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歃血为盟

杜勋听了,很是满意,点点头说道:“如此,看来改朝换代已是众望所归,咱家也不能逆了民意,你们说,对不对?”

王承允等人听了,立刻点头附和。

不过杜勋很快又话锋一转,问那个商人道:“那朱之冯是如何个说法?黄永发,你来说说!”

黄永发听了,摇头说道:“小人暗自试探过,中丞大人该是不愿降的。”

“呵呵,他不愿降又有何用?”王承允听了,一声冷笑道,“杜公公压他一头,能奈何之?武事方面,董用文已被杜公公下狱,如今都是我做主。就宣府这些穷当兵的,只要告诉他们闯王来了免租免役,不比我们更开心?”

杜勋听到这话,眼珠子一转,看向王承允道:“你说,如今去献降和闯王兵临城下再降,哪个好些?”

王承允一听,顿时心领神会,当即笑着回答道:“局势已经明朗,朝廷对大顺国已无还手之力,不可能再有奇迹。如此,自然是越早越好,指不定公公以后便是大顺国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恭喜公公,贺喜公公!”

杜勋一听,顿时哈哈大笑。

他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如今李自成的身边并没有宦官,如果他作为投靠李自成的第一个宦官,说不定就能最受李自成信任,成为以后皇宫中的宦官第一人了!

黄永发在边上看着他们两人商量,却是微笑不插嘴。相对这两个官场中人来说,他并不想着去新的朝堂上谋求一席之地。

就见他一边帮他们倒酒夹菜,一边默默地听着。

作为商人,只是想着如何能赚更多钱而已。如果宣府这边不抵抗,就能免于兵灾,可以让他们这些晋商少很多损失。因此,他代表的就是晋商,并从张家口那边赶过来探听消息,并争取促成此事。

让他有点没想到的是,作为皇帝心腹的宦官,竟然那么怕死,扭头就能把主子抛弃,就想着怎么在新主子那边去讨好,这也让他大开了眼界。

此时,杜勋和王承允已经商量了个结果出来,就是尽快写一封降表,尽早递给李自成那边表忠心,以期获得更高的回报。

根据王承允的说法,他又叫人去叫来了几个心腹,和他共进退的,全都在降表中署名。因为只有在降表中署名,才能让李自成看到,从而捞到好处。

………………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和他们有一样心思的,还有大同总兵姜瓖这边。

大同巡抚卫景瑗拖着一条病腿和他商量,他就敷衍着,暗地里继续挑拨代王和卫景瑗的关系。就如今这大同城里,大部分人都知道,他们的中丞大人和李自成是老乡,很可能会投降李自成。

人心惶惶,让卫景瑗更是显得孤独无援,就连一些想抵抗的将领都疏远了他。

在这样的情况下,周遇吉的求援信使再次赶到大同的时候,根本就得不到会派援军的确切消息。

“中丞大人,贼军十倍于我,要是实在派不出援军,大帅说增援一些粮草火药也是可以的!”信使急了,在巡抚衙门大堂上咚咚磕头,泣血求告,“大帅说宁武关沦陷,就再无阻挡贼军的地利,大帅誓与宁武关共存亡,还请中丞大人多少支援一点,大帅可是拿命在拼啊!”

卫景瑗看得坐不住了,慌忙用手指示边上的师爷道:“快快,把他扶起来,扶起来!”

他的师爷听到,赶紧过去把那信使扶起来,却见额头已经磕破,血流满面。

卫景瑗见此,挣扎着站了起来,看着左右两边的将领,恳切地说道:“本官知道城中有一些本官的流言蜚语,但是,天地可鉴,本官绝无降贼之心。”

说到这里,他用坚定的语气说道:“本官愿与伱们一起歃血为盟,精忠报国,誓与贼寇斗到底,绝不投降!”

姜瓖听到这话,终于有了反应,双手抱拳,恳切地对卫景瑗说道:“中丞大人,末将肯定是相信的。”

见他表态了,其他人便只能跟着表态。但是,这其中有多少人是真心的,那是谁也不知道。

卫景瑗见此,便还是坚持,让人当即安排仪式,第一个带头割血,以示决心。

姜瓖是第二个上前歃血为盟,表态了对巡抚的支持。

一轮仪式下来之后,卫景瑗便有点坚持不住,被送回府里去休养。

他夫人看到伤口,不由得埋怨道:“老爷,你是文官,怎能搞些武夫的事情?”

什么歃血为盟,都是江湖汉子,武人的行为,平日里是绝对被文官鄙视的!

卫景瑗听了,叹了口气,用非常无奈地口气说道:“那我还能怎么样?没钱,就能靠用他们认可的方式,希望能打动他们凑出一支援军。”

“那结果怎么样,能凑出来么?”他夫人听了,便带了一点期待之色问道。

卫景瑗听到这话,却是沉默良久,然后才缓缓说道:“希望能吧!”

一听这话,他夫人便知道,怕是他夫君自贱身份,一样没什么用!

说来说去,还是钱的问题,没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想到这里,她不由得恨声说道:“这天下是他们朱家的,可这代王却一毛不拔,还对老爷有成见,要不不管算了,辞官回乡!”

卫景瑗听到这话,顿时脸色一沉喝道:“休得胡言乱语,国家危难之际,岂可弃之不理!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我身为大明封疆大吏,事不可为,便只能以死报国,绝无苟且偷生之举!”

他夫人听了,长长的叹了口气,一脸的绝望,没再说什么。

等到傍晚时分,夕阳落在西边,染红了半边的天空。

宣府城外,突然有一支骑军,携隆隆的马蹄声,如同天边的惊雷,滚滚而来。

一时之间,宣府城头上,军卒惊呼。

宣府巡抚朱之冯听到动静,以为贼军突至,急忙去找总兵和监军。然则得报,说是朝廷骑军到来,便急忙赶到城头上察看情况。

这时候,杜勋和王承允也都已经到了城头,就见城下有三千左右的骑军,为首那人,手拿金牌,正对城头上大声喝道:“奉旨公干,快开城门!”

杜勋认得那人是贺赞,但是有些奇怪他怎么领着三千骑军跑来宣府?

不过不管怎么样,他是宦官,宫里来的,面对金牌代表皇帝,就算他已经决定降贼,在贼人到达之前,在其他人面前,也还是要表现出对皇帝的忠心。

于是,他下令开城门。

贺赞看到城门打开,便挥手领着骑军拥进了城内。

一如当初在居庸关一样,三千骑军早已被交代过入城该怎么做。

当即纵马沿着马道上了城头,迅速开始接管城防。

看着这来势不善的一幕,王承允等人顿时就不满了,用眼神示意杜勋,由杜勋当即质问已经下马,向他们大步而来的贺赞道:“你这是要干什么?”

贺赞不答,看着面前几个人,反而问道:“当面可是宣府巡抚朱之冯朱大人,宣府总兵王承允王大帅?”

其实,通过他们的服饰,也能分辨出来的。

杜勋见他一个小小总兵竟然不理自己,顿时有些怒了,当即喝问道:“就算你有金牌,就敢如此无视咱家?”

明面上,宫里派出的太监,权力是最大的,什么总兵巡抚,都要低一头。

贺赞依旧不理他们,只是看着为首的其他两人。朱之冯感觉到气氛紧张,连忙开口,想要缓和一下道:“是本官和王总兵,不知道你来宣府是有何公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