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几斤几两

随着邸报分发全国,地方上必然会震惊京师的剧变!

不过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和保定这样会和京师有牵连,各个不同的地方,会引发什么样的情况,暂时不得而知。

但是,在京师这边,气氛却和保定截然不同。

就见文华殿内,太子朱慈烺坐在上头,底下的内阁辅臣,以及六部尚书等,已经站出来好几个人了,都是同一个问题。

这不,在户部尚书倪元璐奏完之后,内阁首辅范景文接着奏道:“如今各衙门皆是人心惶惶,无心做事,皆传陛下其实欲弃京师南下应天府。殿下该是知道陛下亲征何处,还请示下为好!”

一听这话,朱慈烺立刻摇头道:“那些都是谣言,父皇是为救大明江山而亲征,岂会弃京师南下!”

听起来,太子好像没有要说的意思,蒋德璟便也跟着奏道:“如此,还请殿下示下陛下之安排,如此也能安人心!”

其他几个朝廷重臣听了,皆是附和。

这几天来,京师就有传言,说皇帝欲迁都不成,便借口御驾亲征而领兵外出,其实是躲起来,如果京师安全就会回来,京师危险就领军南下。

另外,京师这边禁止城中任何人携财货离开京师,也引起了极大的民愤。当然,这个所谓的民愤,肯定是有钱有财有能力逃离京师的那些人。

在有心人的煽动之下,皇帝南下的消息已经在京师全面传开,以至于人心惶惶,不少人觉得末日要到了。

一开始的时候,锦衣卫校尉和东厂番役抓过一批传播这些消息的人,但是无奈人数太多,抓都抓不过来。

如今更是不少衙门罢工了,都想着要逃离京师。

但是,朱慈烺牢记他父皇的话,还是摇摇头说道:“父皇才离开几天而已,等时机合适,孤自当公告父皇亲征之事!”

范景文听了,很是为难,便追问道:“殿下,何以不能公布陛下之目的?如此,臣等怕是压不住下面那些人,无法做事了!”

“是啊,殿下!”方岳贡也跟着奏道,“人心浮动,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恐慌之下,怕是事情最终会不可收拾!”

朱慈烺听了,想了下道:“再等等吧,父皇要收拾暗通流贼之文武官员,内宦监军,一旦走漏风声,怕会功败垂成!”

听到这话,文华殿内的臣子都愣了下。随后,他们便反应过来,由范景文试探着问道:“是太祖皇帝提点的?”

“嗯!”朱慈烺听了,点点头道,“所以稍安勿躁,父皇之事关系大明江山社稷,再等几天,孤自当公告天下父皇亲征之事!”

听到这话,范景文等人都不说话了。

就他们本人而言,其实是不相信那些谣言的。至少对范景文来说,当初他请求替御驾亲征时,皇帝那“马革裹尸”的话,犹在耳边,真情流露,真不是假的。

要是皇帝其实真如流言那般,那他只能说皇帝的城府太深了,以至于他这个官场沉浮多年的经验都分辨不出来了。

但是,他和同僚相信皇帝,可底下那些做事的,还有京师的普通百姓不了解皇帝,更是相信皇帝会南下应天府的谣言!

这就是难了!

说吧,太子殿下都说了,会影响皇帝那边做的事情,进而影响到大明江山社稷的地步;不说吧,就光他们几个人相信,没有底下人配合做事,朝政都会瘫痪的!

人家没犯事,因为心慌而不做事了,总不能把他们绑起来做事吧?就算换人,不要说做事不熟练,关键是换了人也未必会做事,皆是人心惶惶,觉得他们被皇帝抛弃了!

心中如此想着,范景文这个首辅,感觉自己头发又要白了,正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时,却听外面有脚步声传来,随后,就听一名内侍进入殿门口禀告道:“殿下,李总兵派人求见,说城外来了一批宣府的京营家小,该如何安置?”

一听这话,朱慈烺顿时一下站了起来,欣喜地问道:“是宣府的京营家小?”

