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尚书省右司郎中的别称。

[138]伐夏以后,宋廷对原有的十二等爵位体制进行了改革——公爵以下,宗室袭封不加“开国”、“武功”;大臣授爵,加“开国”二字;以军功封爵,则加“开国武功”四字。有没有“武功”二字,在待遇上并无任何区别,但却象征一种荣耀。

[139]关扑,即赌博。[140]宋朝管祖母、母亲都叫娘娘,宫中民间皆然。

[141]主主是宋朝皇室中,长辈对公主的昵称。

[142]史上程颢于西元1085年逝世。

[143]收养鳏寡孤独的穷人、乞丐的场所。

[144]免费安葬被遗弃的尸体、枯骨的机构。

[145]“高班”是入内内侍省倒数第二级官阶“内侍高班”的简称。

[146]作者注:有人认为,中国古代识字率最高者为宋朝之三成,至清末滑落为二成。小说暂取较保守之数据。至于怀疑论者若谓不信,请一笑可矣。小说家言,不必当真。惟古代东方识字率远高于西方,自不待言。江户时代之日本,19世纪中幕末时期,庶民阶层男子达五成四,女子达二成,武士阶层百分之百。同样在1920年,日本儿童就学率达九成以上,莫斯科却仅达二成。

[147]安息文,指的是波斯文;下面的大食文,指的是阿拉伯文。

[148]即《希波战争史》。

[149]见第一卷《十字》。

[150]即秘书丞,吕升卿的官职。

[151]宋朝民间盛行火葬,官方原本严厉禁止,子女将父母火葬,依照自唐代继续下来的刑法甚至要判处死刑!不过在宋代司法中,从未有过因此判罪之先例,自此,迫于财政压力,宋廷终于非正式承认火葬之合法地位。

[152]这也是宋朝的一个惯例,拜宰相、立皇后、立太子时,皇帝要亲自前往内东门小殿,向翰林学士面谕旨意。所以,每当相位空缺之时,汴京朝野,无不竖尖了耳朵,只要听到内侍们前往“小殿子”,亦即是内东门小殿准备,人人便知道这是皇帝要拜相了。

[153]陈相、陈辛相传是战国时人,据说本是儒家弟子,后来投入农家的许行门下。

[154]指孙觉,后面的范公指范镇。

[155]指董仲舒。

[156]镖行起源当不晚于明代正德年间,但笔者暂时未见史料记载宋时即有此行业。按《金瓶梅》等小说,虽所叙故事为宋代事,但只能视为明代风俗。

[157]以上价格皆参考《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刑法》所载。

[158]此非宋朝旧制,而是吕惠卿改革后之事。汴京之潜火队、军巡铺,专责东京城内灭火、治安等事,旧制由禁军担任,隶属于军方。内城的军巡铺,统归侍卫马军司管辖,外城则由侍卫步军司管辖,最高长官亦由三衙的长官兼任,并不归开封府管辖。但此非汉唐故事,故自宋立国以来,便饱受批评。又因军巡铺有治安管辖权,常与开封府发生冲突;军巡铺在处理案件时,其官吏素质良莠不齐,更多有冤假错案,甚至屡屡发生百姓击登闻鼓申冤之事。禁军方面,自军制改革后,禁军极重训练,潜火队、军巡铺既要担任消防之任,又要负责治安、捕盗,还要配合坊正收税,甚至连开封的排水系统,亦要由其监督、修缉,这些部队亦成为三衙之负累。故吕惠卿为相时,借着地方官制改革的机会,极力推行改革,终于将汴京的巡检、消防系统,从禁军中彻底剥离,而归入开封府的管辖之内。吕惠卿取消了旧有的四厢都巡检,将汴京重新划界命名,城内分为十厢一百二十坊,城外分为九厢十四坊,每厢设厢巡检,各坊则按大小设若干军巡铺。当时开封府的刑狱,本是所谓“二厅三院制”,其中三院,即是府院为民事法庭,左右军巡院为轻罪刑事法庭。吕惠卿以二厅三院皆士人为主官,而诸厢巡检与军巡铺皆武人,遂又剥夺军巡铺之司法权,增加二厅三院官吏人数,规定大小案件,军巡铺不得辄断,皆要送交二厅三院裁断。惠卿竟因此大刀阔斧一革旧弊。改革之后,一般的军巡铺不过五六人,各有辖区;但每隔一定的距离,则建一座望火楼,楼上则有人昼夜巡视,观察各厢坊是否出现火情,而楼下则是潜火队的居所。为节省开支,各厢巡检与其直属部队,亦与潜火队一起住在望火楼下面,故有些望火楼下面,同时亦是军巡铺。

