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姑娘,敢问姑娘芳名?”朱四爷急忙上前询问。“我叫蚩离。”女子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冷意,“你们在此歇息一晚,明日我会派人送你们离开。”

“感谢蚩离姑娘的盛情款待。”朱四爷面带微笑地回应。

蚩离转身离去,很快便有人送来了食物和水。朱四爷见状,轻轻踢了踢还在装晕的朱棣:“快起来,先吃点东西补充体力。”

两人经过一天的山路跋涉,早已饥肠辘辘。朱棣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吃,却被朱四爷一巴掌拍在手上,怒瞪“小心为上,先检查检查是否有毒。”

“对对对,这里毕竟是苗疆地界,不得不防。”朱棣恍然大悟,连忙取出银针进行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两人才放心大快朵颐。

朱棣边吃边好奇地问道:“师傅,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朱四爷瞥了一眼洞外,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容:“当然是等天黑了,悄悄的,打枪的不要。”

师徒二人相视而笑,眼中闪烁着狡猾与期待。吃完,朱棣立在木窗边,观察外面的美女们,疑惑的问:“师傅,我咋感觉这里的姑娘跟苗疆姑娘不同,倒是像中原女子。”

“我也有这种感觉,她们的服饰不是苗疆服饰,可也不是现在中原的服饰。”朱四爷拧了拧眉。

……

京城皇宫,文华殿。

早朝确定了胡惟庸的开中法,也就是让商人们运粮去前线,换取盐引。回到文华殿小朝会,朱标目光扫过胡惟庸,刘伯温,嘴角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笑。

刘伯温躬身一拜,声音坚定:“殿下,关于李彬的罪行,臣已经彻底核实,证据确凿,无可辩驳。臣已将他收押大牢,按照《大明律》,应处以斩刑。请殿下恩准臣的奏请,让臣即刻处斩李彬,以儆效尤。”

胡惟庸闻言,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殿下,此举不妥!”

朱标眉梢微挑,看似平静地问道:“哦?丞相有何异议?”

他心中冷笑,如今刘伯温已经坐实了李彬之罪,难道你还要求情?岂不是公然藐视《大明律》?

胡惟庸面露焦急之色:“殿下,如今正值天旱,皇后娘娘为了祈求上天降雨,已亲自前往寺庙斋戒祈福,严令禁止任何形式的血光之灾。此时若大开杀戒,岂不是违背了皇后娘娘的旨意?上天又怎会降雨呢?”

朱标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胡惟庸会搬出这样的理由。这显然是拖延之计,意在为李彬争取活命的机会。他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却不得不保持表面的平静:“丞相所言,也有几分道理……孤……”

“殿下!”刘伯温突然打断他,声音铿锵有力,“杀李彬,必下雨。”

胡惟庸愣了一下,随即冷笑反驳:“那若是没下雨呢?”

刘伯温毫不犹豫地回答:“那臣甘愿领罪!”

胡惟庸无言以对,没想到刘伯温这么狠,这无论如何也保不住李彬了。

朱标看着刘伯温,最后点了点头:“那就准李先生所奏。”

刘伯温大喜:“殿下圣明。”

朱标深深地看着刘伯温,最终点了点头:“既然李先生如此笃定,那孤就准了你的奏请。”

刘伯温闻言大喜,躬身拜谢:“殿下圣明。”

……

胡惟庸离开后,朱标急切地向刘伯温询问:“先生,你是不是通过观察天象,预知了最近会有降雨?”

刘伯温轻轻摇头,回答道:“降雨与否,臣并不能确切知晓,只有天知道。”

朱标闻言大惊:“那你刚才为何断言‘杀李彬,必下雨’?”

刘伯温无奈地摊开双手:“那只是臣随口所言,意在震慑胡惟庸等人。若天真的不下雨,他们定会借此攻击臣,臣也只能选择辞官归乡了。”

朱标愣住了,他没想到刘伯温会采取这样的策略。

三天后,李彬如期被斩首,然而天空依旧晴朗无云,丝毫没有下雨的迹象。胡惟庸趁机率领群臣对刘伯温展开攻击,刘伯温无奈,只得当场自请罢官。朱标以需由陛下定夺为由,暂时留住了刘伯温。

为了挽回局面,朱标主动承担责任,声称是自己批准了刘伯温的奏请。他更是请来了龙虎山的天师开坛求雨,自己则亲自登上高台请求上苍。

不过,并不是求雨,而是请求上苍护佑大明,若是要给朱家降下劫难,他朱标一人承担。

原来,他什么都知道,爷爷所说的朱家困局,他都记在心里。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