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户们的训练也吸引了不少人围观,等丁尚明故意派人放出消息来,几乎所有人都对这些新军户的优厚待遇感到吃惊,进而开始羡慕起来,纷纷过来打听。

“俺说伙计,千户老爷这还招人不?”

“别急,听说过段时间会招,”

“跟嫩们一样的待遇?然后也像嫩们这样跑跑跳跳站队玩?”

“对,听说以后打仗立了功还给分田呢,”

……

一时间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好不热闹。

四月初,一支五十多人的队伍风尘仆仆赶到了石臼寨,恩师徐光启支援丁尚明的人手到了!

为首之人乃是一儒生打扮的中年人,身形高大,一张略显黝黑的国字脸,卧蝉眉丹凤眼,冷口冷面负手而立,不怒自威的卖相相当不错。

“来人可是尚明师弟?吾乃徐师座下嘉定孙元化,奉师命前来助你,”

“啊!是大师兄,小弟久仰大名早就想见您一面了,”丁尚明连忙一揖到地行了个大礼,起身时大嘴叉子都快咧到腮帮子上了,笑比菊。

丁尚明是发自肺腑的高兴,尼玛这可是青史留名的大明炮神啊!红衣大炮的缔造者,再过些年连努尔哈赤都是死在此人炮下。上次他去天津孙元化去了京师,没在,等他到了京师,孙元化又回了天津,阴差阳错没见到,这回好了,劳资的穿越神器——拿破仑野战炮有着落了!

孙元化时年三十三岁,多年来他一直跟随老师徐光启从事西学研究推广而荒废学业,直到三年前才中举人,来之前,徐光启可没少在他面前说起这位新入门的小师弟,满是溢美之词;当时孙元化嘴上唯唯诺诺虚应着,心下却颇不以为然,一个十几岁的军户小子,再怎么宿慧聪颖,又能厉害到哪里去?这次过来帮忙也是师命难违不得不来,甫一见面态度还有些疏离冷淡。

孙元化这次带来的这些人几乎就是徐光启在天津房山屯田的原本主力人马,里面不但有多名经验丰富的农业技师,竟然还有不少水利方面的专家,而且自带器械和一整支打井队,这可让丁尚明喜出望外,自开春以来,整个山东滴雨未下,石臼寨原有的少量农田水利设施还是洪武年间修建的,早就报废多年无法使用,下面耕种的军户不止一次反映,若是再这么旱下去,今年收成肯定大受影响。

丁尚明心里也清楚,以他从各种架空历史小说中掌握的历史知识,这时候的华夏大地已经进入到了小冰河时期,未来的几十年灾祸不断,山东多年干旱甚至全年滴雨不下的情况都屡见不鲜,奈何他对农业和水利一窍不通,手底下又没这方面帮手,正觉焦头烂额头大之际,没想到自己恩师已经替他想到了前头。

这次跟随前来的,还有一位叫陆昭南的前举人和徐光启家一位名为徐通的老仆,不用说,也是老师安排的一个主内的管家一个是外事民政方面的幕僚。陆昭南,字平遥,三十多岁,绍兴人,看起来很是精干圆滑,少年时曾在上海县徐光启书院求过学,虽然不是徐光启的入室弟子却也有师生之谊,而且来头还不小,东林大佬李三才以前总管漕运巡抚凤阳时,陆昭南就是其手下赞画幕僚之一,可谓经验丰富见过大场面。

更难得的是,以孙元化为首的天津来客们,还都是实干型人才,虽远道而来舟车劳顿,却也只是简单安顿下来后,直接撸胳膊挽袖子进入实际工作当中忙活起来,有这么多人帮衬一下子让丁尚明大大地松了好多口气。

娘蛋的,劳资这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终于可以开始烧了!

昨天晚上下了场大暴雨,不能割胶,我连着睡了一天一夜,终于把这段时间缺的觉一次给补回来了。很爽。

昨天遇到一个朋友,说我明显瘦了,心中暗喜,我割胶这么辛苦就是当健身减肥,天然健身房,每天走路一万几千步,跑步机的节奏,区别是,健身房要钱办卡,而割胶不用,每天还有几百块收入,等于收费健身。

目前大明枪的成绩依然不好,写得我越来越意兴阑珊,再更新个几十万字,看有没有改变了,没有的话,我会考虑自主上架或者开新书。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