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萩原之战

而位于筑前藩东侧的丰前藩则更加合适一些,丰前藩与筑前藩相连,小仓城就位于丰前藩的西侧,紧邻筑前藩与丰前藩的交界,而且丰前藩也正好位于九州岛的东北角,后方靠海,如果此战不利,完全可以渡海后撤,明军在此地无船,必然无法前来追击。

主意已定,倭国大军在德川家光的率领下从江户出发开始西征,沿途又有不少令制国的小股部队加入,等倭国大军赶到周防藩的时候,二十万大军已经变成了二十二万人,德川家光更认为此战有如神助,必能取胜。

周防藩与丰前藩隔海相望,若是想走陆路过去,则需要从长门藩绕行,然而此时明军已经开始从筑前藩发兵,北上开始攻打长门藩了。

德川家光眼看从长门藩绕行前往丰前藩无望,索性改变主意,打算与明军在长门藩的萩之城前与明军决战。

周防藩和长门藩合称长州藩,按照倭国的说法,周防藩和长门藩这样的令制国也可以叫周防国和长门国,而两国同属于长州藩,因为长州藩乃是毛利氏的领地,所以也叫毛利藩。

长州藩的现任藩主是毛利秀元,是当年丰臣秀吉手下五大老之一的毛利辉元的养子,参与过文禄庆长之役、关原之战和大阪之战,可以说是实战经验相当丰富了,而且从德川家康开始给德川家效力,至今也算三朝老臣了,现任德川家光的御咄众。

也恰恰因为毛利秀元是一位沙场老将,又曾经在朝鲜与明军交过手,所以他更清楚明军的实力,也很清楚此战倭国的胜算几乎是渺茫的。

因而,如今他虽然看似心甘情愿地把主城萩之城让出来,作为倭国大军的驻扎地,作为与明军交战的主阵地,但却已经暗中派人把家眷和财物都运往了江户。

然而德川家光却对此完全不知情,他还依然信赖和依仗着毛利秀元,甚至因为毛利秀元曾经参与过文禄庆长之役,有过与明军交手的经验,德川家光还把毛利秀元任命为先锋大将,让毛利秀元去指挥作战。

然而毛利秀元根本就没有与明军作战的心气儿,如今仗还没有开打,毛利秀元便已经开始想着战败之后如何脱身的问题了。

明军方面,郑芝龙早就得到了消息,听闻倭国集结了二十二万大军,号称三十万,进军至长门藩的萩之城,准备与明军进行一场决战。

郑芝龙顿时大惊失色,赶忙将消息报告给了李邦华,而李邦华在听说此事之后,却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担忧来,毕竟如今明军与倭国军队交手的情况大家都看在眼里,基本上就是碾压性质的。

拥有新式虎蹲炮和燧发枪的明军不仅可以做到以少胜多,而且可以保证倭国的士兵连还手之力都没有,倭国的火炮和火铳的射程远远不及明军的,互相对射讨不到任何便宜,他们的武士们虽然擅长近身肉搏,但是在明军密集的炮火下,却无法冲到近前来。

所以即便听说倭国集结了二十二万兵马,李邦华也没有任何担忧,如今在筑前藩的明军虽然只有三万人,但是加上他们手上的上百门钢铁巨炮和五千门虎蹲炮,以及上万杆火铳,李邦华保证他们至少可以做到以一敌十,所以倭国便是真有三十万兵马,李邦华也有战胜他们的把握。

更何况,如今倭国只看到了九州岛上的这些明军,便把全国的兵力都给集结,带到了这边与明军作战,这就导致整个倭国的各个地方都变得兵力空虚,防守薄弱了起来,若是再有一支明军部队从别的地方杀过来,倭国又当如何呢?

李邦华正是因为对整个战争的局面看得非常清楚,所以才表现的如此泰然自若,他笑着告诉郑芝龙:“郑将军不必担心,我大明的援军随后就到!”

“援军?!”郑芝龙一听这话,顿时转忧为喜。

郑芝龙倒是并非对明军的战斗力没有信心,只不过他与倭国打了这么多年交道,深知倭国的军队战斗力也是很强的,绝非朝鲜、安南之类的小国可比,尤其是倭国的正规军,是不能小瞧他们的。

所以郑芝龙早就因为明军的兵力太少而感到忧虑了,既然朝廷决定要与倭国开战,那么仅靠李邦华带来的这几万水师和自己带来的这万把人,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便是能够在前期讨到些便宜,等战争一旦全面展开,兵力不足的问题就会越发凸显。

若是真等到问题凸显出来的时候,很可能明军已经因此而吃到苦头了,要知道,当年丰臣秀吉率军攻打朝鲜还足有十四五万兵马呢,明军要打比朝鲜强得多的倭国,怎么能连十万兵力都舍不得投入呢?

好在现在终于听到李邦华说朝廷派出的援军就要到了,郑芝龙顿时心中的石头便落了地,同时也感到十分惊喜,朝廷总归还是派出了援军,只要明军的兵力劣势得到弥补,击败倭国就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然而令郑芝龙感到奇怪的是,一直等到了明军在萩之城前集结,准备与倭国大军开战了,李邦华所说的援军却依然不见影子,郑芝龙顿时心里又没了底儿了,他虽然没混过几年官场,但是对朝廷和官场上的事情还是有所了解的,说好的事情临时变卦那也是常有的。

眼看大战一触即发,郑芝龙终于憋不住了,跑去找了一趟李邦华,施礼问道:“军门大人,如今我军与倭军即将开战,不知朝廷的援军何时才能赶到啊!”

李邦华抬手捋了捋胡子,仰头想了想,说道:“估摸着时间,此事应该已经到了。”

郑芝龙听了此话顿时一脸懵,他忍不住回头朝远处望了望,随后便一脸疑惑地看向了李邦华,“军门大人莫非是在与下官开玩笑?请恕下官愚钝,实在是看不到哪里有半个我大明的援军赶到!”

李邦华听了这话不禁朗声大笑,“郑将军啊,本官虽然说我军援军已到,但却也没说那援军是赶来此地的啊?”

郑芝龙听了这话就更费解了,心中不禁纳闷,不是赶来此地的,又怎么称得上是援军呢?

李邦华自然知道他的心思,马上便解释道:“郑将军可曾听过‘围魏救赵’之典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