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的物资,这样不是很正常嘛?”小乔连忙解释,万事屋送来的就这些。都是军中常备的食材,至少行军的时候以这些为主,驻扎的话,还能有些时蔬什么的。
比如说,这些河鲜就属于这边的时鲜,正常来说也不会运送过来。
“突然明白,把物资存放在万事屋那边,其实还是多少有些麻烦的。比如临时需要举行一些宴席什么的,不太容易调配食材。”朱信感慨。
“这个其实也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万事屋的业务员过来,这个叫做文铭的妹子,业务相当的熟练,同时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临时调配一下,最多也不过是半个时辰的事情。”
现在她就可以策马去东城,在仓库里面选择清单上面所需要的食材,然后运来。
“没,只是习惯吐槽一下。”朱信回了句,“用最简单的食材,调理出最好的菜肴,也算是厨师本身的手艺……”
“比如说一个马铃薯或者一胡萝卜?”文铭大概明白了。
“也别忘记有句俗话,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朱信摊开双手。
“没听过这样的俗话!”文铭摇了摇头。
“对,我就是在开玩笑。”朱信无所谓的说道。毕竟这句话是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的内容,原句是‘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
有说法汤饼就是索饼,也就是面条。不过宋朝的描述里,汤饼也有馎饦这个名字,也就是面片汤的意思,但从形容上更接近刀削面。
“要不今晚吃面,怎么样?”朱信想了想,看向众人。
为什么能从食材直接过度到‘今晚吃面’这个话题上面的?众人不由得在心里吐槽。
“面食作为主食没问题,可套餐的问题……”大乔小心翼翼问了句。
“你没明白我的意思吗?”朱信一愣,随即解释,“我的意思是,今晚以面食作为主要的食材……”
“哈?”众人表示更听不懂了,朱信的意思,是打算用主食来作为配菜?馒头就馒头,还是馒头就面条……不管怎么想,都觉得根本无法想象……
“兄长,你确定自己没搞错什么?”朱然上前询问。
“别说话,看着我做,帮忙打下手就好。”朱信笑道,“可话说回来,按照这个吃法,肯定是要碳水爆炸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宋朝才出现的一句话,穿越者们还请注意。
另外原文的汤饼,按说应该是面条,不过在汉代开始,面条应该是索饼。
汤饼在唐宋时期还有个名字叫做馎饦,随着遣唐使传过去日本。
《摇曳露营》里面提到的‘武田信玄馎饦’,就是这玩意,属于是刀削面一样的面片。当然,也有可能是我调查得还不够全面的关系。
顺带吐槽:武大郎卖的是炊饼,而不是烧饼。炊饼在宋朝是馒头的意思,至于馒头……则是包子的意思,现在不少地方还把包子叫做馒头的。
馒头或者说全麦无发酵馒头,春秋时期已经存在。诸葛亮发明的,应该是肉包子,或者说是肉馒头……这个应该很多人都知道的,所以只是放在这里吐槽一下,给不知道的人了解一下。
四章,说好四章就四章,同时也感谢书友‘漫步人生间’的打赏,感谢对本书的支持和厚爱!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