[159]按汉族之丧礼,人死之后,第二日要给死者清洁遗体,换上衣服,称为“小敛”;第三日则收尸入棺,称为“大敛”。按礼法,人君入敛的衣服,应当有一百套。大敛的次日,也就是第四日,亲人按着亲疏的不同,穿上不同的丧服,则称为“成服”。阿越按:有宋一朝,皇帝死后,并不严格遵守此礼。北宋皇帝从死至大敛,最短四日,最长八日。如据《宋史》,赵顼死后八日,方大敛成服。而大敛、成服,有时亦可在同一日。

[160]闽指今日之福建,蜀指四川,楚指江西,吴越指江浙一带。

[161]欧阳詹,唐人,福建中进士第一人。他中进士之事,对于福建教育的兴盛,有极大的推动。徐寅,唐末五代人,著名文学家。他后半生回乡,在闽国建有公共图书馆性质的“延寿万卷书楼”,聚徒讲学,是福建地方教育史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按,凡本节桑充国所论诸事,大抵皆是史实,非作者望壁虚构。

[162]作者按:事实上,这种币制之不同,亦推动了川峡地区贸易之发展。

[163]指五服之外的远亲。

[164]摩逸,即麻逸,今译民都洛岛,参见《新宋·十字》附录。后面之三屿,指加麻延、巴姥酉、巴吉弄三岛,据史家考证,当是今民都洛岛西南之卡拉、巴拉望、布桑加等岛。白蒲延、蒲里噜,分别指吕宋岛北面的巴布延群岛、西部的波利略群岛。阿越按:吕宋岛之宋译名,虽有学者据宋人之《诸蕃志》,疑“里银东、流新、里汉”三名中,或有吕宋之宋译名,亦有学者相信麻逸岛兼指民都洛与吕宋两岛,但终不可考,故本书采用明代之译名吕宋称之。

[165]汉族传统丧礼制度,禫是丧家除去丧服的祭礼。禫祭之后,丧家生活归于正常。

[166]此处所言,仅为基本原则。阿越按,宋代外朝禫祭一般在大祥后的第三日举行。所谓“大祥”,是指父母死后两周年的祭礼,因为以日易月,一般就是皇帝死后次日算起二十四日。但历史上,宋太祖二十七日才大祥,而太宗、仁宗则是二十五日。所以其守丧期,相应的也就变成了三十日与二十八日。

[167]三奠、发引,宋代在皇帝死后,才营造山陵。在此之前,皇帝的灵柩暂时安置于宫中,称为“攒宫”,而一般在小祥(父母死后一周年祭礼,以日易月则是自死日算起第十三日)与大祥之间(偶有在小祥之前),则有“掩攒宫”仪式,即是在攒宫以外,用木料围成小屋状,涂上白泥,表示已经暂时安葬。待到山陵造好,再有启攒宫、三奠、发引之仪式,亦是将皇帝的灵柩,离开皇宫,送往山陵。此三项仪式,即意味着丧礼的结束和葬礼的开始。在宋代,一般来说这已经是皇帝死后七个月了。

[168]按行,即卜地,利用阴阳五行之说等来勘察陵寝的位置。确定陵寝位置,叫“得地”,复查叫“复按”。

[169]宋代汴京官营房屋租赁机构。

[170]作者按,在南中国海航行,的确受制于季风。但那种认为无法逆风完成航行的观点,亦是片面的。如明代郑和下西洋第一次航行,即不在东北季风之季节。古人东北季风南下,西南季风北归,这并不完全是航海技术之原因,更主要的是需求原则与经济原则。

[171]作者按,两府这一决策在今日看来近乎不可思议。然真实历史中,纸币最初出现,却正是限制区域使用的。两宋时期,同时出现几种纸币,各自只能在限制区域使用,更是常事。而当使用区域原本不受限制的某些纸币出现问题时,转而采用限定区域使用的办法,更是两宋政府经常使用的手段。故此举无论利弊如何,读者皆不必骇怪。事实上,正如本书所指,宋朝在本质上乃是由若干亚经济区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故历史上出现这些情况,亦有其深层的原因。

