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励精图治(4)
正二品 辅国大将军
从二品 镇国大将军
正三品 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从三品 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正四品上 忠武将军
正四品下 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 宣威将军
从四品下 明威将军
正五品上 定远将军
正五品下 宁远将军
从五品上 游骑将军
从五品下 游击将军
正六品上 昭武校尉
正六品下 昭武副尉
从六品上 振威校尉
从六品下 振威副尉
正七品上 致果校尉
正七品下 致果副尉
从七品上 翊麾校尉
从七品下 翊麾副尉
正八品上 宣节校尉
正八品下 宣节副尉
从八品上 御武校尉
从八品下 御武副尉
正九品上 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 仁勇副尉
从九品上 陪戎校尉
从九品下 陪戎副尉
未入流共十资:
准备使唤 守阙准备使唤 听候差使 守阙听候差使 听候使唤
守阙听候使唤 效士 守阙效士 毅士 守阙毅士
王厚见父亲看得认真,又笑道:“这其实是旧瓶装新酒。散阶的名称没有任何变化,怀化大将军与归德将军依然只授给归顺诸蕃首领……”
“这未入流十资又是怎么一回事?”王韶指着纸问道。
“从守阙毅士到准备使唤,一共十资,士兵入伍第一年,就是守阙毅士。又特别规定,士兵入伍后,只须训练合格,不犯军纪军法,一年一迁。若有功劳、或考绩优等,还会按功绩加以晋级。每级薪俸各不相同。这本来也是军中旧法,用来鼓励士兵上进之心,不过这次却是规定得更加具体了。”王厚也是久在军中之人,于旧制本熟,因此说起军制改革来,也历历如数家珍。
“这么说,士兵的役期是十年?”王韶眯起眼睛,反问道。
“是,十年役满,若还不能升到陪戎副尉,就要退役。兵部将另外颁布禁军士兵退役法例,或使其转入厢军、地方巡检部队,或者就直接发钱遣散回籍。另外,此次兵制改革,将暂时保持募兵法不变,禁军以后会采用两种招募方法,一是从厢军中挑选,一是直接向天下招募,士兵入伍后一年,所属部队若发现条件不合要求,将遣回原籍,处罚招募官员。看来这次皇上是打定了主意,要让禁军的士兵永远由三十岁以下的精壮青年组成。”
“说来容易,”王韶不以为然地笑道,又将身子舒服的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嘴里开始哼起不知名的小曲。
王厚微微欠身,道:“其实这兵制改革的谋主还是石越。是他建议皇上将卫尉寺变成一个监军、军法系统,军法官配到了大什一级,依孩儿之见,若真能够成功,军中许多改革必然能够实现。卫尉寺成了完全独立的系统,若有人招募不合格禁兵,他便要同时让军中武官与军法官都与他同流合污才能如意——这代价未免就太高了。”
“这么说,你是相信郭逵能成功?”王韶的眼睛却没有睁开,只是淡淡的问。
“不。”王厚咬着嘴唇,缓缓说道:“孩儿是相信石越能成功。”
“你又要劝我和石越合作?”王韶懒懒的问道。
“爹爹,石越一样可以让您成就功勋!”
“是么?”王韶冷笑道:“我可不相信几个新机构就能解决问题。”
“若有清晰明确的奖惩制度,又能公正的执行,孩儿却认为是可能的。”王厚声音很轻,似乎怕因此冒犯了父亲,但眼神中却极有信心。
“谈何容易?”王韶依然没有睁开眼睛。
“总要去做!”王厚的声音终于渐渐大了进来,“皇上亲自接见儿子,以我为骁胜军第一营都指挥使。讲武学堂第一期将召集禁军中副都兵使以上,指挥使以下军官约一千人进行训练,半年之后,组织比武与演兵,淘汰近四百人,胜出的六百多人,将分别编入骁胜军、宣武军第一军,神卫军第一营为军官,组成教导军……”
“抽掉一千名小使臣进讲武学堂训练,真是大手笔啊!”文焕笑道,“还要淘汰四百人,更是出手不凡。”
“现在不叫小使臣了。”段子介笑着纠正,一面问道:“文兄被抽中了么?”
“不幸抽中。”文焕的语气中却没有半点“不幸”的意思,却听到田烈武瓮声瓮气的叹了口气,文焕于是回身笑道:“田兄,你叹什么气?”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