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种子都不放过
“查到叛逆的首领身份了么?”
嬴政换上正装在正殿接见了李斯与蒙毅,灯火通明的大殿在夜晚的海滨尤为显眼,好似一个明晃晃的矮胖灯塔。
“禀陛下,镜县与番县皆是由当地的百姓自发形成的聚落,两地县令也是由他们自行推选、再得到楚国许可下的任命。”
“后来大将军王翦攻破寿春后,两县与东瓯王欧阳摇受我大秦兵威所震,成为楚国的第一批降者,加之他们地处偏远,又正值帝国精力都集中于还在顽抗的广陵城,因此受到宽待,并未更改两县官吏。”
李斯作为帝国相国,对天下诸郡县的信息几乎都记在脑海中,加之这次事件的严重性让他在来之前特意费了一炷香时间找到那边的卷宗翻阅了一遍,因此从容不迫为皇帝陛下介绍着当地历史。
贼军的出现固然紧急,但处理起来并不需要火急火燎:昔日六国的土地都被大秦踏平了,区区两县之地的谋反简直不值一提。
嬴政对叛逆的出现暴怒之后,也不甚急切在今夜就做出决定,军国大事最漫长的阶段就是准备阶段,真正交战的时间与之相比只占比例尺很小的一部分。
所以他淡然听着李斯说了下去:
“再后来大军南下征伐顽固的越人时,帝国向两县征调了民夫与粮草,他们都足额提供,十分乖顺,每年在上缴赋税上也比其他大江之南的县要普遍多出两成,是帝国中安分守己的代表。”
“安分守己?”嬴政重重念出这四个字后,瞥了眼停下来的李斯,道:“你继续吧。”
“是两县中镜县的县令名曰晏申,此人露面较少,县中名气更高的是县丞萧何,为道家人宗弟子”
李斯说到这儿,明显察觉到大殿上方的皇帝陛下身上威压更重了些,他微微低头,没有被打断便继续说了下去:“萧何此人才华横溢,臣曾看过他上奏的公文,文辞虽不藻丽,却很工整清晰,朝廷本想要再考察他一阵就提拔其到咸阳来,不想先发生了这样的事”
“番县县令吴苪,是昔日吴王夫差后裔,年不过三十,被番县尊称为番君这次叛逆打出的镜公旗号,应该就是出自于此。”
“只是怪异的是”李斯微微顿了顿,思索起由罗网汇报的更细致南方情报,缓缓道:“臣本以为镜公不是那县令晏申便是县丞萧何,可这次叛逆自己发布的伪号召令上,两人的名字皆出现在‘镜公’之后,证明这个镜公另有其人,但身份未知。”
“而且更后面‘番君吴苪’这四个字一起出现了,更加肯定了这个猜测”
“也就是说,帝国内出现叛逆,朝廷却连叛逆的贼首身份都不知道?”嬴政鹰瞰殿下,语气中的怒意再次升起。
“陛下,臣以为这名‘镜公’的身份恐怕是一名大名鼎鼎的中原人物化身。”蒙毅上前一步低头拱手,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刚刚他旁听李斯介绍同时,也在翻阅后续罗网送来的更多情报,从这些情报里,蒙毅发现了几个疑点。
“南方三郡汇报贼军各地总数约莫三万,可从他们报告的那些行军迹象分析,攻入东海郡的叛逆不过三千,九江郡、故鄣郡中亦是如此,三郡汇总在一起不到一万,与战报上的信息差额甚大,故而这次敌人的规模与表象相比没有那么宏大。”
“而且这次叛逆的出现本身就极为诡异:没有预兆、没有理由,打出的旗号是‘反抗暴政’,可帝国对百越征伐多年,近些年一直是对江南地带呈安抚之策,两县的反叛似乎只是为了反叛而反叛,这并不合理。”
其实蒙毅有一句大逆不道的话没说出来,那就是就算要出现叛逆,也不应该首先出现在江南之地。
近些年随着徭役的大兴,帝国地方确实有一些百姓出现了怨言,弃家成盗的现象增多不少,但整体还能安稳的住。
连中原百姓都能忍受,江南百姓不至于忍受不了,且这次领头的叛逆偏偏是当地县令与县丞,他们有什么必要组织这次叛逆呢?
左思右想,可能性只有两个:
一是三郡郡守瞒着帝国做了一切其他的事,逼反了两县。
二是这次叛逆本身不重要,是有人要借着这次叛逆筹划其他更大的阴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