[172]唐太宗曾派人去摩揭陀取熬法,疑为引入白砂技术。但宋初中国白砂仍然主要依赖进口。或谓据马可波罗所云,白砂技术乃蒙元时方引入中国。实则宋末之战乱,实为人类文明史上极大之浩劫,蒙元时有技术失传,欲待重新向中亚学习,亦不足为奇。

[173]留侯,汉之张良。后文的“曲逆”,指陈平。陈平被封为曲逆侯。

[174]作者注,沈括乃中国史上之天才,可惜在真实历史上,他的建议并未被采纳。后来西人实行金本位政策时,便包括了类似沈括所提出的办法。

[175]夕郎,后文的“青琐”,都是给事中之别称。

[176]当时辽国二枢二府,北枢密院除掌管契丹军民,总领兵机、武铨、群牧诸事之外,更是整个辽国的军政核心机构,凡外交、行政、监督、司法,几乎无所不管;而南枢密院虽由汉人枢密院转变而来,但到辽国之中期,已变成了一个类似于宋朝吏部与户部的综合体,除此以外,南枢密院的另一项重要权力,则是掌管全国所有的部族事务,而不再以汉族为主——这一趋势,在耶律濬确定“联汉、奚以制蛮夷”之国策后,更加明显,当时燕云地区之汉族军政事务,全部归由中书省主管,中书令则由南枢密使萧禧兼任。至于北南宰相府,则是更为具体的事务机构,北宰相府管辖着多数契丹部族与一部分降附“蛮夷”部族;南宰相府则管辖乙室部、楮特部等少数契丹部族,绝大部分奚族部族,以及一部分降附“蛮夷”部族。

[177]后省,门下后省之简称。给事、琐闼,给事中之简称或别称。

[178]即引保就试制度。宋代科举在正式考试之前,要由考官询问核对考生的保人,以判断考生考试资格是否有效。一般来说,宋代省试是在锁院后大约十日左右引试。

[179]别驾,通判的别称。后文的“半刺”,也是通判的别称。

[180]宋制,太皇太后垂帘,自称“吾”。这是比较正式的自称,犹如皇帝自称“朕”。

[181]宋代官员受到指控后,朝廷要求其自我辩护,称为“分析”。

[182]此处特指宋代官员奏陈、乞请事,经通进银台司进呈之一种文书。凡奏状必须用官印,封面并有引黄,略举该文书所言之事项等。

[183]取进止,宋代奏折常用结尾词,意为请求裁决。

[184]黄金半岛,古时对马来半岛的称呼,源自古印度语意译。

[185]纲首,宋时对出海之船主或船长之称呼。

[186]回历。

[187]占城国信奉印度教与佛教,实行种姓制度。

[188]沙糊米,亦做沙孤米。即今之所谓“西谷淀粉”。乃砂椰子树的干茎木髓中所产之可食用之淀粉质。古时砂椰子树亦称桄榔、沙孤树。

[189]即满喇伽。今马六甲。

[190]即翰林学士承旨之别称。

[191]即苏武牧羊之所谓“北海”,今贝加尔湖。

[192]敌烈麻都司,其长吏称敌烈麻都,据《辽史·百官志一》,其职掌是“总知朝廷礼仪,总礼仪事”。亦即此司略相当于宋之礼部。

[193]宋人相信契丹乃南匈奴之后。按,契丹与奚人皆出自鲜卑宇文部,而宇文部之祖则为南匈奴之一支。此说虽存争议,但据考古发现之各族头骨标本与人种学分析,亦有证据显示契丹人在人种学上,的确与南匈奴相近。

[194]都承,枢密院都承旨的简称。按,唐康实际只是副都承旨。

[195]统和,辽国年号,其间为辽景宗之后萧燕燕摄国政,发生过著名的澶渊之盟。

[196]参见《新宋·燕云》3附录。又按,其时西方亦有双陆棋,或谓源自耶元前3000年之古埃及,其后风行古希腊、古罗马,至耶元11世纪时,传入法国,此后又传入德国,极受赌徒喜爱。法王甚至颁布敕令,禁止官员玩双陆棋。是以称此棋为当时一种世界性棋类,实当之无愧。后文所描叙之“契丹双陆”,玩法有文献与考古双重证据证明,非为作者向壁虚构。其与今日之西洋双陆玩法极为相似。惟双陆棋自满清中后期,已在中国失传,故国人知之者不多。

