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连忙说道:“娘娘教诲,孙儿不敢不听。石越青苗法改良和农业合作社,当预备推行全国。然而王安石也是极有才能的大臣,现在除他之外,仓促无人可用。”

高太后听他这么说,在旁边说道:“官家,何谓无人可用?韩琦、富弼老臣,司马光、文彦博老成之辈,苏轼兄弟是仁宗亲口说的宰相之才,便是石越,依我看,也只欠了一层资历。”赵顼苦笑道:“韩琦老了,加上边防缺一帅才,非韩琦不能镇守,富弼病体缠身,文彦博已是枢密使,枢府亦不能无人,司马光太过保守,苏轼兄弟是轻佻之辈,行为不检,在地方历练或有所成,石越的确是个人才,但是他年轻太浅,资历太浅,用来参赞机务辄可,如果遂然重用,肯定不能服众。儿子亦有儿子的苦衷,国家之势,非变不可,不变法不足以富国强兵,不用王安石,儿子无人可用。况且王安石也有他的长处,不仅仅学问见识皆是人中之杰,而且敢任事不避嫌怨,不怕把天下的怨恨的聚于己身,一心想着国家百姓,这种人是难得的忠臣。”

曹太后默然良久,方温言说道:“官家自有官家的见识,只要官家记得,做皇帝关系天下的兴亡,行事一定要老成谨慎。时时刻刻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里,小心行事,就能做一个好皇帝。现在朝局乱成这样,稳定朝局才是关键,不管官家用不用王安石,都要早下决断,中书不可无宰相。有了宰相,朝中官员才不会首尾两端,一心想着谋自己的利益,他们才能安心办事。这一节官家一定要记住。”

赵顼笑道:“娘娘的教训,孙儿牢记在心。”

4

虽然赵顼决心召回王安石,但是催王安石视事的诏书却全部被王安石给退了回来。

王安石不仅仅是因为他心里还在犹疑不断,也是因为这个时候的政治气氛,不适合他回到相位上。白水潭之案未决,请皇帝罢免王安石的奏章没有被批驳下去,就证明皇帝的态度依然不够明朗,王安石是断然不会返回中书省的。

月底,司天监灵台郎亢瑛上书:“天久阴,乃大狱久拖未决之象;星失度,主中书无相,朝政紊乱,请陛下早下决断。”

这道奏章立即成为了朝野关注的焦点,利用天象来敦促皇帝早日解决当时乱得一塌糊涂的朝局,正是各方面都盼望的,这两件事久拖不决,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赵顼把这道奏章发到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当天,冯京和文彦博就各自拜章,以为白水潭之案,不宜久拖,二人一齐推荐范纯仁权知开封府,审理此案;而曾布、王雱等人则推荐知杂御史谢景温。

虽然各方面都希望通过自己的人选来得到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判决,但是最后的任命却不是双方推荐的任何一人,而是以陈绎权知开封府,审理白水潭之案。

这道任命传来的时候,石越正和潘照临下棋,结果一着子落下,紧了自己一口气。

潘照临见状,将石越落下的棋子拣起,淡淡笑道:“公子,不必如此担心,陈绎主审此案,正足以表明皇上的心迹。”

石越一怔:“何以见得?”

“陈绎虽然一向被人认为是新党,和王安石关系密切,但是实际上却既不是王衙内派,也不是吕惠卿派,陈绎一向以能平冤案、断大案出名,是皇上亲口嘉叹断案不避权贵的强项令。这次被任命为权知开封府,可以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皇上是想借他的令名来堵住众人之嘴,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潘照临侃侃而谈,他说的“王衙内派”即是指新党内的王雱派。

石越却是苦笑:“我们好不容易通过沈括,说服郎亢瑛,得到这次机会。本以为中书枢密一齐推荐范纯仁,皇上决无可能驳回。现在陈绎上任,又不知道要增加多少变数了。”

“范纯仁得罪王安石不浅,他名望虽高,可皇帝现在心里还舍不得王安石,所以他终是难以复用,只是一时却又找不出更好的人选来推荐,所以也只好推荐他,毕竟权知开封府,是需要待制以上的资历才行。陈绎虽然是新党,不过平时行事,在公事上也让人挑不出毛病来,而且资历与威望,都是恰到好处。公子不必太担心,我以为陈绎断案,我们虽然不会有最好的结果,也不会太差。至少桑公子我敢担保无事。”潘照临胸有成竹的说道。

“也只好如是想了,总比谢景温要好。”石越自我安慰道:“潜光兄,你说是谁举荐的陈绎?如果只是圣心独断,皇上决不能同时驳了中书和枢密的面子。”

“还能是谁?只有王珪这个老狐狸。他揣摸上意,既不敢得罪王安石,又不敢得罪公子,便出了这么个主意。”潘照临笑道,“不过也好,公子可以去安慰桑家,长卿不久就可以出狱了。”

“我这就过去,桑夫人急得人都快垮了,这次总算有个准信了。杭州那件事情办得怎么样了?”石越一面吩咐侍剑备马。

“唐甘南来信,说一切妥当,苏轼也报了平安。公子尽管放心。”

“海外船行的事情呢?”

“唐甘南说正在办,今年桑家和唐家的布生意赚了一大笔钱,再加上在两浙等三路办钱庄的收入,现在两家在全国都称得上是钜富之家了。海外贸易本来利润就高得惊人,现在他们财力足够,自然也会宽出手来支持。”潘照临微微停顿,迟疑了一会,忽然说道:“公子,有件事你还得留意……”

石越漫不经心的问道:“什么事?”

“桑唐两家现在财力越来越大,虽然说两家和公子荣辱相关,但是我担心总有一天他们会脱出我们的掌握,特别是将来公子难免要他们大钱做一些无利可图的事情。所以我以为应当早做打算。”潘照临压低声音说道。

石越愕然望着潘照临,“算计桑唐两家?”

潘照临平静的点了点头,好像他说的是去隔壁酒家打壶酒一样,“我们应当在桑唐两家中安插一些人手,以便于控制。另外,桑家小娘子快到出阁的年纪了,她和公子情投意合,不如我去帮公子说亲,桑家断无不允之理。”

“你说什么?你要我娶梓儿拉拢桑家?”石越压低了嗓子吼道,狠狠的盯着潘照临。现在他终于知道这个世界上真有奥贝斯坦类型的人物存在了。

潘照临直视石越的目光,淡然道:“行大事者不拘小节。何况公子和桑姑娘非常相配,用婚姻来巩固彼此的关系,有何不可?我以为桑家也是非常希望的。”

“你闭嘴!我才不要因为这样恶心的原因结婚。”石越翻身上马,狠狠的说道。

潘照临似笑非笑的看了石越一眼,不再说这个话题,“沈括说后天是兵器研究院第一次试验新的炼钢法,公子要不要去看?”

“等我回来再说吧。”石越抽了一下马,带着侍剑扬长而去。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