晰地出现她不同亲人的影像。
只听年轻人道:“文成公主,从长安到吐蕃,一路艰辛,路途遥远,怕她思念家乡,当时共为她量身定做了好几样器皿,其中的一件,便是让她在思念家乡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一看家乡的模样。”
法师豁然道:“这就是那只长安碗!”
年轻人没有回答,反而指了指几个佣兵,对他们道:“你,你,你,你们几个,背上背的那些,在那些专家眼中,十袋加起来,也抵不过这只碗的价值。”说着,竟然随意地将碗向身后抛去。他身后的一名佣兵,赶紧双手捧住,如获至宝,两只手都在微微发抖。
亚拉法师却从这随意的一抛中,察觉了别样的信息。那个年轻人显然是知道这只碗的来历,也知道这只碗的价值,可他那随意地一抛,丝毫没有考虑后果,也就是说,他的心思,已经不再是关注传统文化和历史价值,似乎再值钱的东西,在他眼中也有如无物,那他来神庙,究竟是要干什么?
既然这只看起来普通的碗都有如此价值,那么与它摆在差不多位置的东西,肯定也不是普通物品。年轻人一回身,佣兵们便一拥而上,将余下的几件物品哄抢一空,有没抢到的,已经粗脖子红脸,准备要拼命了,不过柯夫以雷霆之势制止了他们,那些佣兵声音嘈杂,好一会儿才消停下来,这才发现,年轻人和法师他们已经转过弯道,去了大厅了。
明媚变幻的火光自殿心传来,这座大殿与先前那座截然不同,方才是方殿中有无数环道,这却是一座圆殿,给人第一感觉,这有些像一个巨型的白炽灯灯泡,或者说是一尊寺庙里的大钟,整个结构塔状,高度大于圆形底座的直径。
在大殿的正中,竖起两根等高同粗石柱,就好似白炽灯灯泡里的灯芯,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清,它发出的强光,照亮了整座大殿,其余的地方,也就不需要任何火焰了。
“这里就是万佛阁了。”年轻人虽然还在隧道口,强光阻挡了视线,令他们一时无法一窥万佛阁全貌,但这种造型和气势,已经让人浮想联翩。
年轻人用手遮住眼睛,透过指缝观察光源,只见那两根石柱,如同两棵圣诞树一般,分出许多枝丫,每株枝丫又分出许多细枝,那些细枝的末端便燃起熊熊火焰,不——与火焰不同,火焰是红光,那燃烧的东西,发出银白的光芒,年轻人仔细看了看,而且燃烧的地方,距离那些枝丫末端还有一段距离。年轻人明白这猛烈的光源是怎么来的了。古人用了某种技术,将可燃物汽化,然后用强大的压力将气体喷出,也只有充分燃烧的气体,才能发出那种银白色的耀眼光芒来,火树银,用在这里是相当地贴切。
渐渐地适应了强烈的光亮,一行人也走出了螺旋管口,来到大寺钟的内部,“哇……哇……”的惊呼声又如潮水般响起。除去中间那银白的光源,整座环形大殿四壁竟是一派金黄,亮锃锃的金色,正是凡人最喜欢的那种颜色。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