[197]当时审查官员为政不廉及事涉过犯,称为“体量”。

[198]即萧燕燕。历史上有名的萧太后。

[199]即霍去病。

[200]横帐郎君属于辽国的北面皇族帐官,按横帐乃辽太祖之族。

[201]韩拖古烈显然并不清楚突厥只是西迁,并未消失。

[202]指辽太宗耶律德光,他曾经攻入后晋都城汴京,并身着汉族皇帝之服饰称帝,并正式改国号为“辽”。

[203]中国古代自通海以后,遂以长颈鹿为上古神兽麒麟。

[204]官名,隶北枢密院中丞司。后面的南院林牙,隶南枢密院;南院副统军使,隶南院都统军司。

[205]按,辽人所谓边防城,未必是在边境。其国土内未开化部族甚多,如招州身处未开化部族环绕之中,虽不在国境之边界,亦谓之边防城。

[206]耀州,今营口。苏州,今旅顺附近。保州,今丹东附近。

[207]宋时风气,大臣近戚死后,例遣内侍监护葬事,称为“敕葬”。敕葬最初为一种荣耀,但是因为丧葬之事全部听监护官处置,结果虽然有皇帝的敕葬财物,但监护官往往不计费用,最终仍然导致死者家属无力承受,甚至多有破产者。当时有谚语说:“宣医纳命,敕葬破家”,大臣近戚对此无不避之惟恐不及。

[208]宋时称宰相之子为东阁。

[209]若以家产而论,据学者研究,真实之历史上,北宋中期汴京十万贯家产者比比皆是,家产至少要有一万贯,才算“小康”。在整个北方地区,当时中户之家产大约是城镇居民千贯左右,农村居民两千贯左右。

[210]即皮室军与属珊军。

[211]包括契丹部族、渤海军。

[212]宫分军、斡鲁朵军,皆是指宫卫骑军。

[213]山前山后,即指燕云诸州。因分别在太行山之南北,故又分别称为山后诸州、山前诸州。

[214]即兵部尚书,《周礼》官称。后文的“大司寇”、“刑书”则是刑部尚书的别称,“礼书”是礼部尚书之简称。

[215]讽刺的是,真实历史上,北宋苦心经营的这道防线,在实战中没起到太大的作用。因为真宗以前,防线并没有成形。而到徽、钦时,因为政治腐败,这树寨塘泊又被宋人自己给荒废了。这防线最终没给金兵南下造成麻烦,反倒是金朝末年,雄莫一带的塘泊,起到了部分限制蒙古骑兵深入的作用。

[216]拦子军乃是辽军斥候部队之名,负责侦察、传递军情等事务。一般由五人或者十人一队组成。后文的远探拦子军则是当辽军大举出兵时,选择军中精锐组成的先遣侦察部队,数量皆在百人之上。

[217]梁门指的是安肃军安肃县,因五代后周时安肃县称为“梁门口砦”。

[218]指段子介,宋人习惯以官员所任知州之州名为其代称。

[219]本为宋时对“帅府州”知州之尊称,因段子介兼任飞武一军都指挥使,故有此称。

[220]镇州,即真定府。

[221]即宋祁,乃仁宗朝名臣,曾经做过定州知州。

[222]辽国北面行军官官名。

[223]真实历史上,据《读史方舆纪要》,至北宋末年之大观年间,才升为河间府。

[224]按:历史上大名府即为河北雄镇,乃是晚唐五代藩镇割据之根本。正如《读史方舆纪要》所言,北宋之亡,军事上大名府守御非人,乃是极重要之原因。

[225]历史上,北宋河东、河北、陕西三路转运使,许乘传赴驿奏事,序位在诸路转运使之上。小说中官制改革,又并天下诸路,河北、陕西两路,所辖土地人民州县最众,故唐康有此谓。

[226]大名府北面之县城,距大名府七十里。

[227]《中国历史地图集》相关地图标为滹沱河。按,河间府之名,因其地处高河、滹沱之间,故有此称。《宋史·河渠志》言及滹沱河时,并未包括此段河流,故本文仍称高河。

