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那一千三百多位临时转职的骑兵,因各自的马战技艺掌握不同,而略有参差。
但这并不影响李帝等璃月领,受到战争领主系统战力增幅的将士们,作为骑兵突击阵型的锋矢,所向披靡的带头冲锋,撞入匈奴大军中,纵横驰骋于敌人的万军从中。
反而因为更加庞大的骑兵队伍数量,让李帝这次对战匈奴的万人大军,不过是一个几字的来回冲锋,就完全将这乌孙国城外的万人匈奴游骑大军,给彻底击溃。
从交战,到击溃匈奴的万人大军,真个过程,用时不到一个时辰。
不只是这些匈奴大军,从未见到过如同李帝这样勇猛的骑将,无法力敌的强大骑兵队伍。
就连那乌孙国的城墙上的守军们,因为疏勒城的这千骑突然出现,而兴师动众,国王亲眷都被迫登上城墙。
瞩目观看过,整个匈奴的万人大军,究竟是如何被疏勒城这不到两千之数,兵甲武备杂乱的骑兵队伍,给一击而溃的。
虽然这一万之数的匈奴游骑,被李帝一次u字形的带头冲锋,给当场歼灭人数,根本没有多少。
但是亲历后疏勒城这一千五百多骑兵,从身旁策马奔腾,所向披靡呼啸而过的匈奴游骑,却是数目众多,基本占据了万人匈奴大军的九成。
哪怕是那万人匈奴游骑的敌方首领,同样也被这简直就如同神兵天降的大汉骑兵,给彻底击破了心中的胆气。
竟然连一丝逃跑的心思,都不敢升起。
双方都是骑兵,谁又能跑得过谁?
跑不过,又打不过,当场投降还有一丝能够存活的希望,妄图逃跑的话,只会被李帝所率领的这一千多大汉神兵,在身后追杀至死。
所以,当见到李帝等人,那无法抗拒的武力之后,匈奴大军的敌军首领,就非常干脆利落的选择了下马投降。
而作为这场大汉对战匈奴战役的见证者,乌孙国城中的权势人员,直到李帝等人完全打扫过战场,将所有的物资与俘虏,都给妥善安置后,这才敢派出一员兵将,出城与李帝等人接触。
这乌孙国难道,就不眼红李帝等人,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所收获的海量物资吗?
他们当然会眼红了,但是眼红归眼红,他们敢对李帝这不到两千之数的大汉骑兵,翻脸吗?
不,他们不敢,亲眼见证过,对他们来说就已经是不可力敌的匈奴万人大军都一触即溃,被杀被俘之后,他们又怎样敢升起心中邪念……
面对乌孙国所派出,了解情况的探哨兵将。
李帝并没有上前贸然接触,而是默默的后退两步,将自己家的结拜大哥,身为大汉西域都护府,戊己校尉的耿恭,凸显至疏勒城这千多位骑兵身前。
乌孙国的探哨,经过与耿恭的简单交流,得知众人的身份与来历之后,就又调转马头快速的返回乌孙国城中,向乌孙国的国王汇报情况。
而李帝与耿恭等人,则是老实的待在城外,整顿兵马,分配从匈奴大军中,缴获的各种战利品。
能够武装自己和手下的兵器与甲胄,都是被当场分配下去。
经历过两次对匈奴大军的战而胜之,哪怕这疏勒城的一千四百多骑兵,只是临时转职而来。
但属于大汉骑兵的军威,却是渐渐的被酝酿出来。
等到乌孙国大开城门,恭迎李帝与耿恭等大汉神兵铁骑,入城之时,已经的日落黄昏的下午了。
对于乌孙国,究竟是如何小心翼翼,热情款待这些他们眼中,宛如是神兵天将的疏勒城兵将的小事,略过不提。
此次,作为感谢疏勒城的将士们,解除乌孙国匈奴之围的款宴,现任乌孙国的国王,为了拉进与李帝和耿恭,这些大汉神兵将士们的亲近距离。
特别将那位,实际上并不怎么受他们待见的大汉和亲公主,给请出席。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