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台行辕内,主管机宜文字范翔与书写机宜文字石鉴一左一右叉手侍立,向石越做着例行汇报。两个人脸上都是一副宠辱不惊的神色,但眉宇之间,却悄悄透露出二人心中的喜悦。的确是值得高兴。从各方面汇聚而来的情报表示,在取得安平大捷、辽军终于被赶出宋境之后,石越身边的谋臣武将,最为担忧的事情——小皇帝与石越之间会爆发矛盾,目前来看,很可能不会发生了。汴京传来的消息,都显示了皇帝对于安平大捷的喜悦,皇帝看起来并没有太介意安平劳军时发生的意外,而自御前会议以下,也没有任何人拿着那件事做文章。

这让石越身边的一干谟臣都大松了一口气。这是他们最为害怕的事,尤其是在没有了辽人的外患之后,许多人更发现到其中的危险,外患消除了,小皇帝最忌惮的事也随之消失了,倘若小皇帝因为那件事对石越表露出戒心,或者小皇帝迫不及待的想要建立起一个他想要的朝廷……那他们的处境就尴尬了。

如果皇帝打算着手迫使石越辞相出外,他们这些石越的“党羽”的前途肯定也会受到牵连。但这还只是小事,因为除非朝中发生什么匪夷所思的大变化,否则,小皇帝迫使石越辞相也许还可以做到,但想要一鼓作气铲除所有的“石党”,却几乎不可能。不说所谓的“石党”不少人如今身居要职,牵一发而动全身,单是铲除所谓“石党”后留下的权力真空谁来填补,皇帝就无力处理。赵煦绝不甘心让旧党来填补,那样还不如留着石党对他有利;而旧党也绝不会坐视皇帝启用新党来填补然后眼睁睁看着新党死灰复燃!范纯仁、吕大防、刘挚这些人,也许是有些迂腐不知变通,但他们绝不傻。把石越赶下台,适当削弱一下所谓“石党”的力量,吕大防与刘挚就算不主动参预,多半也会乐观其成,但他们也不会希望“石党”被削弱得太狠。

只要没有被连根拔起的危险,这就只能算是小事。

真正让他们担心的是他们内部。如果石越被迫辞相,谁也无法保证不会激起一场兵变。安平劳军时发生的事记忆犹新,而所谓“石党”的内部,并不缺少野心勃勃的人,上次是意外,这次倘若有人刻意挑拨制造点事情出来呢?

或许担忧出现这样激烈的方式的确是有些过虑了?

那么,最起码,在朝堂之内的对抗是无法避免的。一定会有很多人言辞激烈的上章劝谏甚至是痛骂小皇帝,然后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党争内斗。这倒也罢了,麻烦的是,按惯例,在这些奏章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威胁小皇帝的言辞,而其中又几乎必然会出现“兵谏”之类的词语……若是旁人倒也罢了,小皇帝也能一笑了之。但放在石越这儿,小皇帝恐怕就不能只是笑笑而已了。

最糟糕的是,那些只会在奏章里威胁小皇帝要发动兵谏的人其实不过是一些愣头青,而在所谓的“石党”中,却真的存在着可能因为心生不满而暗中策划废立之事的胆大包天的野心家!

这些人多半会将此视为难得的机会。

但对于石越身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什么事都不要发生的好。好不容易打赢这一仗,这个时候大家盼望的是加官晋爵封妻荫子享荣华富贵受万人羡慕,谁都不想身不由己的被卷入一场危险的政治斗争之中。而且不管小皇帝如何,大多数人是不想成为乱臣贼子的,他们身处石越左右,比起外人来也更加了解石越,更加相信石越也不希望如此。可是,如果事情真的发生了,就算是石越本人,也未必控制得住。

所以,在安平大捷后,从河间府不知道有多少人暗中派出自己的心腹家人,骑着快马奔回汴京打听消息。还好,传回来的都是好消息。大捷的消息传至东京的第二天,向太后就亲自驾临右丞相府,赏赐黄金、白银、交钞、绫罗绸缎以及各种珍玩不计其数;紧接着小皇帝也颁下诏旨,追赠石越父祖三代,其“亡父”石介被追赠为国公,其兄石起与几个侄子也都再受恩荫,石起荫补骑都尉、几个侄子也都官至飞骑尉——这完全可称为“殊恩”了,小皇帝对石越父兄的封赠荫补,几乎都已是新官制下最高的封赏了。[250]

除了封赏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姿态。小皇帝几次三番的在廷臣面前称赞石越,不仅将之与本朝名相赵普、寇准相提并论,甚至还称赞他是当今的霍光、诸葛亮。更让众人感到安心的是,小皇帝不只是夸赞石越这次大败辽军的功绩,还多次提起石越在石得一之乱中的忠心与功劳,反复重申先帝与故太皇太后对石越的嘉许之辞!

没有任何东西能比小皇帝还记得石越在石得一之乱中的表现更加重要。

这就如同一颗定心丸。其余的事情,比如小皇帝在会见廷臣与外国使节时,多次声称这次能大败辽国,最重要的原因是先帝熙宁变法使得国力强盛,因而极赞熙宁政治——这话当然不算是错,但小皇帝却绝口不提高太后垂帘六七年之间的功绩,未免有些耐人寻味。并且,小皇帝说这些话时,范纯仁与吕大防等人都在场,范、吕等人虽然马上接口,称颂先帝与高太后的功绩,但小皇帝却只是含笑不语。此外,还有小皇帝流露出来想要趁胜北伐之意,而如范翔等石越身边的人,却感觉得到石越对此并不是太热心……如此种种,原本都属可忧可虑之事,但有了这颗定心丸,这些事情,便只能算是枝节之事。

从继位到亲政,尤其是在亲政之后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小皇帝正在迅速的成长。以他的年纪来说,皇帝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十分成熟的君主了。而这正是范翔等人所乐见的。一个更成熟的皇帝,会更容易明白石越如今在大宋举足轻重的地位,也会更加理智的处理与石越的关系,这不仅是大宋朝的幸事,对于范翔个人来说,也是极大的幸事。

李清臣带来的敕书当中,将会有一个长长的加官晋爵的名单。范翔已经得到消息,他很可能会连升三阶,由从六品下的通直郎,升为正六品上朝奉郎!这个消息是他在尚书省内相好的同僚特意写信告诉他的,颇为可信,但他至今不敢相信——这可是连升三阶,过去六七年他升官已经升得极快,可加起来,散官也不过升了两三阶!这不过是短短半年之功……

议功是有一定之规的,河北、河东、京东三路文武官员,都是由宣台将有何功绩、建议做何奖赏拟好,上呈两府覆核,重要者还要上呈皇帝,再发还两府、门下后省……范翔是主管机宜文字,他的奖功是由石越亲自拟定,石越虽然没有告诉过他,但石鉴却悄悄对他透露过——散官晋升一阶,赐“竭诚”功臣、第八等勋剑[251]。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