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不如授人以渔
这中间又能消化多少待就业?厨师、客房、面点,不都得学么?
京城自从56年公私合营后,京城原本有2万多家小型的服务机构,现在只剩几百家。
还有更多的,总之一句话,服务业大有可为。
只不过京城不比蛇口,那边是是政务院开的一个口子,特区。
京城所谓一国之首脑,牵一发而动全身,所行政策务必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最好就是外地都实行成熟后,再进行采纳。君不见京城和沪市,都到90年代后才慢慢的迈开大步么?
“德明同志,现在京城的理发师傅也好,厨艺师傅也好,学徒都要三年.如果这些知青不愿意入学怎么办?”
“还有,按照您的规划,新成立的京城无论是招待所,哦,是酒店,还是饭店,都是跟香江合营,还分别挂靠在原单位,算是集体企业这也是个问题啊?”
“最关键的,您说的这些单位,到底是分管在轻工业局还是分管在工商局啊?”
“最关键的,是供销社系统啊”
王德明听明白了,有的领导最关心的问题是这些新出来的产业,由哪个部门分管。
轻工业局好理解,重工业一般都是;可工商局在特殊年代被划归到商业局,还没有划分出来,这才是关键问题。
所以,很多领导考虑的是如何将这块蛋糕放到自己碗里,要提前划分势力范围,这才是王德明的提议最开始没有通过的真正原因。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啊,王德明在前世可见的多了。
他微微一笑:“上面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位领导也都出国考察过,应该知道我这些建议的技术培训和就业方向都是第三产业的服务业。”
从77年,78年以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建设为中心前,上上下下,大规模的出国考察。
就是要开拓视野,据说高达200多次,还是2万多次,每次几十上百人不等。
所以王德明说的第三产业,领导们完全懂的。
只不过领导们的想法是直接让街道出门进行组织.最好是知青群众自发的,然后再顺水推舟的慢慢出台相关政策。
摸石头过河嘛
“咱们可以先成立一个临时机构嘛,如果可以的话,逐渐变更为一个真正的部门来负责相关服务业的管理,也是恰当的。”
“另外,供销社的问题,也好解决,供销社只负责提供货物,及时结算而已。”
领导们将王德明客气的请出去后,又讨论了半宿。
最终给出答案,先在东城区试行。
王德明大手一挥,1000万人民币直接到账。
紧接着,劳动局,教育局联合发布公告,为了知青同志们的就业问题,市政府准备开始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理发服务等多个服务科目,供学习。
京城市政府主动接管京城所有的夜校和厂办技校,第一步先招聘老师。
顿时东城区的知青们心气一下子都提上来。
老师虽然有一段时间被评为老九,可最起码也是正式工的编制啊。
顿时,很多人报名。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