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时肃然起敬!

“道家至圣和儒家至圣的对弈,真是难得一见的奇景!”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一场对弈,乃是人之道与天之道的辩争!”

吕不韦对孔子与老子的典故也是相当熟悉。顿时兴致高涨,紧紧盯着光幕之中的两人。

期待着两人接下来的对弈!

只是这两人对弈之心不在棋。

而在天下君民之中!

老子落下一子,开口问道:

“听说你喜爱周礼,为什么呢?”

孔子有备而来,立刻回道:

“因为周公推行周礼之时,天下太平昌盛,这是夏朝、商朝都未有过的太平昌盛。今日天下动乱不止,臣民百姓遭苦不止,正是由于周礼不兴,礼崩乐坏的缘故。”

“我喜爱周礼,并且要尽其全力恢复周礼。孔丘认为,唯有周礼方可休止动乱,以使天下重新太平。对此,孔丘深信不移。”

老子笑着摇了摇头:

“我过去也曾非常非常地好礼,可是后来我变了。大河之水能够倒流吗?大河之水是不能够倒流的。只能遵循造化所定的流向。”

孔子手中的棋子,略显迟疑,不能落下:

“依你之见,周礼并不能休止动乱?”

老子微微一笑道:

“是的。动乱产生于人心,而人心是变化莫测的,天下动乱之所以此起彼伏,屡禁不止,正说明这休止动乱是人力难以启及的道理。”

“周礼作为人类生活的法则,在一个时期内或许有其用途,但随着星斗的推移,日月的转换,它终将失去效用。因为人类会越来越越清晰地感受到,所谓活着的乐趣在于无拘无束,随其自然,任性而为。”

“周礼却束缚人的本性,令人无所措手足,有如笼中之鸟。迟早人们会从生息不灭的自然变化中逐渐悟出,既然生存于天地之间,就应该以天地宇宙为生存的法则。为什么还要人为地制定那些逆乎自然、扼杀人性的多余礼制呢?”

“于是也就引申出这样一个道理,人的生存应当以大地为法则,而大地是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为法则。”

“说到底,一切应该顺乎自然。不可倒流的大河之水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君王所争的是天下,诸候所争的是疆土,大夫所争的是权力,世人所争的是地位,百姓所争的是衣食。其所争虽有不同,却都是为了私欲。”

“君王、诸侯、大夫之争导致天下动乱,世人百姓之争促使人心变恶,私欲是万恶之源,只有知足、寡欲才会无争,无争天下才会无乱、无恶。”

“古时天地初开,小国寡民,民人相邻而居,却能做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天下清静无事,那才是美好的社会呀。”

孔子此时已经心有所想,将手中的棋子重重落下,道:

“对于争与不争,我的想法与有所不同,文王、武王如果不争得缨纣王的天下,臣民百姓仍会在暴政下挣扎;一个国家的疆土被他国无理的抢占,如果不全力相争,他国便会得寸进尺,有学识有才能的大夫,若能通过正确的奋争成为国家的上卿,国家才会强大昌盛。”

“同样,有识之士,通过正确的奋争,步入仕途,也才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多的事情。只要各自的奋争合乎于理,天下也就不会产生动乱。”

“当今天下的动乱之源不在于各有所争,而是违理之争。人心变恶是因为缺少礼乐教悔,人不可能没有私欲,寡欲也难以做到,所能做到的是克制私欲,使言行合乎于理。”

“夏、商、周三代之礼,虽皆为圣贤之致,却并非越古越好。我所以赞成周礼,是因为它最适合治理当今天下,并非小国寡民才为美好。孔丘所向往的社会是既太平又昌盛,而绝非清静无为。”

老子看了一眼已经铺满棋盘的黑白棋子,淡淡一笑:

“有地就有天,有阴就有阳,有老子,也就有孔子。你我再争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只有各循其道而行了。”

这一场博弈。

儒道之间没有分出胜负。

儒道两家的弟子,也跟着松了口气。

任何一方的祖师对弈失败。

对他们后辈的影响都会极其严重!

明明是祖师之间的博弈。

却让他们这些后辈担惊受怕!

“孔丘,伱周游列国,可有什么志向?”

老子不理会已经和局的棋局。

淡然看向孔子。

孔子淡淡一笑,似乎看透天机一般。

竟然转头看向光幕之外的众多儒家弟子!

那一双星目,似乎穿越了时光长河。

直视每一位儒家弟子的内心!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