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汉朝官方有着健全的教育体系,只不过到汉朝末年“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没人重视教育了。

再者李世民也不好直接接手太学,毕竟太学是汉朝的官方最高学府,虽然迟早都要归自己,但此时如果贸然接管了,会被人诟病。眼下这种一步分两步走的策略,既稳妥又可行,何乐为不为,等骊山书院成为天下最大的书院之际,恐怕天下早已被自己平定,到时候直接将骊山书院和太学合归一处,这不是水到渠成么。

李世民朝着众人看了一眼,大家心领神会,徐庶、沮授和田丰等人也一起行弟子礼,恭恭敬敬地说道:“弟子等人,恭请郑师出山执掌骊山书院。”说着都齐刷刷的大礼参拜。

这让郑玄内心极为触动,颠簸半生,只为寻找心中的大道。为儒学的光大和发扬奔走四海,可惜各处豪强都将自己当做门面,假意尊敬,实际上为了邀买人心,并不是真正尊重自己,重视儒学。

“眼下有这样的机会,自己有什么理由拒绝?况且大汉官方也一直没有认可自己,或者说没人重视自己。”想到此处,郑玄也不再犹豫,当即说道:“既然大将军有此决心,郑某便随了将军心愿,担任这个骊山出院的院正。”

“哈哈,太好了,有先生出山,这骊山书院必定光耀千古,不下于古之稷下学社啊。”李世民高兴地说着。

有了郑玄这位经学泰斗的加入,哪怕不站出来明着支持自己的科举制度,也同样有极强的吸引力,科举也可以广泛的推广起来。再者一旦建成了这座骊山书院,何愁天下士子不来此读书论道?

当即不顾郑玄反对,李世民亲自牵马坠镫,亲自为郑玄拉着牛车,横跨整个长安城,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其带到了骊山别院。

这里原本是一处废弃的皇宫别院,占地面积近千亩,恢宏浩大,不过后来无人管理,才破败了。

而李世民其实早已让人将这处骊山别院打扫出来,同时费了巨资将其修缮和改建,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座属于自己的书院,属于自己的人才宝库。

一开始,众人还以为李世民这是要大兴土木,营建宫殿,开始享受生活了,纷纷是上书劝谏。

李世民也是被弄得不厌其烦,但也不想过早地解释这里的用途,索性也不再理会众人的劝谏,依旧我行我素,直到今日,众人才发现李世民提前修缮骊山别院的真正目的了,不经为李世民的深谋远虑感到万分钦佩。

进入骊山别院后,郑玄早已被这里山清水秀的环境和宽敞明亮的殿堂深深吸引,这才发现李世民早已提前谋划,地方都选好了,现在不就只差学生了吗?

学生自己还不是多的是,而且遍布五湖四海,自己在邀请三五好友,这书院不就立起来了嘛。

郑玄是越想越兴奋。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