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心如金石同谋国(3)
第699章 心如金石同谋国(3)
皇帝主动示好,石越当然不能不给这个面子,更不用说他今天还有求于人,连忙回道:“陛下宵衣旰食、勤政爱民,实乃天下之幸,但天下之重,系于陛下一人,臣还望陛下保重龙体,陛下万寿安康,才是大宋最大的幸事。”
赵煦越发高兴了,点头笑道:“朕知道了。”又笑着问道:“听说子明相公昨晚回去后,和尧夫相公在白衣楼喝酒了?”
这下,殿中众臣更是惊讶了。
对皇帝知道自己昨晚和范纯仁喝酒的事,石越倒是早有心理准备,以他和范纯仁的身份地位,晚一点,全开封都会知道这件事。而早朝之前,肯定会有内侍将这事告诉皇帝。不过,他们喝酒的地方叫白衣楼,石越却是现在才知道。
他朝赵煦欠身拱手,一本正经的回道:“回陛下,臣昨晚的确是路过白衣楼,偶遇尧夫相公,故此停留,与尧夫相公一道商量一件大事。”
范纯仁脸红了一下,也朝着皇帝欠身拱手,但没有说话。
“哦?”赵煦饶有兴致的问道:“不知是何大事?”
“兹事体大,还请陛下亲览。”石越从袖子里掏出奏章,双手捧起。庞天寿连忙过来接过奏章,呈给赵煦。
赵煦打开奏章,认真浏览起来。
石越一边向其他宰执及殿中众臣介绍:“臣昨晚与尧夫相公商议的,是关于门下后省之事。”
“自熙宁新政以来,立门下后省给事中之制度,行之有年,亦可称效果斐然,但总还是有些弊端,最大的问题是诸科给事中权力既太大又太小,一个给事中,就可以封驳两府宰臣签押之事,这让给事中免不了有邀名之事,即便给事中公允正直,也免不了受限于个人的学识与才能,做过错误的封驳;另一方面,则是给事中也免不了有贤愚不肖,这其中便有漏洞可钻,皇帝、两府有事担忧给事中封驳,有时会刻意绕过刚直的给事中值日之时,等好说话的给事中值日时,才将赦旨送到门下后省,结果又让门下后省形同虚设……”
“因此,臣与尧夫相公商议,建议对门下后省进行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扩大诸科给事中的人数,一方面,由各路、军、州致仕官员、曾考上举人的儒生、侯爵以上勋臣、以及每年纳税额在一百贯以上人家,共同推举本路、军、州士绅清流若干名,经考试经义、律令、钱粮水利之学合格后,授‘给事中里行’之职;同时,也增加诸科给事中名额,使诸科给事中与‘给事中里行’人数相当,诸科给事中由皇上与左右丞相、枢密使副、参政知事荐举任命,宰执大臣得各荐举一名诸科给事中,其余诸科给事中则由皇上选任。诸科给事中与给事中里行共同组成门下后省给事中会议,凡事至门下后省,即由诸科给事中与给事中里行共同审议,投票决定是否通过,都给事中、副都给事中自此只负责安排议事日程,主持议事,考核给事中品行等事务,除非投票为平局,否则无投票权……”
“如此,则给事中之封驳大权,全出于公议,兴利除弊,门下后省制度,将可完善。”
石越说完,赵煦也已经差不多看完了奏状,他脸上的笑容早已不见,默默将奏章放在面前的御案上,目光在石越和范纯仁身上游移。
“子明相公、尧夫相公,你们真的只是想要改革门下后省制度么?”赵煦提出质问时,嘴角间忍不住流露出一丝讥刺的笑容,他目光投向其他宰臣,问道:“诸卿以为两位相公的建议如何?”
“臣以为不便。”许将见到皇帝的眼神,第一个出声反对。“两位相公所献门下后省新制,规模过于宏大,牵涉过多,朝廷平添许多官职,每岁所增薪俸之费,便已可观;且给事中一多,必增纷扰,每逢一事,争来议去,拖延时日,亦非国家之利。此去一弊,增两弊,臣未见其便。”
“臣亦以为不便。”李清臣也站了出来,高声说道:“汉朝之时,为除郡守不廉少忠之弊,而设刺史,其后地方之权,遂归刺史,而郡守反成下僚。今若设此给事中会议,则是以给事中之职,凌驾于宰执之上,日后天下之事,必不在两府,而在门下后省。臣未见其可。”
许将和李清臣接连表态,而且抨击的地方都在要害之上,石越虽然从未敢小觑天下英雄,但也不由有些意外。但更让他意外的,却是吕大防也站了出来,高声道:“臣亦以为不便。天下大事,当出一二人之口,决一二人之手,若兴此议,日后给事中挟所谓‘天下公议’之名决是非,朝中大事,军国大政,必皆媚于流俗之论,朝廷若欲行此政,臣纵血溅墀前,亦必死谏!”
所有人都万万没有想到,吕大防竟然一开始就摆出势不两立的绝然态度。石越扫了一眼范纯仁,见对方面露犹疑之色,显然,他内心也动摇了。
但即使是石越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吕大防说的并非没有道理。
然而,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想到,最后连韩忠彦也断然反对自己。“臣亦以为不便。”韩忠彦语气温和,但言辞却十分犀利、坦率,“门下后省之制,虽然是熙宁中子明相公所倡,然并非子明相公一人之私见,制度之形成,乃是当时先帝与许多大臣共同的见解。其中不乏各种争议,亦包含许多妥协,许多制度,看似不甚合理,其中却有先帝与熙宁群臣之深意在焉。便如门下后省之制度,表面上看,的确有各种漏洞,但中间却有先帝的大智慧。先帝之目的,是欲以门下后省制约宰臣,不可以为所欲为,但同时,又让给事中不能真的凭封驳之权,便凌驾于两府之上,给事中官卑权重,其作用,不过是替皇上、替朝廷、替大宋把守最后一道门的守门人,所以,给事中既重要又不重要,便如子明相公所言,权力既太大又太小。但臣以为,这不是门下后省之弊,而正是门下后省制度最巧妙之处。天下之事,若全然寄望于最后的守门人,这个天下,也就不成为天下了,给事中是否出于公议,也已经无关紧要了。”
韩忠彦的这翻话,可以说说到了赵煦的心坎里,门下后省是皇帝用来制约宰臣的重要工具之一,如果按石越与范纯仁的建议改革,即使皇帝可以任命大量的诸科给事中,但这个给事中会议如此有代表性,打着“天下公议”的旗号,以宋朝的士大夫的秉性,这些人必定会成为皇帝最大的掣肘,赵煦才不想亲自给自己带上脚镣……但他不能亲自出来反对石越的建议,因为赵煦年纪虽小,却并不傻,他知道大宋是与谁共天下,石越的这个献议,明显是站在士大夫立场上的,是讨好全体士大夫阶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