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现在想逃了?

光这一挺机枪,便已转眼把清军的指挥机构全灭。

不远处的擂鼓手们,却不明就里,还在奋力击打战鼓,大批清军还在懵懵然的狂叫着向前冲锋。

猛然,其他的机枪、步枪吼叫起来。

首先遭殃的,是冲在最前方的火枪兵。

按战术,这些人必须直接冲到城墙下,向城头射击,掩护后面的攻城军团,架云梯、爬城墙。

按以往的经验,此时,守城方在经历了炮火的洗礼后,即使还有火枪和弓弩兵还击,也已经形不成对抗了,他们只需在被轰塌的城墙豁口两侧轮番放铳,便可有效压制上面的敌人了。

可是今天,不仅火炮一炮未放,他们需要面对的,还是数百年后才面世的自动火器。

可以说,耿继茂的昏招,直接把这些人送进了鬼门关。

不多片刻,两千多火枪兵,便已被打得不成队形,余众纷纷向两侧溃去。

火枪兵溃了,后面的攻城狮军团,却还在鼓声的催促下,继续前进。

这个时代的攻城战,是真正的人海战术。

每一辆幔车后,都跟着一个攻城小队,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前冲锋,此刻却正好成了机枪手绝好的靶子,往往一个连发,便能击中一串。

步枪手们的瞄准,也非常轻松,基本不需要调转枪口,只需沿着一条直线,挨个点名就可以了。

这种幔车,其实就是前端装有一块木板的一架大车,考究点的,还在木板上钉有絮和牛皮,可以有效减少这个时代的火铳和弓箭的杀伤,本来是一种可靠的攻城利器。

可谁曾料到,这块救命的木板,今天却如此不堪一击,在高镗压的机枪面前,犹如纸糊的一般。

没多久,浔州城沿江的东、北两面城墙前,便成了一片尸山血海。

清军人再多,哪架得住数百支自动火器的残酷打击呀,几乎每分钟便有数百人被击毙,偶尔有漏网的零散清兵,即便能冲至城下,也很快被明军的弓箭、檑木滚石给干了个七七八八。

有一个小队的清兵,推着一辆幔车,很幸运的冲进了城门洞,进入了步枪的射击死角,还没来得及卸下车上的撞门原木,忽然,十几颗黑乎乎的小铁疙瘩从天而降。

原来,这是上方的义军士兵在扔手雷。

这些清兵,心惊胆战地望着滚至脚边的铁疙瘩,等看清这些小东西并没有火焰也没蘸桐油,刚心头一松,突然眼前强光闪过,剧烈的气浪瞬间把他们送上了半空,化为一片片血肉,黏糊糊的糊满了城门和墙壁。

后面的清军终于反应过来,再也不管擂的什么劳什子鼓声,转身就往后逃去,尤其是总兵徐得功率领的骑兵,逃得飞快,眨眼就已逃至江岸边。

现在想逃了?晚了!

郁江东岸,突然杀来三千明军,其中夹杂着刘旭磊的一连人马,一百多支自动步枪,齐齐向江心船只和对岸骑兵开火,跑得最快的清兵,最早向阎王报到。

徐得功见状,犹如一盆凉水浇头,赶紧拨转马头逃向北边,策马跃上一艘战船,刚想下令开船,却见北岸数千明军早已严阵以待。

侦察排的三十来支卡宾枪,不断地向黔江中的清军水师开火,徐得功还没来得及下马,一颗流弹便已穿胸而过,当即闷哼一声摔下马背,噗通掉入江中,只余下江面一圈圈暗红色的涟漪……

雪上加霜的是,正当清军水师乱哄哄调转船头,想丢下步骑兵,向浔江逃窜的时候,黔江上游,顺流驶来一百来艘明军船只。

其中的几十艘穿阵而过,快速横断在三江口,突然冒起冲天大火来,形成了一道火墙,完全截断了几百艘清军战船的北逃之路。

顿时,水陆两路清军全部陷入进退不得的境地,尤其是陆路清军,基本被围在城东北一片狭长的沙洲之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剩下哭叫哀嚎的份了……

……

眼看北逃无望,有几十艘战船慌不择路地沿郁江往南逃去,遭到江岸数十名士兵的一路追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