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日之前?”周遇吉听了,心中一算,顿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皇帝没有等金振孙回报,就先派出了援军!
一想到这,周遇吉不由得很是感动,当即抱拳向大同方向一礼,然后便匆匆而走,同时说道:“走,本帅去迎你家大帅!”
城头上,天色慢慢地黑下来了,但是每个人都知道,大家的脸上都有笑容。真的是太好了!
吴可用自然也是要跟着走的,不过当他走下城头迎面看到宁武城的手下时,看着对方向自己微笑,便忍不住说道:“兄弟,知道么?皇上发了欠饷,一百多两银子啊!”
在大同的时候,周边都是结清欠饷的同袍,对于这份意外之喜,实在是难以发泄出来。如今来到这宁武关,还没有结清欠饷的,他就忍不住说了下,要不然,真有种锦衣夜行的感觉,说出来,那就舒坦了。
这不,他也马上补充道:“你们很快也都能结清欠饷了,兄弟!”
“真的?”
“听说了!”
“……”
听到他的话,周边的宁武关将士,忍不住纷纷回应,语气中又多了一份欣喜和期待!
………………
宁武关北门外一里远的地方,周遇吉迎到了朱三乐率领的援军,看着三千步军押着一车车的粮草物资,他心情更是振奋,还离得远呢,就抱拳致谢道:“朱大帅,感谢,感谢,真的是万分感谢!”
朱三乐不敢怠慢,连忙快步走近,同时抱拳回礼,笑着说道:“周大帅,可不敢当啊,这都是奉旨行事而已。陛下交代了,我到宁武关,一切听从你的安排,那这接下来该怎么做,还请吩咐!”
火把的照耀下,他看到周遇吉似乎有点意外,便连忙又补充说道:“陛下一直念叨你,念叨宁武关,真的是非常重视于你。你就别推托,这是陛下的旨意,尽管安排便是!”
周遇吉听到崇祯皇帝如此重视他,又想到皇帝领军日夜兼程赶来救援,就算是百战余生的老将,也忍不住眼眶一红。这番知遇之恩,一辈子都难以报答!
他不再有推辞之意,便先问道:“你带来的军需物资中,可有火药箭支?”
守城防御战中,远程武器是最为重要的。火药和箭支又都是消耗品,哪怕箭支可以缴获一部分,但是日日战事之下,也没多少存活。因此,他第一时间先问下这些物资情况。
朱三乐一听,当即一笑道:“来之前,陛下就特意交代过,这不,我把大同库存的火药和箭支都带来了,绝对够用一段时间。”
周遇吉听了,不由得赞了一句“陛下圣明!”
而后,他便给朱三乐说道:“一会进城时,把火把都熄了,避免让流贼发现来了援军。你看这样安排好不好,我的手下连续守关多日,伤亡甚多。因此,从明天开始,你这边逐步替换我的手下,让我的手下能有个休整的时间可好?”
一听这话,朱三乐当即哈哈一笑道:“我本来想着你们全部换下来,让我来守的。不过听你的安排,觉得也有道理,如此不容易出错,且也不易被流贼发现守军已经换了,我听你的!”
他哪怕和崇祯皇帝所处时间很短,可也能感觉到皇帝对周遇吉的重视。虽然同样是总兵,但是份量绝对不同。因此,他在和周遇吉说话时,姿态自觉就放低了一分。就这样,两支军队的接触,就变得非常和谐了。
………………
大顺军中军帐内,和宁武关中的气氛截然不同,虽文武官员济济一堂,气氛却实在有些压抑。
就见李自成一脸阴沉地看着他的手下喝问道:“这宁武关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几天就能把火药都耗尽么?为何到了今天,都损失快两万多人马了,关墙上的火炮还能响?”
没人说话,他便又喝问道:“城头官军死了也不少吧,为何他们还那么抵抗?”
这几年来,也就开封城难打,其他都是顺风顺水,特别是近年来,更是所向无敌,突然碰到了这么一块硬得不能再硬的骨头,他实在是恼火了。
死了两万多人马,哪怕只是杂牌军,对于大顺军的军心士气,也绝对是个打击来的。
中军帐内,在李自成说完沉默了一会之后,绵侯袁宗第出列开口说道:“该不会是宁武关来了援军,因此火药消耗不尽,士气也依旧还有了?”
