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出兵东番
隆冬腊月,京师的天气已经很冷了,朱天启坐在暖阁里翻阅着手头儿的史籍,他现在已经不光需要看《明史》了,而是要改看《世界史》了,如今虽然倭国已灭,但是与罗斯国的战争依然处于僵持状态。
罗斯国征伐波兰王国铩羽而归,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即便咬碎了牙齿也会转过头来与明军拼命的,毕竟此时满桂已经率军越过了乌拉尔山脉,开始逐步向西推进了,罗斯国是不可能任由自己的领土被明军占领的。
不过话虽如此,对于罗斯国来说,即便是他们没有经历过攻打波兰王国这一战,军队处于鼎盛时期,也全然不是明军的对手,如今他们刚刚在波兰王国碰了钉子,靠着这些残兵败将想要回过头来跟明军打,那简直就是来“送人头”的。
朱天启通过查阅罗斯国的史籍资料,发现罗斯国明年更是一个动乱之年,如今罗曼诺夫王朝的实际掌权者“太上皇”菲拉列特大牧首将在明年病逝,菲拉列特一死,如今的沙皇米哈伊尔根本就撑不起罗曼诺夫王朝的烂摊子。
自菲拉列特大牧首回国掌权之后,便对罗斯国实行铁腕统治,把罗斯国的大贵族们都给排挤出了权力的中心,加强了中央集权,将罗斯国的权力紧紧握在手里。
被排挤的大贵族们自然是对罗曼诺夫皇室十分不满的,菲拉列特大牧首一死,他们必将卷土重来,从罗曼诺夫皇室的手中夺回曾经属于自己的权力,而沙皇米哈伊尔却完全没有他父亲菲拉列特的强势气魄,反倒是只为息事宁人,把权力拱手让出。
如此一来,罗斯国便更加不足为惧了,罗曼诺夫王朝的权力被大贵族们瓜分,他们必定是难以做到团结一致,同心协力的,对于明军来说将更加不堪一击。
北方的问题不足为虑,南方的问题则还有待考量。
朱天启已经决定驱逐所有占据大明国土的泰西人,这将不可避免地与泰西诸国开战,在海战方面,朱天启是没有像陆战这么大的信心的。
虽然如今大明的蒸汽明轮战船比之泰西人的战船要更加先进,但是毕竟数量太少,难以做到量产,如今也只有八艘而已,若是造船厂那边加快效率,说不定今年还能有两艘蒸汽明轮战船能够下水服役,但是仅凭这十艘战船,还是难以拥有必胜的把握的。
泰西人派来亚洲的虽然只是远征军舰队,舰船数量和兵力都很少,但是一旦双方开战,把泰西人给打急眼了,说不定他们就把自己的主力舰队给开过来了,到那时候,自己这区区十艘战船可就不够用了。
想到这里,朱天启不禁抬手揉了揉太阳穴,这事儿还真是让他感觉有些头疼了。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现在就开始着急难免有些杞人忧天,再说了,真要打急眼了,朱天启也不怕,反正他手里也握着杀手锏呢,朱天启缓缓吐了口气,靠在椅子背上,闭目养起神来。
按照明朝人的习俗,一旦进入腊月,就要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家家户户的年味儿也会变得一天比一天浓厚起来。
而今年的郑氏家族却并没有透露出一点儿的年味儿来,反倒是一片凝重和肃杀之气,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郑芝龙已经做好了收复东番的战前准备,他打算事不宜迟,即刻便要发兵,驱逐泰西人,收复东番。
寒冬腊月的时节,北方已经冷得伸不出手来了,南方虽然稍微暖和一些,但是比起往年来也是冷得出奇。
而郑芝龙却偏偏正是要趁着这个冷天气带兵入东番岛作战,因为东番岛上山地丛林众多,热疠瘴气弥漫,反倒是天气冷的时候要好上一些,若是在夏季过来,怕是光死于热疠瘴气的人都将不计其数。
对于郑芝龙的决定,郑氏集团都是表示赞同的,毕竟郑氏对东番岛的开发与经营也是由来已久的,大家对东番岛上的情况都很了解,所以也很理解郑芝龙为什么选在这个时节与东番岛上的泰西人开战。
虽然郑氏集团里并非人人都赞同与泰西人开战,但是郑芝龙心意已决,他们自然是不敢违逆的,只能配合郑芝龙的安排,他们都是郑芝龙的兄弟,倒是也都心齐,都是为着郑氏集团的利益考虑,没有人会故意拖后腿。
郑芝龙以八艘蒸汽明轮战船为主力战舰,令派出战船千艘,率军三万,从泉州府出发,直奔东番岛的笨港,此地正是郑氏集团经营多年的领地。
自天启四年,郑芝龙随他的结义大哥颜思齐从倭国逃至东番岛,便是在笨港登陆,当时颜思齐作为二十八个武装海商的盟主,打算在东番岛垦荒立本,以此为根基开创一番伟业,郑芝龙也为此多次帮颜思齐招募灾民,运至东番岛开荒,颜思齐在东番岛中部的势力范围也越来越大了。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年之后,在天启五年九月,颜思齐与部众到诸罗山捕猎之后,豪饮暴食,不幸染上风寒,数日之后便病死了,年仅三十七岁,英年早逝。
而后,众人便将郑芝龙推举为新任盟主,颜思齐在东番岛的垦拓大业,也落在了郑芝龙的肩上。
所以说,郑芝龙之所以屡次招纳福建布政使司及周边的灾民,发给钱粮农具和耕牛,送至东番岛垦荒,也并非全都是为国为民的公益之举,也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以东番岛为根基来开创伟业。
不过随着郑芝龙的势力越来越大,生意也越做越大,他的心思已经不仅仅放在东番岛上了,以东番岛为根基开创伟业的心思也淡了许多。
加之和兰人与弗朗机人的到来,东番岛也不再是一处无主荒岛,反倒成为一处多方势力争夺的宝地,这对于郑芝龙来说,再继续向东番岛投入人力物力已经变得不是很合算了。
但是现在既然朝廷要收复东番,那事情的性质就又不同了,对于郑芝龙来说,此次收复东番可以说是一次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是他在征倭之战中未能争得首功的一个弥补遗憾的良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