之前有来过蓟镇和保定的京营家小,但是没来完,后续还有。但他是听清了,这次是宣府的京营家小,他就惊喜了。

说实话,虽然他听他父皇的话,一直坚持不说他父皇去向,但是其实他压力也是很大的。就怕他辜负了他父皇的信任,把京师弄得一团糟。

范景文等人听了,也是意外,竟然是宣府的京营家小?据他们所知,京营中军卒来源,并没有宣府的!

此时,在得到内侍确认之后,朱慈烺高兴地对首辅说道:“如今孤是可以说了,父皇领兵亲征,乃是去救宁武关去了。但是宣府和大同两地皆有投贼之总兵,因此,父皇之行踪不能走漏消息,如今该是可以了!”

宣府那边选拔进入京营的军卒家小都到京师了,那说明他父皇已经处理妥当地方事务,就没问题了。

范景文等人听得意外,对他们来说,自然是不知道宁武关大战之后,大同宣府等地会不战而降,李自成大军轻松兵临京师城下的事情。不过如今知道皇帝为什么不公布行程,他们也就释然了。

但是,随即他又有点担心,道:“陛下才领万余拼凑起来的骑军,就算加上宣府、大同的边军可用,但晋地乃是李贼百万大军,这局势还是……还是很凶险啊!”

就兵力而言,以范景文的经验,他未必不知道所谓李自成百万大军有夸张成分,集合边军之力该是有一战之力的。但是,关键的是,他不相信崇祯皇帝。因为崇祯皇帝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带兵打仗过的经历。

刚一带兵,就是和李贼主力军队决战的态势,他要是不担心,才有鬼了!

相对他的担心,反而是朱慈烺对他父皇更有信心,当即安慰范景文道:“首辅勿忧,父皇得太祖皇帝提点并赐予伟力,肯定得太祖皇帝亲传,绝对不会败的。我们只需做好份内之事,守好京师便可!”

至今他还记得,他父皇当初领兵出征时候,是那样的威风凛凛。就冲这,怎么可能会被区区流贼打败呢!

范景文感觉到太子对他父皇的崇拜,心中不由得苦笑,不过他们也不否认,如果当今皇帝真得太祖皇帝亲传本事的话,那当然是能赢的。只是,真有亲传太祖皇帝领兵打仗的本事么?

不管如何,皇帝的下落总算是知道了,范景文等人也是放心了一些,当即回去,安抚京师人心去了。

但是,他们心中这个疑问,却是一直在的。

要想打消他们的疑虑,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用胜利来打消便是!

………………

此时的崇祯皇帝,也是在欢喜,因为刚刚收到消息,雁门关拿下了。

其实,仔细想想,却也不意外。

因为雁门关本身就是三关总兵周遇吉的辖区,宁武关为三关中间,可随时增援雁门关那边。其中交通要道,险要布局等等,刚占领雁门关的流贼,绝对没有周遇吉熟悉。

加上流贼大军主攻宁武关,他们自然认为宁武关这边绝对没有多余兵力去攻打雁门关,毕竟雁门关可是周遇吉主动放弃的,要是有足够兵力,能放弃?

为此,出其不意之下,拿下雁门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是,不管怎么样,崇祯皇帝都是很高兴,当即吩咐方正化,把将士们夺取雁门关的功劳记上,等战后再叙功。

而后,他便问身边的周遇吉道:“如今雁门关已下,流贼那边当能知道卿已得援军,接下来该如何走?”

宁武关上的喊杀声还在继续,总兵府这里听得很清楚,不过谁也没管那边,就听周遇吉对崇祯皇帝奏道:“如今两关在手,大同、阳和和宣府便不会再遭流贼进攻,可放心农事。但流贼这边,末将有一点未定,就是流贼何时能知晓是陛下亲征?”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解释道:“陛下安危至关重要,定是流贼最为在意。因此末将以为,流贼知晓陛下在宁武关与否,定然会采用不同策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