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战与和
经过一昼夜的昏迷之后,二代幕府将军德川秀忠一命呜呼,德川家光忍住悲痛,正式将幕府的实权从他父亲的手中接过,随后便任命自己的六位侧近松平信纲、堀田正盛、三浦正次、阿部忠秋、太田资宗和阿部重次为“六人众”。
随后又设立了老中、若年寄、奉行、大目付、目付等职务,幕府的职责权限至此规范完成,新的幕府政治体系至此完全建立了起来。
德川家光掌权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要解决长崎海战的善后问题,幕府之中产生了两种声音。
一种是尊奉德川秀忠的遗命,不要与大明发生矛盾,应该以和为贵,哪怕是主动向大明赔礼道歉,也不能得罪大明,此为主和派。
另一种则是主张向大明讨说法,长崎海战吃亏的是倭国,绝对不能轻易咽下这口气,否则大明定会得寸进尺,既然之前丰臣秀吉都敢与大明开战,如今德川家战胜了丰臣秀吉,拥有更强大的力量,为何不敢与大明开战,如此难免会有人说德川家不如丰臣秀吉有骨气,此为主战派。
一时之间,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争论得不可开交,德川家光也难以做出抉择。
而在此期间,大明的朝堂之上,也在因为长崎海战之事进行着激烈的辩论,与倭国的情况类似,同样有主张议和的,也有主张开战的。
只不过大明倒是不担心打不过倭国,只是担心妄开战端耗费钱粮,大臣们还是老生常谈,希望朝廷可以停止征伐,与民休养生息。
但是即便大明的主和派不希望与倭国开战,但是也并非都是一群怂蛋,主和派里面也分保守派和强硬派。
保守派自然是要以和为贵,希望朝廷派出使者,与倭国就长崎海战之事进行和谈,双方解开误会,议定损失,赏赐金银,握手言和。
而强硬派却不然,他们认为,虽然长崎海战大明是胜利的一方,损失远远小于倭国,但是不能拿“弱者有理论”那一套来说事儿,倭国确实损失惨重,但那也是他们咎由自取,是他们率先攻击的明军,所以他们才是有错的一方,理应向大明赔礼道歉才对。
因此强硬派认为,要与倭国议和,但是要求倭国向大明赔礼道歉,然后由大明原谅和赦免倭国。
至于主战派就不用说了,倭国早就有侵略朝鲜的前科,如今又敢攻击明军,那不出兵打到他们跪地投降,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呢?
大明与倭国不同的是,作为皇帝的朱天启已经做出了明确的抉择,那便是“开战”!
之前琉球使臣蔡锦前来朝贡,上疏控告倭国萨摩藩入侵琉球王国之事,朱天启已经召集内阁,做下了要帮琉球驱逐倭国人的决定,只不过在前往琉球之前,需要扫清半路上的障碍——济州岛的毛文龙。
而在此过程中,又发生了长崎海战这样一出“意外”,此事对于朱天启来说,只不过是让他讨伐倭国的理由更充分了一些,让他的决心更加坚定。
因此朱天启在朝会之上力排众议,对满朝文武说道:“倭国者,撮尔小国,却是狼子野心、忘恩负义之辈,自古以来,其世代受我华夏之恩惠,习我华夏之礼仪文化,然其不似报恩,反倒恩将仇报。
前有海盗倭寇屡屡犯我海疆,残害我大明百姓,后有丰臣秀吉入寇朝鲜,侵略我大明藩属,我大明与倭国之仇,久矣!
再者,倭寇入侵朝鲜之事因那罪魁祸首丰臣秀吉病故而草草收尾,那倭国却至今都为曾因此事向我大明、向朝鲜赔礼道歉,权当此事没发生过一般,此等不仁不义之徒,是可忍孰不可忍!
故而,朕已决意,发兵攻打倭国!
你们说要先礼后兵,与倭国和谈,可以,但是绝对不是大明主要主动去找倭国和谈,朕要“先兵后礼”,先把倭国的五岛列岛和长崎给打下来,让倭国派人来找我大明议和,然后咱们再跟他们谈。
若是他们识相,愿意答应咱们的要求和条件,罢兵休战也无不可。
若是他们不识相,那么就打到他们识相为止!”
朱天启此话一出,百官皆惊,都仰头望着平台之上的朱天启,保守的主和派再不敢多说一句废话,而强硬的主战派则被此话说得热血沸腾,看向朱天启的目光更是充满了敬佩之色!
朱天启见百官都不再说话,便当即把此事拍了板:“即日起,再有胆敢轻言和谈,或者私议和谈之事者,视同通倭叛明,格杀勿论!退朝!”
朱天启之所以要与倭国开战的态度这么坚决,是因为他十分清楚一个道理,所有的外交都是建立在强大的实力基础之上的,不把倭国打服了,打怕了,以他们的品性,恐怕是不会乖乖臣服的。
朝会之后,一道军令马上发往了济州岛李邦华的手里,李邦华当即召集兵马,整军备战,择日挥师南下,直取五岛列岛和长崎。
而此时的倭国却仍然没有商议出一个明确的结果来,这与德川家光刚刚掌权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德川秀忠之前手底下的那些老臣和他现在刚刚扶植起来的这些新臣之间,还是有一定碰撞的。
而就在这时,萨摩藩派来使者,上报幕府说,萨摩藩的屋久岛和种子岛在一个月前遭到毛文龙的入侵,如今已被毛文龙占领,请求幕府派兵,帮萨摩藩驱逐毛文龙,夺回屋久岛与种子岛两个岛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