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既然要走,那就去远一点的地方。我们出国,去欧洲。”“欧洲,就是那些真洋鬼子的国家?”
“没错。欧洲的局势,其实也不怎么好。同样是正直乱世。所以,我们去一趟,看看能不能弄到一点好处。还有更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这时候的欧洲,医学更为发达。许多仪器只有从欧洲才能够弄到。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去一趟。”
一九二七年,冬天。陆煊一行五人,踏上了欧洲德国的土地。
这个时候的德国,表面上还是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陆煊知道,再过两年,经济危机正式爆发。德国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到时候整个政府,都会在这种冲击之下,彻底的崩溃。并在几年之内,彻底的垮台,最终在一群政治家的相互倾轧之下,一个影响了人类文明史的人物,走上了前台。
这个时代,国民政府跟德国之间的关系其实还是不错的。德国自从凡尔赛条约之后,只被允许拥有十万军队。大量的军事人员事业,造成了治安,以及政治层面的巨大问题。这也是后来,国军中有不少德国顾问的根源。
而且在清末年间,李鸿章就曾经多次购买德国军火,很多大炮,到了民国时间,还在服役。
一战之后,德国战败,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处于各方面的考虑,他们废除了不少跟中国的不平等协议,转而签署了平等的条约。使得国民政府,对德国的感官大为改善。尽管德国的本意,是在远东找一个盟友。但是此举无疑让中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后来,常凯申的国民政府,曾经以国家名义,郑重邀请各种德国顾问。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有这个前提。就算是后来,元首上位,中国仍旧从德国弄到了不少武器装备。足见这个时代的德国对中国的态度,在列强中,也是独树一帜的。
不过现在这个时间段,元首尚未崛起,陆煊的第一目标也不是他。而是另外一个在历史上名不见传的人,阿瑟.艾兴格林。
这个人是个犹太人,也是阿司匹林的发明者。不过这个事,其实有争议。
因为历史上,第一个公开承认自己发明阿司匹林的人,是菲利克斯·霍夫曼,一个德国人。但是后来德国战败,阿瑟从集中营了活着出来。发表了一篇声明,表明自己才是真正的阿司匹林的发明者。
这事就此产生了争议。后来一个英国人,据说从拜耳公司的一些档案中找到了证据,证明了阿瑟才是真正的发明者。所以,陆煊姑且认定阿瑟是发明者,第一个找到了他。
介于大家反映,不愿意在正文中看过多的科普。所以我把这段吐槽,放在作者说了。
上面这事,我觉得有问题。主要是,元首战败之后。霍夫曼的功绩,被认定为是宣扬日耳曼种族优势的一个策略。所以才剔除了阿瑟,让霍夫曼独自获得这份功劳。
但是这样就有一个问题。既然当时的**,准备了这个策略。必然会摧毁阿瑟参与这件事的所有证据吧。怎么会恰好留了一份证据,在拜耳公司。还在后来,被恰好发现了呢?
在说一个现实一点的问题。一八九七难,阿司匹林被正式合成。这个时候,阿瑟就已经是拜耳公司的管理层了。而霍夫曼,是一个刚刚入职没几年的一线研究人员。同时霍夫曼还有一个饱受风湿关节炎痛苦的父亲。所以.(所有资料,均来源于网络。)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