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郑芝龙怎么可能放他们离开,否则那些明军士兵不白白牺牲了吗?郑芝豹的十一艘蒸汽明轮战船冒着滚滚黑烟迅速追了上去,逆风行驶的七艘泰西战船根本跑不快,很快便被郑芝豹追上了,七艘泰西战船慌忙开炮,即便明知道打不到明军的战船,却也丝毫不甘心就这样白白挨打一样,做着徒劳的反击。
郑芝豹却有着足够的耐心,他让十一艘蒸汽明轮战船小心地与泰西战船保持足够的间距,然后便不停地用钢铁巨炮轰击七艘泰西战船,这些蒸汽明轮战船上的钢铁巨炮可是都有转向底座的,可以随时调整射击角度,根本就不受船只方位的影响,泰西人都快被打得抓狂了。
十一艘蒸汽明轮战船围着七艘泰西战船打,很快,七艘泰西战舰便陆续中弹,有的再也没办法继续航行,有的已经开始缓缓向海底沉没了。
七艘泰西战舰上的泰西人开始放下逃生艇逃生,一时之间郑芝豹竟然无法阻拦,此时追上前来的只有他这十一艘蒸汽明轮战船,他不可能抛下这七艘泰西战舰,去追击那些逃生的泰西人,也不可能放着泰西战船不打,去开炮打那些小逃生艇。
最后,七艘泰西战舰只剩下最后两艘还算完好,不过上面已经没有几个人了,大多数人都逃跑了,只有一百来个倒霉蛋没有抢到逃生艇,被丢在了船上,为了活命,他们只能向明军投降了。
大明与泰西人的第一场大规模海战最终以大明水师的胜利拉上来帷幕,消息被逃跑的泰西人带回了马尼拉,让参战的和兰、弗朗机和英国三国都大为震惊,他们这才意识到,他们实在是太轻敌了,远远低估了大明的实力。
不过虽然这场海战泰西人输得很惨,但是泰西人的战斗意志,和征服大明的野心却并没有因此被击碎,泰西人反倒被此战激起了斗志,因为在他们看来,虽然这场海战大明赢了,但是大明也赢得十分吃力,甚至可以说是惨胜。
也就是说,大明使出全力来,也才能堪堪战胜泰西三十艘战船组成的舰队而已,若是泰西人使出全力来,大明又将如何应对呢?
再者说,泰西诸国虽然在这场海战中损失了三十艘战舰,可以说是损失惨重,但是大明的损失可是远远超过泰西诸国的,据泰西人的估计,大明水师除了十一艘主力战舰没有受损之外,其余大小战船在这场海战中几乎毁损了六七成,这对大明水师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
对于参战的和兰、弗朗机和英国三国来说,他们只是每个国家损失了十艘战舰而已,远远不像大明水师那样伤筋动骨,他们各国都尚有数十艘战舰可用,可用轻易组成一个近三百艘战舰的超级舰队,战斗力将是此次出征大明的十倍。
而大明还有多少战船可用呢?他们能够在泰西超级舰队到来之前恢复元气吗?
因此,泰西人经过此战,不仅没有因为战败而泄气,反倒更加坚定了征服大明的信念,若是说之前他们还有些许犹豫的话,如今便再没有了丝毫的犹豫,因为他们已经为此投入了三十艘战舰和数万兵力的本钱,若是不彻底征服大明,这笔买卖岂不是赔大了?
此一战,对于泰西人来说,他们认为他们已经摸清了大明的底细,对大明的实力有了清楚的认知,同时也通过此战削弱了大明水师的实力,让大明水师在短期之内再也无法恢复元气,在这种情况下,若是不趁机前来征服大明,又待何时呢?
在和兰、弗朗机和英国三国就此事达成共识之后,便马上给各国国王去信,请求国王将战船全部派出,组成超级舰队,一举征服大明。
三国总督都在信中把事情的利弊得失写得十分清楚,所以各国国王自然也不甘心就此认怂,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自然是要乘机征服大明,以挽回之前海战中的损失。
与此同时,李邦华和郑芝龙也完成了对于此战中明军战船和士兵伤亡情况的统计,如实上报给了朝廷,听闻了大明水师竟然损失如此惨重,令朝中百官都为之感到大为震惊,自然也不难有人想到,数千条大明战船面对区区三十艘泰西战舰便要付出如此大的伤亡代价,若是泰西人派来更多的战船,大明又该如何应对呢?
事实上,别说那些外行的百官们了,便是李邦华和郑芝龙的心里也是没底儿的,双方的战损比统计是触目惊心的,经过此战大明水师确实是元气大伤,若是泰西人再度来袭,恐怕这仗就不好打了。
然而朱天启对此事却是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担忧,反倒是大肆庆贺此次海战的胜利,并对李邦华和郑芝龙大加赞赏,而且还在大朝会上放出豪言来:“此一战,只是我大明对泰西诸国一个小小的惩戒,若是他们胆敢再来犯我大明海疆,朕必不轻饶,到那时候,朕将让泰西人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大明的天威怒火,将会把泰西人的舰队化作灰烬!”
对此,朝中百官虽然感觉有些离谱,但是却再没有敢私下嘲笑和议论皇上大放厥词了,毕竟此事可是有前车之鉴的,当年皇上说要荡平辽东,歼灭建奴的时候也是如同今日一般大放豪言壮语,可事实证明皇上是说到做到了的,根本不是在吹牛,是真的有实力!
可是百官也实在难以因为皇上的几句豪言壮语而改变对此事的悲观态度,毕竟泰西人不是建奴,海战也不同于陆战,这两件事还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不过如今的朝堂可是皇上一个人说了算的朝堂了,朝中百官可再不像当年那样有人敢跟皇上唱反调了,所以皇上既然这么说了,他们自然没有人敢反驳,都是一片应和。
也就是内阁里的几位阁臣,还是敢跟皇上说心里话的,私下也劝过朱天启要留意泰西人再度来袭,要加强大明水师的建设之类的,但是朱天启却反过来安慰他们,让他们不必担心,自己已经想好了对付泰西人的对策。
既然皇上有自己的打算,几位阁臣自然也不好多说其他,毕竟当年皇上围剿建奴的时候也是早就有自己的打算的,只不过这等机密之事,时机未到,自然是不能轻易透露的,他们也很知趣地不再过多地打听。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