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林锐依然给洪承畴和张翰以及孙传廷交了个底,看了崇祯退位亡国的诏书后,孙传廷也终于选择了归顺,被林锐任命为立法院的院首,和张翰的督查院院首一样都是从一品大员。
“洪爱卿,政务院不比以前的内阁,不会有人掣肘你,你也不用担心被弹劾,你只管放手施为就行,不听话的官员,不作为的官员,你只管罢免,朕不会过问具体的事物,朕只看结果。不过你的权力虽然大,但责任也大,朕希望你不要再像以前那般事事谨慎小心,也不需要揣测朕的帝王之心,你只需要按照朕的意思将政务实施下去,哪怕你天天喊着要造反,你的内阁总理也依旧稳如泰山。
相反,要是事情办不好,让朕不满意,哪怕你对朕挖心掏肺,朕也会将你一脚踹开,重新换个人来做内阁总理,你可明白朕的意思?”
“臣,臣明白,陛下放心,臣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见林锐说的如此直白,洪承畴也是汗如雨下,赶紧跪下答道。
虽然惶恐,心里却也是激动的颤抖,毕竟按照林锐的意思,他这个内阁总理可谓是权力大上了天,简直比以前宰相的权利还要大,在政务院完全就是一言而决。
唯一可惜的就是军权完全插不上手,当然他也知道,如果政务院敢插手军权,恐怕整个政务院从上至下都得完蛋。
“你明白就好,朕相信洪爱卿是聪明人,朕不是明太祖,只要洪爱卿能谨记自己的权责,相信咱们君臣必能善始善终,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林锐点点头,也没再多言,洪承畴这种聪明人,肯定能理解透他的意思。
那就是以前是文官们将皇帝关在笼子里,现在则是所有的文官被关进笼子里,在这个笼子里,文官们可以尽情的施展,施展的好就继续。
施展的不好,就换一批丢进笼子里,继续施展,如果敢将手伸向笼子外,那就是抄家灭族的下场。
随即林锐才给他说了一下政务院今明两年的任务,其实也就两条,其一就是政务改革,要尽快在各省完善各机构。
毕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按照明朝现在的官僚制度和效率,什么政策都别想落实到位。
主要就是将各部门的权责进行细分,制定相应的奖惩考核制度,将各地的吏员也纳入官僚体系,授予相应的品级。
其二就是先在整个北直隶,山东,山西实行土地新政,制定商业税收制度。
敲打完洪承畴后,林锐这才给孙传庭和张翰布置任务,立法院和督察院就简单多了,立法院的主要任务是参照明律,制定出一部华国自己的律法,然后成立一座法学院培养专业的法官和检察官,今后各省府州县要派遣法官和检察官,负责各地方的刑事诉讼判决。
今后督察院和立法院的官员将不再走科举,而是直接由法学院招收读书人,自己培养,考核毕业后分配到两院。
政务院则依旧走科举取仕的路子,这样一来,整个读书人就将被分割成两块,文官也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正经的科举出身,一类是院校出身。
不再如现在这般,所有文官都是科举出身,所有读书人的利益都是一致的。
而且都是同窗师生关系,相互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样的一个垄断士人阶层,时间久了怎么可能不出问题?
所以林锐觉得他最先要做的不是改造儒家和读书人,而是要先打破分裂整个读书人阶层,只要打破了他们的垄断地位,后续的改造其实非常简单。
只要科举考什么,那些读书人就会学什么,所以说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儒家的保守。
而是皇帝为了自身的统治将儒家不断的阉割,让儒家变得保守排外,用来取仕。
读书人为了限制皇权,同样也不得不选择在儒家学说上动手脚,说来说去儒家不过是皇权和读书人互相限制的工具罢了,结果就是路越走越窄,恶性循环,最终走进了死胡同。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