[228]宋代封侯,皆以郡名,与唐不同。故开国侯别称“郡侯”。小说中改官制,多用唐制,侯爵皆以县名,此处仍称“郡侯”,是习惯性沿用旧称。

[229]县令的别称。

[230]在真实的历史上,当时宋代便已有朝报与私人小报出现,朝报是官方每日政事活之公布,小报则由内探、省探、衙探私自搜集朝报未报之事进行报道,并且,“新闻”一词,此时便已出现于小报。小报记者各有分工,内探专门刺探皇宫内新闻,省探专门刺探三省新闻(包括两府学士院),衙探专门刺探三省以下官衙新闻。而在小说之时代,报纸愈加发达,虽有法规加以规范,但此“三探”之职业,自然亦不免更加繁荣发达。

[231]此室韦部,特指室韦之一部落。按现代学者认为室韦、阻卜皆同一民族或种族,亦有认为室韦即鲜卑者,然辽时,二者各属不同部族则无疑。

[232]当时口语,安排之意。

[233]军使,骑军都一级编制单位长官。副兵马使,骑军都一级编制单位副长官。

[234]指挥使的简称。

[235]真实历史上,南宋之宣抚判官有监军之责,位高权重,常以节度使充,可与副使抗礼。但在北宋,宣抚判官位权尚未及此。故小说中,范纯仁能荐陈元凤任此职。

[236]此处是李浩机械的解释卦辞,实则“甲”不必理解为“甲日”,亦有数之首,事之始之意;大川亦不必理解成河流。后文唐康不过顺水推舟,读者不必以为唐康时连孔颖达的注疏亦未读过。便是李浩,亦非读书不至,不过专事附会而已。

[237]见《新宋·权柄》第四册附录,指轻锐机动部队。

[238]顺安军即高阳关。高阳关乃习惯称呼,其时正式名称乃是顺安军。高阳关守将即顺安军知军。

[239]此处分别指宋太宗败于高梁河,曹彬败于岐沟关,刘廷让败于君子馆。

[240]其时河北产业,虽铁、铅、锡、银等矿产,主要分布于大名府防线一带及以南地区,但纺织业则是遍布整个河北路,素以精美著称,而其中犹以定州刻丝、相州染色工艺最为著名。按,历史上河北精绢产量之大,即令人咋舌,据学者推算,仅每年为内库收藏之河北精绢,即不下一百万匹。而以工艺精美来说,南方如两浙之纺织业,此时尚不能与河北路相提并论。

[241]澶渊之盟时,王继忠被俘,然后受辽人之意,致信宋真宗,提出议和。

[242]都校:军都指挥使的简称。

[243]使君,知州之别称。这里指段子介。

[244]指宋夏好水川之战,夏主元昊在好水川一举歼灭宋朝苦心经营的精锐野战军,从而宣布了整个宋仁宗时代宋朝对夏战争的彻底失败。此后,直到赵顼登基后,因为西夏不断内耗,宋朝才再度开始了西夏的攻势作战。

[245]此据《元丰九域志》。《读史方舆纪要》谓二十五里,亦不取。《中国历史地图册》相关图页束鹿之标注方位亦疑有误,请读者仍以本书描叙为准。

[246]真实历史上,赵孝锡生于元丰八年,即小说中的熙宁十八年,三岁即已夭折。

[247]宋朝计算首功,须砍下完整人头。按,首功之制,以弊病过多,宋仁宗时曾因狄青上书废除,小说中,熙宁时宋帝励精图治,有志两北,早已恢复,然如前文所叙,宋军叙功,仍然不以首功为最重,此与秦汉之法不同。文中绍圣七年与辽之战,以天子下诏,激励杀敌,悬赏首级,故将士才热衷于斩首。然此不过一时之法,是以宋军斩首数量不多。商君书记载,将领要计一级功,野战斩首至少要过七千,此战若在秦汉,斩首必过两万。然宋军另有计算将士战功之法,是以在获捷之后打扫战场时,将领会约束部属斩首之行为,盖因此时最易发生争夺首级而内讧之事。又,此处计算人数,包括辽军家丁在内。

[248]最初的“爆竹”并无火药,而以火烧竹。据信唐时始以火药实于竹内,宋时才有今日之鞭炮起源。

[249]宋代州一级司法机构,专门负责处理刑事案件。主官为“司理参军事”。小说中,改制后,主官为刑曹参军。按,宋代州一级司法,有三大机构,一为录事参军所主之州院,为民事法庭,亦兼理刑事案件;一为司理院,为刑事法庭。但这两个法院,都只有权力审清案情。至于该适用何种法条如何断刑,则属于第三大机构法曹之司法参军事之职权。

