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赵率教和祖大寿还正在袁崇焕的率领下在北方征讨东西伯利亚呢,即便他们已经一路向北打到了东西伯利亚海,向东打到了白令海峡,向西也与满桂派出去中西伯利亚地区扫荡的明军碰头,但是至今还没有撤回辽东去。然后便是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划分,因为这里还没有出现过大的国家,没有形成过具体的行政区划,而且此地人烟稀少,大多都是未开垦的处女地,所以划分起来可以相对简单粗暴一些。

朱天启直接用网格将其划分成了十等份,以天干命名,北边挨着北冰洋的五省,自东向西分别是甲、乙、丙、丁、戊五个大区,南边挨着漠北的内陆五省分别是己、庚、辛、壬、癸五个大区。

虽然西伯利亚地区幅员辽阔,但是地广人稀,目前来说不太需要设立完整的行政机构对其进行管理,西伯利亚地区的重点工作也不是对地方进行行政管理,而是开荒。

所以在西伯利亚地区新设的十个布政使司则更像是十个新特区,明军在每个大区内修筑一城,即作为行政管理所在地,也作为明军驻军之地,负责对整个区域的管理。

说完了新的行政区划安排之后,接下来要说的便是对西伯利亚地区开荒工作的安排了,朱天启计划要引入大量百姓到西伯利亚从事开荒和建设工作,但引入的方式不是强制形式的,而是自愿报名前往。

因为最近的年头儿不好,大明的多地都有灾情,虽然依靠朝廷连年的赈灾协调工作,各地的灾情得到了有效缓解,但是灾区的百姓们还是挣扎在温饱线上,严重的地方,灾民们只是维持在饿不死的程度上,吃饱穿暖的目标还是无法达到的。

因此这些百姓完全可以前往西伯利亚地区碰碰运气,虽然西伯利亚地区是极寒之地,大多数作物也是无法种植的,但是依靠打渔和打猎为生还是没有问题的,可能对于大多数灾民而言,去了西伯利亚,可能会比留在灾区靠朝廷救济活着,生活质量能提高很多。

当然,朝廷也会提供相应的补助政策,比如到西伯利亚地区落户之后,若是没有办法通过打渔或打猎养活自己的,可以到朝廷的林场、猎场或矿场做工,由朝廷安排食宿,发给工钱,以后朝廷也会大举建设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将开设大量的林场和矿场等产业。

朱天启简单介绍完了情况之后,便把自己提前拟定好的详细方案递给了徐光启,对他们说道:“你们先穿越一下这份方案,然后拿回去商议一下,若是有什么好的意见也可以提出来,等方案议定好了,便给各布政使司发下去,让全国的各省府州县都向百姓们发布告示,鼓励百姓们报名移民。”

徐光启接过了方案来,然后便带领内阁的阁臣们退下了,随后便回去一同就此事进行商议去了。

朱天启注意到,徐光启看起来已经比之前虚弱了许多,翻了翻自己笔记本上记载的徐光启的信息,这才发现,若是按照史料记载,徐光启明年便会病逝。

朱天启顿时有些忧伤了起来,这徐光启若是死了,自己无异于失去了一个左膀右臂,以后朝廷的政务也就失去了一个可以值得信赖和依仗的人去托付了。

再转念一想,朱天启也感觉到,自己是不是这段时间对徐光启用得太顺手了些,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徐光启去操劳,徐光启自被自己启用以来,虽然位极人臣,仕途顺畅,但是却完全失去了探究学习西学的时间和精力,几乎每天都在为朝廷的大小事务忙碌。

徐光启和孙承宗的年龄相仿,甚至还年长孙承宗一岁,如今孙承宗都告老还乡,回家养老去了,自己也该“放过”徐光启,让他安度晚年去了。

因此朱天启打算,等徐光启忙完了与倭国的谈判和西伯利亚移民之事,便让他退休,如果他想留在京师做学问,可以给他安排一个大明顺天府大学名誉校长的名头,把他安排到大学里做学问去。

至于徐光启退休之后谁来接任内阁首辅的问题,那自然是交给孙元化了,这内阁首辅的位置必须得把持在自己信得过的人手里,绝对不能交给外人。

除了首辅的位置以外,还得再重新找一个人来接任礼部尚书一职,该选谁来接任也是一个大问题。

而且朱天启感觉,自己如果让徐光启退休的话,之前早就喊着要告老还乡的来宗道和周道登估计也得再次上疏请辞,自己也不能再非要强留他们了,如此一来还得再找两个人来填补空额。

朱天启不禁挠头,他意识到,是时候重新培植一些亲信,选一批人才填充进来了。

经过近一个月的商议,倭国那边终于给出了大明答复,那就是除了取消“天皇”称号之外,大明所列举的所有条件,倭国都可以答应。

朱天启听到倭国的这个答复之后感觉十分疑惑,也感觉十分好笑,他并不是疑惑倭国为什么在此事上面这般执著,他疑惑的是,为什么倭国既然无法接受这一项条款,还特意派松平信纲不远万里地跑过来告诉自己。

难道之前谈判开始之前徐光启没有给他们说清楚吗?大明给倭国开出的条件没有商量的余地,要么全部答应,要么就接着打,既然他们无法答应大明开出的全部条件,那么就直接开打便是,还特意来说什么?

不过看在倭国这么讲规矩的份儿上,朱天启也没有直接不宣而战,而是让徐光启告诉松平信纲,让他尽快回国去给德川家光报信,就说既然倭国不能接受大明提出的全部谈判条款,那么便准备好开战吧,明军将在十日之后正式向倭国发起进攻。

松平信纲一听此话顿时头皮发麻,他用近乎乞求的语气对徐光启说道:“徐大人,此事难道就没有半点儿商量的余地吗?”

徐光启摇了摇头,说道:“谈判开始之前,我已经说明了皇上对于谈判之事的态度,要么你们答应我大明列出的这些条件,要么两国便继续开战,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