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奏。”

刘辩颔首,这是一箭双雕之计了。

朝廷立刻下诏荆州刘表,令其出兵驰援相助扬州刺史刘繇。不过还未等诏令下发,这时又有扬州的军情战报,八百里加急送至宫殿。

刘辩一目十行扫了一遍,倒是略微有些意外——

【豫章太守周术病逝之后,太守之位悬空,刘表上表诸葛玄为太守,治所在南昌县。

不过朝廷正对扬州动兵,在扬州刺史刘繇举荐下,任命朱儁之子朱皓为太守。

这就出现矛盾了,朱皓与诸葛玄争锋。

正值刘繇被孙策击败,奔逃豫章郡,刘繇收拢溃兵与朱皓联手,攻打诸葛玄。

诸葛玄退屯西城,朱皓进入南昌。】

诸葛玄在历史上不是很有名。

但他是琅琊郡诸葛氏,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以及,诸葛亮和诸葛瑾的叔父!

诸葛亮!!!

按照时间推断,诸葛亮如今才十岁左右,还只是一位小正太!

原历史上。

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

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考虑到未来诸葛亮“躬身南阳,隐居荆州”,诸葛玄与刘表的关系应该不错。

只是。

刘表为何插手扬州豫章郡的官员任命?!

刘繇对刘表任命的官员出手,这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刘辩问道:

“刘表何时表奏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是上表朝廷奏报?还是自表擅作主张?为何与朱儁之子朱皓冲突了?刘繇对此是否知情?”

文臣武将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荆州刺史刘表任命诸葛玄为豫章太守?

扬州刺史刘繇任命朱皓为豫章太守?

这不是冲突了吗?!

朝廷的官员任命,是需要经尚书台等机构下发的,不是你说任命就任命。

更逞论还是一郡太守!

这是需要汉帝刘辩过问的!

不过刘辩日理万机,对此有些记忆模糊了。但政务处理都有公文留档的。

经过排查过后,终于得到了最终的结果——

“启禀陛下,扬州刺史刘繇举荐朱皓任职豫章太守,乃朝廷下发任职文书,是合法任命。

“刘表举荐诸葛玄任职豫章太守,也确实有文书上奏。且根据奏疏上面的时间先后关系,刘表在先,刘繇在后。

“不过因为当初南阳郡交战,刘表的奏报被耽误了。但刘表让诸葛玄先行赴任,以稳定豫章局面。

“反倒是扬州刘繇的奏报先一步入京。

“朝廷考虑到扬州动兵,以及刘繇的举荐,且朱皓以诚待人,又是车骑将军朱儁之子,因此任命其为豫章太守。

“刘表的奏报姗姗来迟后,已经出现了误差。这才出现诸葛玄和朱皓豫章太守之争。”

刘辩眉梢一挑,锦衣卫指挥使朱雀的表述,都这么弯弯绕绕。那么现实中的奏报传递,肯定也出现了时间差。

毕竟道路交通不便,且当初南阳、袁术交战厮杀,阻碍了传信。

然而!

刘辩如今的内政已经满级100+了,这弯弯绕绕的言语中,他听出了其中的政斗味道!

大汉如今是察举制,刘表先表奏诸葛玄为豫章太守,于情于理朝廷都不会驳回刘表的举荐。

这时候,刘表让诸葛玄前往豫章稳定局面,并非是先斩后奏,而是审时度势后,因时制宜的考虑。

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问题是!

诸葛玄赴任豫章太守后,扬州刺史刘繇为何表奏朱皓为太守,后又发生争锋!

既然明知道是刘表表奏诸葛玄,刘繇于情于理应该等候朝廷裁决,而不是私下兵戎相见!

至少在这件事情上,刘繇的问题更大!

难道刘繇也有二心?!

“朕要知道豫章太守之位的具体情况!”刘辩沉声道,显然对锦衣卫的调查不太满意。

“臣等遵命!!!”