[250]宋朝制度,凡追封文武官员父祖辈,不得封王,最高为国公。新官制下的荫补制度,文武官员仍可荫补子孙亲戚乃至门客,但分为两种,一种承袭旧制,被荫补者可以参予选官,相当于被荫补者由此入仕,荫补官职最高不超过从八品;另一种为荫补勋官,不参予选官,最高一般止于骑都尉。按第二卷《权柄》中提及石起父子已受荫补,石起最初便是补正七品云骑尉之勋官,盖因石越素来反对荫官制度,保留旧制乃是因此事牵涉整个官僚系统之切身利益,乃不得己之妥协,此第二卷亦有描叙。又,新官制珍惜名爵,勋官虽无实际官职,亦十分荣耀,骑都尉贵为从五品,在宋朝已是极高的品阶。本书之中,提及荫补此官者,此前惟狄环一人而已。

[251]宋制有赐文武、宗室、班直侍卫、禁军功臣号之传统,新官制后,功臣号成为类似西方勋章之制度。形制为腰牌,分玉牌、铜牌两种,上刻两字功臣号,玉牌须由皇帝亲自召见颁发予有殊功者。《权柄》中已有奖掖地方士绅之“仁爱”功臣号,本卷中有奖励灵州之战中有功士兵之“忠勇”功臣号。勋刀、勋剑制度前文已提及,仅赐有功之臣,皆分九等,第一等最高,第九等最低。文武七品以上赐剑,八品及以下赐刀。五等以上,须由皇帝召见、御赐。

[252]寄禄官高于职事官一品以上,带“行”字。

[253]新官制下诸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等与史上元丰改制有所不同,基本保留原有的职能,无大的改变,诸官仍为皇帝顾问、侍从之官,无职守,可兼任临时性差遣。新制下,阁学士为正三品、阁直学士为从三品、阁待制为正从四品上下、直龙图、天章、宝文阁为正七品上、直熙明阁为从七品上。按诸阁学士、直学士、待制传统上极为尊荣,其职掌实际上兼有新官制下中书、门下、学士院、御史台诸部门之职能,包括侍从左右,给皇帝讲经、参预顾问,有权上书议论一切军国事务及朝政得失,上可劝谏皇帝、下可弹劾百官,有需要时更可兼任临时性差遣,平时为储材之所,而有需要之时,以其地位尊崇,进则可为宰执、内相、各部寺监长贰,出则可为帅臣、诸路牧守。

[254]宣抚副使可简称为某帅。

[255]本官低于职事官一品者,带“守”字。

[256]子爵以下无“开国武功”之名。

[257]指西汉。

[258]即前文提及的皇十女庆国公主。

[259]基督教聂思脱里派。

[260]苏轼与程颢主张,皆为史实。按,世人皆以为自明末王夫之始倡立中国式议会,极少有人知道北宋程颢已有此主张。惜北宋亡国,中夏道统遂衰,南宋亡国后,更不堪言,有明一代,士大夫用数百年时间,方续上宋人道统。

[261]指城市居民。

[262]延禧公主与淑寿(温国)公主,皆曾受封燕国长公主。在宋朝这是平常之事,只要不同时存在两个相同封号的公主就可。

[263]宋代臣下上呈宰执大臣的一种公文。

[264]指辽国西京道的武、应、朔、蔚、奉圣、归化、儒、妫八州地区。

[265]范阳即涿州。

[266]宋朝宣抚使、副使、宣抚判官,皆可称某帅。

[267]赵普。

[268]此作者化用南宋张孝祥《水调歌头》,知者不必骇怪。

[269]即宋白,宋朝著名词人、藏书家,曾与李昉共同主编《文苑英华》,为宋朝四大类书之一。

[270]本节数据、典故皆史实。

[271]鸠鸟的羽毛,剧毒,鸠鸟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毒鸟,它的羽毛有剧毒,可以用来调制鸠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剧毒,鸠鸟在宋代仍然广泛存在,宋以后便极少见于记载,可能已经灭绝。

[272]即说书人,宋人称为说书为“说话”。

[273]指精神病。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