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擦擦汗,心说,怎么就又串台了?自己的记忆好像有点恢复了?

“杀死爱丽丝·康尼丝的不是他们,而是俄国!俄国!俄国!要知道在西伯利亚的冻土下埋藏着无数的爱丽丝·康尼丝!然而,没有任何人为她们说话,她们的尸骨在静静的腐朽,她们的生平被慢慢的湮没在红色的铁幕下!”

“这就下一步的宣传方向!”

“谢尔顿他们也是受害者,和爱丽丝·康尼丝一样都是俄国暴政的受害者!谢尔顿已经为他自己的行为感到忏悔,但是俄国人呢?没有,他们依旧躲在铁幕后面,试图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

“为什么为发生谢尔顿这样的悲剧?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吃亏的总是人民?这个国到低怎么了?!这一定是体制问题!”

“在发动乐迷集会时可以高喊‘今夜我们都是谢尔顿’的口号。”

“嘿,你这个小碧池,你从哪儿找到这么个宝贝?给他十年时间,他大概会成为新一代的戈培尔”萨曼莎在梅根耳朵边嘀咕。

“那方面也不错,要不要一起试试?我前阵子压力挺大,台里想提拔新人接替我的位置,然后,嗯哼,之后,我脸上的痘痘都少了,整个人感觉轻松起来。”

“你自己留着吧”萨曼莎撇撇嘴“我现在只关心这个项目能给我们赚多少钱!我早就想对台里几个老东西说一声‘fxxk u’了!”

唱片出来后,下一步就是往市场上推。

一是投到各大电台打榜,然后占领线下零售渠道。

这些事情爱德华有自知之明,完全不去插手,毕竟自己黄白混血不是黑黄混,这里是东海岸的纽约也和西海岸的芝加哥差异众多。

“搞宣传推广没问题,但从我的专业角度而言,这是一次实打实的冷启动。这几个家伙之前没有任何音乐相关背景,现在突然发专辑很容易被人认为是在蹭案件的热度,当然事实是这样,但我们不能给公众留下这种印象,尤其是有些音乐评论家”琳达语带讥讽的说道“他们最喜欢从这种小地方挑刺,然后将其无限放大!”

“所以,最好是一开始就搞一个比较大型的演出,这样一下子就能把记者和大家的眼光吸引过来,着重于音乐本身而不是背景上,这首歌具备了爆红的一切因素,等他真正爆发后,我们再打出背景牌,这样的效果会更好,持续性更长,也不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反感。”

琳达是《vogue》的栏目主编,对于宣传发行方面颇为内行。

“所以,我们的新任董事会成员,是不是该贡献一下你的力量了?梅根说你很有能量哦!”

“娘希匹,臭女人你这是挑衅啊!”爱德华有点火气了。

他,

邪魅一笑,

然后注视着对方一字一句道:

“很好,女人已经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当然纯属yy。

但他也觉得很不爽,这歌已经是自己拿出的入股诚意了,怎么还有那么多屁话?

可对方这话也说在点子上,现在大家是一条船上的,就不要太顾及对方态度,再说自己是新入伙的多干点倒也不算错。

“这样啊……”爱德华想了想“要么我们搞个新歌演唱会,让你们,噢,不,我们旗下的歌手先暖暖场子,然后,让谢尔顿他们上台?”

“听起来不错,但是,观众呢?”琳达问道

“呃,公司旗下的歌手就没有粉丝么?”

梅根轻声向他解释,公司的主打目标群体是新兴中产阶层,听着高大上,但按照爱德华的理解就是日子过得不错的社畜。

既然社畜了,肯定不会有太多时间和兴趣来参加流行音乐会,那是年轻人尤其是学生党和街溜子党最热爱的。

“有了!”爱德华一拍桌子,“你们只管去安排,人我来找,两三千还是可以凑起来的。”

感谢读者独饮酒中酒的打赏。

大家好,我又来扯淡了。

上架的事情和编辑聊了聊,他意思是让我再等等,多半还有推荐可上。

这个我肯定听专业人士的。

so……

不过,这样算下来,好像上架爆更的时候,正好能把这个案子完结,好像也挺不错的。

然后这几天又把大纲动了下,原定的剧情有调整。(注意是剧情有点调整,不是后宫,我是守信用的人说推那几个就推那个,绝不含糊)。

可能会增加信息密度,总之,让大伙看得舒服,是我的一贯追求。

另外,解释一句,我不大喜欢在文里把很多事情说的太清楚,这点可能和大多数作者不一样。

我的写法是把前因后果都写出来,但不做总结,也不会去批判一番,我觉得后者有骂街的嫌疑,也是对读者的不信任。

我相信大部分读者看了文字后,应该能形成自己好恶,用不着作者饶舌,毕竟这是小说不是战斗檄文。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