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寺门之外,赫然立着右丞相石越、参知政事吏部尚书范纯仁、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章惇的仪仗,而石越、范纯仁、章惇正领着上百个随从护卫,齐齐的跪在外面的青石砖铺成的街道上,回避圣驾!他心里暗暗叫了声苦,已知回去一顿板子是免不了了。他偷偷瞥眼去看小皇帝的神色,却见皇帝脸上也闪过一丝惊慌,但马上镇定的上了车驾,庞天寿再不敢耽搁,连忙跑到车舆旁边,尖着嗓子叫了一声:“起驾回宫!”

便听一阵车马忙乱,瞬间,宝相寺周围的侍卫、禁军,如潮水退去一般,走得空空如也,只留下各怀心思的三位宰执在那里发呆。

石越、范纯仁与章惇三人,原本只是偶遇。

但这一番偶遇,却让三人在吊祭完王安石后,都互相有默契的都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在宝相寺主持的引导下,登上感慈塔。

三人一路之上,只听宝相寺的主持几乎是受宠若惊的介绍着这感慈塔的来历,除了偶尔嗯上一声以外,谁也不说话。直到了塔顶,章惇才挥了挥手,请主持回避。一直目送着那主持下了塔,章惇才终于率先开口说道:“丞相、范公,皇上这是对北边之事不满啊……”

他直言不讳的一开口,石越不由吃了一惊,连忙去看范纯仁,却见范纯仁铁青着脸,道:“子厚,休得信口乱说。”

章惇却不买他这个账,冷笑几声,顶了回去,“范公,我是不是信口雌黄,你我心照不宣。范公莫要忘了,与辽人的协议,是我签的。”

“说这些做甚。”石越知道章惇性格,怕他让范纯仁下不了台,连忙打圆场道:“我辈只要操心国家命运,管不了皇上高兴不高兴。”

“子明相公说得极是。”这句话却是很入范纯仁耳,他脸色稍稍缓和一些。其实这里三人都是极聪明的人,小皇帝出现在宝相寺,究竟有什么含义,而究竟能有什么事可以让小皇帝抛开太皇太后来到这里,很容易就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但范纯仁心里虽然不是滋味,却绝对不愿意因为这点点事情,就认定皇帝心中是有什么不满。在他看来,皇帝仍然还小,仍然可以善加引导。

但章惇却大不以为然,只是不能不给石越几分面子,轻轻哼了一声,冷冷的说道:“我章惇也不是奉承上意的小人。不论如何,北事总须得有个章程。”

范纯仁默然不语,石越也沉默了一会,才试探着说道:“此事仍须君实相公拿主意。”

却见范纯仁摇了摇头,道:“君实相公以为唐康时的话不足为信。”

“为何?”石越一愣。

“君实相公以为,辽国亦是大国,并非无信义可讲的小邦。辽主若果真有南下之意,他兵马一动,也瞒不了我们。既然如此,他又何必答应更立新约,让自己落个背信弃义的名声,取笑于天下?”范纯仁平静的说着,他心里既觉得司马光说得有道理,但是直觉上,他又觉得唐康的话是可信的。

章惇听到这话,也不作声,只是嘿嘿直冷笑。

范纯仁看了他一眼,不由有几分着恼,但他是讲宰相风度的人,不便轻易动怒,只淡淡问道:“子厚这又是笑什么?”

“我不笑什么。”章惇讥道,“但若是某,若要对辽国用兵,那不管辽国会不会知道,能多瞒一天也是好的。信义不信义的,打输了才会被笑,若是赢了,便是妙计。”

他见范纯仁一时不说话,又转身石越,问道:“丞相又是何主意?”

石越望望章惇,又望望范纯仁,苦笑道:“只怕这回唐康时是对的。”

“那……”章惇方松了口气,但石越马上打断了他,又说道:“但若说服不了君实相公,便说服不了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不下旨,枢密院便不会发兵符,子厚以为谁能调动得了一兵一卒么?”

他泼了章惇一头冷水,又转而对范纯仁问道:“范公,你自己如何看法?”

范纯仁坦然回道:“我以为君实相公与子厚各有道理,各在五五之间。”

“五五之间!”章惇气得直冷笑,半晌,才恶毒的丢下一句话来:“丞相、范公,莫谓我言之不预,若我等这般坐等着契丹南下,日后休要后悔今日自掘坟墓!”他说完,尚觉心里犹有余怒,又冷语道:“二位且记住了,今日皇上是为何来的宝相寺!”

说完,抱抱拳,也不告辞,竟转身下塔而去。

范纯仁默默地望着章惇那怒气冲冲的背影。他又要下注了!他在心里鄙夷的说道。他对章惇不无欣赏,在大宋朝的宰执中,他都算是出类拔萃的人材。但是,章惇因为王安石的赏识而发迹,又审时度势,极其有先见之明的转而支持石越,终于在绍圣以后,得以进入政事堂。可他不会就此满足!

虽然不愿意多想,但是王安石的突然去逝,却让一切变得现实起来。将要死去的,不仅仅是王安石。太皇太后、司马光,都已经是风烛残年,随时都可能和王安石一样,一觉醒来,就阴阳殊途。

这对于范纯仁来说,是一种不幸。但对于章惇来说,却是一个机会。

如今挡在章惇面前的,表面上只有司马光、石越、韩维、范纯仁四人,以目前的形势,他是无法动摇这四人的。而实际上,他想更进一步,难度却还不止于此,他的地位也不如韩忠彦牢靠,甚至未必及得上吕大防、苏辙们——如若司马光、韩维去逝,石越必然是左相,韩忠彦也许会接任枢密使,范纯仁有更多的机会做到右相,然而,在吏部尚书的选择上,章惇甚至会排在吕大防与苏辙之后。

但是,若是太皇太后也死了,那么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范纯仁看了一眼石越,章惇也许已经开始怀疑石越。石越还能不能带给他进一步的权力?还有,章惇甚至还不是一个只要有权力就可以满足的人,他还会衡量石越是不是真的能给他实现他政治抱负的机会!

皇帝今日出现在宝相寺,在章惇心里的震动,一定比他和石越更大。他一定看到了重新下注的机会,但刚刚说的话也透露了他内心的懊恼——几年前,是他与辽人谈判达成的协议!

范纯仁又有点的不快的想起几个月前发生的一件事。

那是陈元凤从河北路寄来了一封奏折,在奏折中,陈元凤表达了他对国家内外之事的一些看法,并提出改革之法。他对益州之事耿耿于怀,再次力陈当年的“熙宁归化”不可因为失败而全面否定,宣称当年的失败只是因为时机与策略的失误,并再陈进取之策。他还公然指责司马光与石越耗费国力构建大名府防线,是“不思进取”毫无用处,建议加强对河朔禁军的训练,积极谋划规复幽蓟之策,以图“万世之利”。此外,他还措辞强烈的批评现今的食盐政策让国家流失了大量的收入,而利益全被商人垄断,要求恢复禁椎,以筹措更多的军费……

但那份奏折中最重要的内容,还是陈元凤提出的变科举之法以革吏治。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