听到这话,所有人几乎都把目光看向军师宋献策,因为宋献策之前分析过,明国官军多无战心,绝无可能在大敌压境之时还能同舟共济,就算是有朝廷旨意,地方上也多半阳奉阴违。
此时,宋献策见了中军帐内人的目光,便向李自成说道:“该是有什么变故,要不然以宁武关自身,绝无可能还有再战之力。又或者,宁武关已经是强弩之末,也就是这两天内的事情了!”
说到这里,他为了证明自己的话,便又补充说道:“这两天,微臣都有仔细观察,城头上的火炮,只有在我们用火炮轰击的时候才会用来还击,其他时间,哪怕攻势甚急,也不见其开炮。从这估计,该是火药极为有限了!”
李自成听了,心中烦躁之心稍安,点点头说道:“明国官军已无斗志,也就周遇吉这老狗还在负隅顽抗,孤认同军师说法,你们呢?”
刘宗敏听了,也是出列说道:“宁武关墙破损越来越多,很多缺口都是来不及填补,可见人手该是有限。”
这是又发现了一个细节,证明宋献策所说该是对的了。
换句话说,宁武关应该坚持不了几天,有这个认识,让中军帐内的气氛,终于好了不少。
不过牛金星却站了出来,对李自成奏道:“殿下,大军云集宁武关前,粮草消耗甚大,须得从太原再运粮草过来了。”
李自成一听,顿时眉头又是一皱。
不过他还没说什么,忽然就见帐外传来动静,随后便见他的亲卫引了一个信使过来禀告道:“殿下,左良玉所部攻打湖广,地方群起叛乱响应,白帅压力甚大,急需增援!”
这时候的左良玉号称百万大军,地方武装趁机起兵呼应,而李自成麾下守将白旺才七万人马,兵力相差悬殊,因此紧急派人来求援了。
一听这话,中军帐内所有人都是哗然,一个个怒骂左良玉那个癞皮狗,大顺军主力在的时候就知道逃,大顺军主力不在就又来进攻,真恨不得把他碎尸万段!
李自成皱眉想了一会,忽然点名道:“袁宗第?”
“末将在!”袁宗第听了,连忙出列回应道。
“你领所部右营南下,救援白旺,稳固湖广局势,威胁南直隶!”
袁宗第的右营就是李自成的五大野战主力之一,是李自成手下真正的精锐。李自成派出袁宗第,很显然是开始布局南方了。
这也难怪,北方这边,除了宁武关难啃之外,其他地方都是闻风而降。只要拿下宁武关,他就没什么压力。而明国的残余军队,大都逃窜在南方就食。既然如此,此时抽调一些军队先行南下,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李自成自然不知道,他的这种提前布局,使得他被忽视了的关外猛虎撕咬之时,因为兵力分散导致他难挡满清兵锋,以至于连战连败,一败涂地,被满清各个击破,再也没有了重来的机会。
此时,袁宗第留在这宁武关前,正是郁闷着的,听到李自成这个军令,不由得大喜,立刻领命,就不用耗在这里了。
边上的牛金星听了,便补充说道:“如此的话,粮草压力便轻了一些了!”
于是,李自成这边,准备再打两日宁武关看看,而袁宗第则领军南下。
不过,宁武关上的周遇吉却不知道内情,看到有流贼拔营,便有点担心,就怕流贼不耐烦了,派出偏师出雁门关,威胁大同、阳和等后方。
皇帝可是在那里的,可不能有失。
由此,他连忙派出信使,向大同那边报信,提醒皇帝小心流贼偏师。
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第三天的时候,他就得报,说皇帝亲自领军到了。
万字更新对于兼职写作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我很欣喜地发现,均订涨了快一倍,并且还能在历史类月票榜上看到身影,虽然只有80多位排名,但是超过了一两万收藏,甚至上了三江的书,这都是大家支持的结果,我很开心,我会努力保持每天一万字更新,也肯定大家继续支持,不要养书,追订真得很重要的。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