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信王中举
随着铁路交通的和电报通讯的大发展,大明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发强烈,顺天府大学里的大学生已经远远不够用了,不过好在马上就是新一届的科举考试了,按照去年的情况来看,今年能够通过省考的人数必定还会再创新高的。
事实也确实不出朱天启的预料,仅仅报名参加本次省考的考生数量比之去年就翻了一番,突破了一万人,便是按照去年的通过率,通过省考的考生也能突破千人,不过按理说,每年的通过率比如是要比之前一年更高一些的,毕竟复习的年份越长,通过的几率自然也就越高。
朱天启很快便按照礼部报上来的人数在氪命商店里定制好了试卷,随后便安排锦衣卫把试卷送往了各地,天启十三年的科考也随之开始了。
如今已经是科举改革的第四年了,新科举推广施行以来,其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对大明的教育普及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如今大明的童生已经多不胜数,哪怕没有考上童生的,也大多都凑热闹去各地县学里蹭过几节课,百姓的整体文化水平提高了很多。
除此之外,读书人的情况也改观了很多,不再是满大街之乎者也的迂腐秀才,只会吟诗作对,感叹怀才不遇,而是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哪怕是没有能力通过省考的人,也有很多利用目前所学知识在家研究物理,搞些机械发明,研究农学,搞些农业种植的,民间的人才也逐渐多了起来。
很快便到了放榜的日子,放榜前夕,王元宝十分兴奋地捧着一张试卷冲进了乾清宫里,把试卷呈给了朱天启看:“皇爷,中了,中了,信王殿下中举了!”
朱天启闻言拿过王元宝手里的试卷来,翻看了一下各科的成绩,随即呵呵一笑说道:“朱由检这家伙还真是用心了,若是朕没有记错的话,如今已经是他第三年参加省考了吧?”
王元宝赶忙点头应道:“回皇爷话,如今正是信王殿下第三年参加科举,自打这省考开考以来,信王殿下是每年都要参加的。”
朱天启满意地笑着点了点头:“很好,由检还是很有韧性的嘛,而且如今看来,他这成绩也非常好,看来学得也是十分扎实的。”
说完这话,朱天启把试卷还给了王元宝,随即吩咐道:“放榜之后,你便带人前去把信王府收拾出来,如今由检既然已经中举了,自然是要搬回京师来住的。”
王元宝点头领命:“奴婢遵旨,这就去安排!”
朱天启想了想,便又叫住了王元宝,对他吩咐道:“由检怎么说也是朕的弟弟,你还是代朕去信阳接他一遭吧,若是由检的行礼多不便运输的话,可以直接在大名府转乘火车过来,你带着朕的令牌去,让大名府铁路局的人单给你们安排一趟车。”
王元宝听了这话顿感十分兴奋,赶忙施礼答应:“奴婢记下了,请皇爷放心!”
火车这玩意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还算是个新鲜玩意儿,包括王元宝也是一样,他只是在之前的通车庆典上见了一次,却还真是从未乘坐过,如今听说有机会试乘,自然是内心十分兴奋和激动的。
今年的科举省考总共有一千五百余名考生通过了考试,除了其中三百多个考生选择做官之外,余下的一千二百名考生都选择进入顺天府大学继续进修学习,通过这两年的发展,顺天府大学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加之前任内阁首辅徐光启亲任顺天府大学的校长,让考生们更加意识到朝廷对顺天府大学的重视。
加之这两年来农业、机械和铁路运输、电报通讯等行业的大发展,让天下读书人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去顺天府大学继续进修学习,才能得到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因此很多人参加省考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中举做官,而是为了获得进入顺天府大学的机会。
因为在放榜之前,朱天启已经提前得知了朱由检通过了省考,并派王元宝前往信阳接朱由检回京师,因此朱由检比起其他考生来要先一步到的京师,他前脚到了京师,后脚便被朱天启召入宫中面圣来了。
朱天启再次见到朱由检,心中也是有些小小的激动,他走上前来,亲自拉着朱由检的胳膊,把他拉进了宫中:“由检,你我兄弟二人如今久别重逢,朕已经为你摆下宴席,庆贺你中举,也算是为你接风洗尘!”
朱由检回想这三年的科考经历,心中也有些五味杂陈,对朱天启施礼道:“臣弟愚钝,整整考了三年才中举,实在是辜负了陛下对臣弟的一番期望啊!”
朱天启却说笑着说:“由检啊,你是不是对自己的要求也太过苛刻了一些,你才考了三年便考上了,那些考几十年都不考不上的也是大有人在,相较之下,你已经算是天资聪颖,万中无一之人了!”
朱由检咧嘴一笑,想想也确实如此,自己能够在短短三年之内通过省考,确实已经超越了普天之下的大多数学生,再在这里说什么“惭愧”,那还让不让别人活了?
朱天启与朱由检在餐桌旁坐下,朱天启端起酒杯来,说道:“来,朕先提一杯,如今你我兄弟二人久别重逢,还是值得庆贺的,先干了这杯再说!”
朱由检自是赶忙端起了酒杯来,“臣弟感谢皇兄的栽培和挂念,臣弟先干为敬!”说着便仰头饮下了杯中酒。
朱天启也笑着喝了自己酒杯里的酒,随后这才边吃菜,便问道:“由检,如今你既然已经中举,不知道你是何打算啊,是想直接做官,还是打算入顺天府大学继续学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