麾下文臣武将,包括荀彧等大臣,都参与了对豫章郡的公文、奏疏等调查。

最后汇总梳理后,荀彧说道:

“陛下,臣斗胆猜测——

“袁术盘踞南阳时,与刘表纷争,二者不可调和。但随着袁术奔逃淮南,二者之间的仇怨已经瓦解,没有直接利益冲突。

“可袁术割据淮南,自表扬州牧,对扬州六郡出兵谋夺。而扬州豫章郡毗邻荆州江夏郡,袁术和刘表又出现了直接利害关系。

“但这时候,袁术任命属下部将刘勋为庐江太守,刘勋此将与荆州刺史刘表、江夏太守黄祖关系不错。

“这其实是袁术释放出一个信号,他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不会对荆州出手。

“荆州刘表借此,任命曾经的属下诸葛玄为豫章太守。这也是一种试探,试图将豫章郡当成荆州和扬州的缓冲地带,避免与袁术交恶。

“而诸葛玄从徐州琅琊郡避祸南下,可以顺利抵达江东,足以说明诸葛氏与袁氏略有交情。

“这也是刘表释放的一个信号,他让与袁氏略有交情的诸葛玄为豫章太守,也是一种善意表达。

“就好像袁术任命与刘表、黄祖关系不错的刘勋为庐江太守。

“庐江郡的寻阳江口、豫章郡的柴桑口,这是大别山和罗宵山脉之间重要的荆扬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

“袁术和刘表分别任命自己信任、亲近的官员,且与敌方关系不错,分别掌控。

“这就是一种善意的表达,暗中的和解,化干戈为玉帛!”

荀彧不愧是“王佐之才”!

哪怕京师洛阳距离扬州十万八千里,他根据文书、奏报,以及当地的交通地理,相关人员的性格,做出了最终的推断。

且这种推断,合情合理,令在场文臣武将都挑不出毛病来。

刘辩闻言后,神色有些难看!

朝廷可是对袁氏下达讨伐文书,刘表也是上奏领诏了。

最后呢?

表面上声讨袁术,暗地里与袁术各不相干,划江而治。逢场作戏给朝廷看!

以刘表那立意自守、没有四方之志的野心,还真的有可能。

且荆州世家,怕是也不想与袁术撕破脸。

荆州与扬州,就这么保持着一种“暧昧”的关系!

不过,朝廷可是任命了刘繇为扬州刺史,这就是“第三方”插手,令刘表和袁术暧昧不下去了!

果然。

荀彧顿了顿后,继续说道:

“扬州刺史刘繇应当也猜到了。但荆州刘表乃汉室宗亲,朝廷命官,刘繇暂时不好对其出手,且需要应付袁术兵马,因此对豫章郡一直没有动手。

“然而随着孙策渡江作战,刘繇连战连败,接连失地后,已经没有办法了。他只剩下会稽郡和豫章郡可去。

“会稽太守王朗对刘繇多有帮助,忠心汉室,对其攻伐出手或依附没有意义。但如果转战豫章郡——

“一来可以将刘表拖下水,让其表态,破坏他与袁术的暧昧关系。

“二来豫章郡交通便利,北可与豫州联通,西又与荆州接壤,东与会稽王朗互为犄角之势。

“可以接收朝廷诏令,可以在此地收合吏民,可以蓄势反击朝廷。甚至如果刘表有二心,可以直接对荆州出手。”

经过荀彧的解释后,刘辩倒是理解了刘繇的政治意图,也明白他为何对豫章郡出手了。

这次“豫章太守之争”,看起来似乎是儿戏,因为时间差的缘故,任命出现了偏差。

但其实是刘表、袁术、刘繇三方势力,明争暗斗的表现。

果然。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

荀彧最后总结道:“陛下,不管如何,我们下诏令刘表驰援刘繇,就可以试探他们的态度了!这一次,刘表不可能敷衍了事了!”

“加急传诏荆州!”刘辩直接下令。

“诺!!!”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