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濠镜澳的善后工作

反倒是有些泰西富商主动向明军投降,明军在将人员扣押之后,还会在他们的财物房产上贴上封条,尽可能地保全,这都是朝廷严格要求的事情,明军不能做出像泰西人一样的强盗行径!

很快,濠镜澳便完全被明军占领,濠镜澳得以收复,也让熊文灿终于松了一口气,转忧为喜,如今这个令人苦恼的大麻烦终于变成了自己的一件大功劳,自己也终于可以向皇上交差了!

朱天启收到濠镜澳被收复的消息之后,也是大为欣喜,天启十三年(1633年)开年便完成这样一件大事,也算是开门红了,给今年迎来了一个好兆头。

不过濠镜澳虽然已被收复,但却还有很多善后的工作需要做,濠镜澳境内有很多泰西人的产业,这都是需要利用起来的,尤其是其中的一些泰西人的工厂,都是具备相当先进的生产力的,大明接手之后也好好好让其继续为大明创收才行。

还有就是关于濠镜澳的教会之事,朱天启倒是没有将教会的人直接驱逐走,也没有将教会拆除取缔,而是允许其保留了下来,但是却也给教会下令,教会既然是在大明境内,那么就要遵从大明朝廷的命令,大明朝廷可以给予教会一定的自由,但是教会必须有所收敛。

这对于濠镜澳教会来说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可以说是远远出乎他们的预料,濠镜澳教会之内,从主教到修女修士,都已经做好了与教堂共存亡,一同殉教的打算了,现在也算死里逃生,自然是什么都肯答应的。

濠镜澳事发之后,带给泰西人的震撼是非常大的,至此,泰西人们已经完全可以确认,东番岛之事就是大明朝廷授意所为,大明朝廷就是要与泰西诸国宣战了。

如今和兰已经打定主意要与大明开战,并且已经派人回国去向王朝海军求援去了,而弗朗机人此时也终于不再对于大明进行和平谈判抱有任何希望,也果断决定与大明开战,派人回国向王国海军求援。

但是开战归开战,在开战之前,有些事情还是要做的,那就是解救被大明所俘虏的弗朗机人跟和兰人。

东番岛一战,郑芝龙俘虏了弗朗机人的鸡笼总督长官阿尔卡拉索,以及和兰人在热兰遮城的总督长官汉斯·普特曼斯,还有数千名和兰人士兵和弗朗机人士兵。

时至今日,跟大明朝廷是没得谈了,所以和兰人和弗朗机人只能派遣使臣去见郑芝龙,毕竟俘虏阿尔卡拉索和汉斯·普特曼斯的也是郑芝龙。

此时郑芝龙已经离开京师,回到了泉州府,至于他的儿子郑成功则留在了京师作为天子陪读。

有人可能会感觉朱天启用一个儿子作为人质来牵制毛文龙和郑芝龙,有些太过幼稚,毕竟像他们这些枭雄,真要狠起来,哪里还会在乎这么一个儿子呢?

但是朱天启把毛文龙的儿子毛承斗和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给扣下,可不仅仅是拿这两个孩子做人质,同时还有毛家和郑家的前途。

不论是对毛承斗,还是对于郑成功,朱天启对毛文龙和郑芝龙许下了大好的前途,给他们画下了一张大饼,当大好的前程和荣华富贵就在眼前的时候,即便是有野心的人,也就很难将其舍弃,反倒去铤而走险去造反了。

事实证明,朱天启的这种看似简单的手段,却是十分有效的,不论是毛文龙还是郑芝龙,都被他紧紧地握在手里掌控着。

但唯一的问题是,毛文龙虽然和郑芝龙都是朱天启的人,但是郑芝龙却并不知道毛文龙也是朱天启的人,而且郑芝龙和毛文龙之间还有仇,当年郑氏的商船以及长崎的产业被毛文龙劫掠的仇恨,郑芝龙可是依然还记在心里呢。

如今皇上安排的差事郑芝龙都办完了,他也因此平步青云,成了东番伯,掌管东番布政使司,成为了一个封疆大吏,志得意满之时,自然要把这些旧账给算清楚,把场子给找回了了。

所以郑芝龙回到泉州府之后,一方面开始往东番岛上搬迁,一方面便开始筹备攻伐毛文龙之事。

而就在此时,和兰人和弗朗机人的使臣却找上了门来,向郑芝龙表示他们想要让大明方面放回和兰人和弗朗机人的要求。

对此,郑芝龙自然是无权做主的,更何况,和兰人和弗朗机人俘虏他都已经送完京师,交给朝廷处置了,因此他只能是把此事上报朝廷,让朝廷做出定夺,也算是看在大家这些年来都是生意伙伴的份儿上,帮和兰人和弗朗机人一把。

不过郑芝龙可能没有想到,朱天启正等着和兰人和弗朗机人找上门来呢,马上就狮子大开口,开出了价码来,总督一个人一百万两,军官一个人十万两,普通士兵一个人一万两。

别说和兰人和弗朗机人使臣了,就是郑芝龙看到朝廷的回复,和开出的这个价码之后,都大吃了一惊,忍不住地直咋舌,这简直就是搞绑票儿呢,而也忒黑了点儿。

和兰人和弗朗机人对此自然是难以接受的,他们怒斥大明此等行为简直就是强盗行径,不是一个大国应有的作为。

而朱天启对此给出的解释是,东番岛本就是大明的固有领土,和兰人和弗朗机人私自入侵占领大明国土,欺压大明子民,本就是侵略行为和强盗行为,大明派兵收复领土,驱逐侵略者是正义的,是合情合理的。

而两国交战,作为战败一方的和兰人和弗朗机人自然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和战败买单,双方就此战签订条约,大明方面可以放归和兰人和弗朗机人的战俘战犯,但是和兰人和弗朗机人必须对此支付战争赔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