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不要喷蛆
根据设备情况来看,各种车床、刨床、铣床等机床,完全是现代化中型兵工厂的水平。
尤为意外的是,甚至还有两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一台卧式、一台龙门式。
其中,车床、铣床和大型镗床等部分,是既集成在了一起,又可以独立工作的……
林啸寻思,这完全是一个小型数控加工中心的配备。
“可惜,子弹和炮弹还造不出来,钢材也只有一万多吨,”
曹嘉文自信的说道,“否则,给你造出机枪大炮都没问题呀。”
“子弹炮弹造不出?”
林啸有些不甘心,问道,“主要障碍是什么?”
“现在这个时代,无烟火药造不出啊,”
曹嘉文遗憾道,“全世界用的,可都是黑火药。”
“无烟火药?”
精通枪械的林啸马上反应了过来,“硝酸甘油吗?”
“对,货柜里倒是找到了一些成品,可数量不算多,舍不得用,还是得想办法,自己生产才行啊……”
“……”
“要造出这东西,倒不是没办法,不过,那得看老周的了,”
曹嘉文望着防城镇方向,说道,“他这几天也没闲着,正带人在防城江上游,考察水电站大坝地址,还有他的化工厂、炼钢厂的地址呢……”
“水电站?是吗?那真是太好了,”
林啸喜出望外,欣喜道,“要是水电站能建成,那咱们这儿,就可以建成全世界第一个工业中心了吧?”
“那可不,靠陆丰轮上的柴油发电机,可不是长久之计,那几万吨柴油才能顶多久啊。”
“那……老曹,依你看,目前最合适的枪支,可以造哪种?”
“目前来看,既然只能用黑火药,那就生产一点燧发枪吧,”
曹工沉吟道,“那玩意结构简单,咱们的枪管用的可是特种钢,加上咱们的加工精度,保证比现有最先进的燧发枪都好,又远又准……”
燧发枪,林啸当然是知道的。
这种枪,仍然是一种前膛枪,严格来说,只能称为铳,发射程序极为繁琐,每二到三分钟才能击发一次。
不过,比起明军眼下普遍采用的火绳枪,那可要先进不少了。
林啸见识了清军和明军大规模装备的火绳枪,这种枪大多连扳机都没有,就是瞄准后,用火绳塞进火门点燃火药,击发枪膛内的铅丸。
这样一来,不仅射程只有一百来米,还毫无准头可言,临阵时,全靠大量火枪兵列阵齐发,靠密集的火力造成面杀伤。
这种战法,是佛郎机人传入中国的,俗称“排枪战术”,自发明后,在欧洲流行了两百多年,直到使用定装药的后膛枪问世,才又搞出了新的战术。
由于需要带着一根长长的火绳,此枪不仅下雨天无法作战,就算是晴天,野外作战也很不方便,历史上,法军曾自嘲道:“带着一英里长的火绳,打一天的仗……”
而燧发枪,则不需要火绳,只需在火门后安装一个带有燧石的击锤,火门上方,再安装一块砧铁,击发时,一扣扳机,击锤下冲,撞击砧铁发出火,便可点燃火门内的火药……
由于不再需要腾出一只手来点火,射手就可以双手操枪,并从容瞄准,大大增加了准确度。
“那么炮呢?”
林啸定定神,继续问道。
“由于炮弹问题,也造前膛炮好了,结构就和红夷大炮一样……”
正琢磨一套机床的孙雷走了过来,接话道,“光凭咱们的钢材水平,就可以秒杀一切同类型的火炮了。”
红夷大炮,也是来自于佛郎机人。
由于铸铁水平不行,原先大明使用的各型火炮,虽然种类繁多,但都比较落后,要么轻便却射程太近,要么射程稍远却炮身笨重。
自从红夷大炮传入中国,其能达到二、三里远的射程,使得明军十分喜爱,于是大量仿制,称之为“红夷大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