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的长安城内,天策大将军府中,李世民正在仔细阅读各地百骑司的奏报,这次自己要举行科举的事情,在天下内反响巨大,只是看到密报里一些顽固的世家,居然联合起来抵制自己,这让李世民极为恼火。
“这些该死的世家大族,早晚有一天我要让他们付出代价。”李世民恶狠狠地说着。“主公息怒,这些士族早已享受惯了高高在上的特权,短时间内肯定难以接受的,不过只要我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让士子都看到了其中的好处,自然都会趋之若鹜的。”贾诩劝谏道。
“嗯,也罢,暂时就不去理会这些只会之乎者也得酸腐书生,不过我们一定要提前想好举措,一定要确保我们第一次的科举举办的是盛大而成功。”李世民丝毫不犹豫地说道。
一旁的徐庶进谏道:“主公,属下倒有一策,或可襄助主公。”
“哦,元直有何良策,快快说来。”李世民有些期待地问道。
“主公,眼下各大世家都在联名阻碍主公的科举,无非是让他们当中的名士出来抹黑我们,同样我们也可以寻找一些在野的鸿儒大家,站出来支持我们,同样也可以扩大科举的影响力,吸纳广泛的士子参与其中。”徐庶侃侃而谈。
李世民想了想,深以为然,继续问道:“元直是否已经有了人选?”
“知我者,主公也,在下确有一人推荐给您,而且此人很大可能愿意站出来为主公宣传科举的。”徐庶神秘地说道:“这个人就是经学大师郑玄,目前郑公正在洛阳太学游学,更妙的是此人出身贫寒,正是寒门儒士的代表啊。”
“郑玄?对啊,由此人出面实在太过合适了,我怎么把这位老先生给忘记了,当年可是我力排众议,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的。”李世民心中暗自琢磨着。
“嗯,郑公学问经天纬地,学究天人,此人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而且人品高洁,不是酸腐儒士,定然愿意为寒门士子出头。”李世民兴奋地说着。
徐庶笑着说道:“不过此人性格古怪,是个性情中人,要想请此人出山,恐怕只有主公出马了。”
“硕德鸿儒,称得上是开宗立派的先师了,有些脾气实属正常,不过我有信心说服他,他虽然不在乎名利,但心有宏愿,最看重的就是道义和公义。”李世民信心满满的说着。
“来啊,马上备马,立即出发到太学。”说干就干,李世民一刻也不耽误的安排。
众人便跟随李世民来到了长安太学内,对郑玄倒是恭恭敬敬的执弟子礼,上前说明来意后,毫不意外地遭到了郑玄的拒绝。
“大将军,草民早已不问世事,一心只愿钻研学问,传承儒学,不愿在卷入朝局的是是非非之中,还请大将军见谅。”郑玄自然是果断拒绝。
毕竟郑玄身陷党锢之祸,长达十四年,这让他对于朝局早已失望透顶,不愿意在卷入其中。
况且他已经猜到了李世民此次前来的用意,虽然他内心十分称赞李世民的创举,奈何天下各大世家联合起来抵制,这让郑玄如何不谨慎,远离呢。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